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对照组(没有出现输血后不良反应)与研究组(出现输血后不良反应),分别有44和41例。两组接受输血治疗,比较两组输血前后血清EOS、hs-CRP差值,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输血前后血清EOS、hs-CRP差值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输血次数> 2次、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科室分布、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前后血清EOS、hs-CR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 2次[O^R=3.589(95%CI:1.47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方法:选2011-12~2013-06间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确诊的病毒感染的40例新生儿,同时选取健康的40例新生儿,比较三组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2±12.52) mg/L,(19.10±3.34)×10^9/L,(56.57±13.60)%;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阳性率分别为77%(31/40)、38%(15/40)、67%(2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126.308)。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中35例发热,35例发热新生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分别为(4.66±2.48) mg/L、(9.74±2.44)×10^9/L ,(34.14±6.06)%,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变化,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与冠心病分型、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2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与同期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和外周血WBC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组hs-CRP浓度及WBC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外周血WBC计数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痛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表现的痛风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痛风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每组各6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正常者50名作为对照.三组受检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314,2.485; P>0.05).抽取所有受检者展起空腹静脉血3ml,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间歇期组及对照组的hs-CRP值分别为(8.84±1.78) mg/L、(3.26±1.25) mg/L、(0.91±0.24) mg/L.急性发作期组hs-CRP表达水平较间歇期组、对照组明显增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0,2.595; P=0.011,0.014);间歇期组hs-CRP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153,P=0.040).结论 不同临床表现的痛风患者血清中hs-CRP表达水平不一,hs-CRP可能对痛风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6例青年患者资料,做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未发生输血反应,且入院年月、科室、疾病、血制品类型、性别与观察组分别对应的66例青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前静脉血CRP及EO%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输血前静脉血CRP与EO%对输血不良反应预测的效能,并使用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一步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患者输血前CRP更高;观察组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患者输血前CRP更高,有输血史者占比更高,输血前EO%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入不同血液品种对发生ATR和FNHTR具有差异性(P<0.05)。输血前CRP对诊断FNHTR的ROC曲线下面积0.889,最佳截断值18.05 mg/L(P<0.05);输血前CRP对诊断ATR的ROC曲线下面积0.749,最佳截断值为17.6 mg/L(P...  相似文献   

6.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评价其意义。方法选择19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测定,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心血管疾病患者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随病情好转而下降;随病情恶化而上升,各组之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与超敏C反应蛋白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预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预后的良好与不良分成两组,其中80例mRS≤2分作为对照组,将另外20例mRS>2分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hs-C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sponse Protein 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增强法检测35例急性脑出血(观察组)患者和46例体检正常(对照组)健康成人血中hs-CRP水平,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前者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中hs-CRP水平(2·41±1·62mg/L)明显高于对照(0·71±0·62mg/L)(p<0·01),但与脑出血量没有相关性(r=0·064,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升高,但升高程度与脑出血量无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hs—CRP)蛋白的浓度,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65例健康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SAP、UAP、AMI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浓度。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随机方差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正常人血清浓度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叶紫恒  屠俊杰  王审 《浙江医学》2024,(6):599-603+61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蛋白(ALB)比值(hs-CRP/ALB)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医院成功置入支架并自愿接受随访的冠心病患者187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ISR组30例及无ISR组15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ISR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s-CRP/AL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支架长度对PCI术后发生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ISR组患者术前hs-CRP/ALB、NLR及支架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为IS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hs-CRP/ALB、NLR、支架长度预测ISR风险的AUC分别为0.755、0.605、0.626,截断值分别为0.249、2.069、24.000,灵敏度分别为0.633、0.800、0.633,特异度分别为0.885、0.452、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C反应蛋白(CR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s组)及46例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清hs-CRP及CRP水平.结果EMs组血清CRP及hs-CRP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期的EMs患者血清hs-CRP 及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著增高的血清 CRP 及hs-CRP水平对EM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68例健康体检者,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症状出现明显缓解,缓解率为77.94%(53/68),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根据其水平完善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及早采取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超敏C-反应蛋白(Ultrasensitive reactied protein-C,UCRP)做为对AMI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预测愈后的辅助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3组:组1,溶栓治疗组。组2,死亡组,组3,A组梗塞面积较小,B级梗塞面积较大。测定心梗后不同时间UsCRP、cTnT、CK-MB。结果组组1:(1)心梗后三项标开始升高时间;在梗塞后4小时UsCRP、cTnT开始升高,CK-MB在6小时开始升,高说明梗塞后4小时UsCRP、cTnT已领先于CK-MB而升高。(2)窗口时间:UsCRP在梗塞后第5天达高峰,(峰值为11.4mg/L),第9天未降至正常。cTnT第4天达高峰(峰值为6.0mg/L),第9天降至正常。CK-MB在梗塞后第2天达高峰(峰值为157U/L),第5天降至正常。组:该组患者血清三项标志物在梗塞后开始升高的时间,峰值及下降时间与组1相似。经3天时CK-MB已经开始下降,而UsCRP、cTnT继续升高,因病人死亡,其峰值及下降时间未能继续观察。组3:组A为单一局性心肌梗塞,组B为双重梗和梗塞面积较大者,统计A、B两组在心梗后备2-4天UsCRP的均值,A组为7.6、9.1mg/L,B组为9.1、11mg/L,由此可以看了B组UsCRP升高幅度大于A组。。结论:UsCRP具有敏感度高,开始升高时间早,诊断窗口期时间长的优点,尤其用于指导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在梗塞后恢复上有很大的优势。但UsCRP却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即特异性差的问题,而cTnT为心肌细胞所特有,我们认为把UsCRP和cTnT组合起来可为心肌梗塞诊断,治疗,判断愈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菊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56-15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s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ss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CRP-ss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CRP-ss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CRP-ss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52,P〈0.05)。CRP-ss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ss正常组,CRP-ss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者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血清CRP-ss水平增高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其水平是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45例对照者CRP、WBC及PMN,按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进行分组,研究冠脉狭窄范围与上述三指标的关系。结果:ACS组CRP、WBC及PMN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组、SA组及对照组(P<0.01),U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CRP在冠脉狭窄1支、2支、多支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RP、外周血WBC与PMN对冠脉急性病变及狭窄支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分析hs-CRP对CK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6年6~11月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纳入CKD患者128例作为CKD组,以10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肌酐(SCr)、hsCRP和Cys C,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KD组和对照组SCr、hs-CRP、CysC水平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SCr、hs-CRP、CysC对CKD的诊断价值;并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CKD患者hs-CRP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患者SCr[(476±273.5)μmol/L]、hs-CRP[(14.54±26.43)]mg/L和CysC[(4.13±2.05)m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0.9±14.5)μmol/L、(0.58±0.69)mg/L、(1.0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hs-CRP与GFR水平呈负相关(r=-0.356,P<0.01);SCr、hs-CRP、CysC三指标诊断CK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846、0.970.结论 CK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对诊断慢性肾脏病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用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对ACI患者85例,对照组85例,进行hs—CRP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的hs-CRP,ACI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有斑块组与无斑决组的hs—CRP。结果:ACI组与对照组hs—CRP分别为7.53±1.9和1.86±1.52mg/L,有显著差异(P〈0.01);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别为8.54±3.58和4.16±2.52mg/L,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阻抗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56例脑外伤患者治疗前、后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WBC和Hs-CRP水平。结果:脑外伤患者治疗后WBC水平为(8.6±4.17)×109/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WBC水平(17.3±5.5)×109/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外伤患者治疗后的WB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外伤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治疗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监测脑外伤患者的WBC和Hs-CRP的水平,有利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CRP)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皆可升高,在疾病的诊断中并无特异性,但跟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对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再发、危险分层及预后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组)、缓解患者40例(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复发患者12例(复发组),另同期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各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初诊组、复发组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