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院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5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6—10月采取各项综合性干预措施,2022年11月—2023年3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分析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比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62.09%VS 74.04%)、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62.82%VS 92.73%)、无菌标本送检比率(35.17%VS 41.06%)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33%)与干预前(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39.93%)低于干预前(4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12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起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22年4—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重点科室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率和重要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53.06%)高于对照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个重点科室的病原学送检率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无菌标本送检率(15.58%)高于对照组(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重要多重耐药菌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64.94%)低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恩施市三级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以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为后续制定科学管理和防范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0—2022年每年固定调查日对恩施市3家三级医院的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的科室分布、感染部位分布进行分析,调查病原学送检情况以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2020—2022年共19 597例住院患者接受调查,实查率为97.17%,医院感染平均现患率为3.01%,例次现患率为3.57%。各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现患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近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排名前3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13.87%)、血液科(10.39%)、神经外科(7.11%),感染部位排名前3的是下呼吸道(39.48%)、上呼吸道(22.46%)、泌尿系统(14.02%)。2020—2022年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16%,且各年间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以治疗或治疗+预防(79.78%)为主,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以一联使用比例最高(76.84%)。治疗性用药前微生物样本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2014-2021年某三甲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选定每年二季度某一天,调查当日该院所有住院患者感染情况(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病原菌送检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14-2021年共调查7776人,涵盖全院所有住院病区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在2019年前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9年达到5.48%,2020-2021年逐渐下降,不同年度医院感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5,P<0.01)。全院感染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在31.22%~40.58%,不同年度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P<0.01)。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在60.7%~78.05%,不同年度抗菌药物送培养率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8,P<0.01)。结论 该医院感染现患率水平呈逐年降低趋势,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抗菌药物病原学检查的意识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采用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进行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指标统计过程和具体问题研究,进而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都符合标准值(≦60%),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9年的56.03%下降为2022年上半年的43.53%;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都未达到标准值(≧50%),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9年的43.8%上升为2022年上半年的48.7%;2019年和2020年,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都不符合标准值(≦30%),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数值下降,符合标准值。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尤其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问题,因此除了需要临床医师不断学习,还需要感染管理科、临床药师、检验科、细菌室多方面共同配合,从而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RCA)联合戴明循环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洛阳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1年4-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2 454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8月1日起采取RCA法联合戴明循环管理模式,2022年4-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2 417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包括不同级别抗菌药物、不同病原学项目及各类微生物及显微镜检查项目。结果 干预组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分别为74.39%、74.50%、89.04%均高于对照组(P<0.001); 9个临床科室中妇科除外,其余8个科室的住院患者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各类病原学项目送检率及各类微生物培养及显微镜检查项目送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CA法联合戴明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防控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方法根据是否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标本送检、病原菌检出、多重耐药菌检出以及医源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情况。 结果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干预组是 85. 27%,对照组是 58. 79%,两组送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6. 678,P<0. 001);两组的病原学标本类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 610,P = 0. 006);两组的医源性感染的菌株数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 786,P= 0. 018);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干预组是 52. 63%,对照组是 33. 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 967,P<0. 001)。 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传播,有效遏制和延缓病原菌耐药性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2015-2020年某三甲专科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等情况,了解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别选取2015-2020年的某一天为调查日,对当天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连续6年医院感染现状。结果 共调查患者7 654例,医院感染137例,共14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1.79%,例次现患率1.85%。下呼吸道其中医院感染居多部位占首位的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两个重症医学科(ICU),分别为14.71%和7.29%。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2.24%~34.59%,2018年和2019年使用率最低(χ2=61.881,P<0.05);病原学送检率由50.47%上升至75.63%(χ2=62.691,P<0.05)。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病原学送检率管理成效显著,有助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改进,ICU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14年、2016年及2018年某调查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等情况进行统一调查。结果 2014年、2016年、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28%、2.99%、2.54%,呈逐渐下降趋势(χ2=4.467,P=0.035);三次现患率调查均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三次调查均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占比逐年攀升;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下降趋势,由55.26%降至38.41%(χ2=258.795,P<0.001);患者联合用药以一联用药为主,由67.50%升至81.25%(χ2=100.379,P<0.00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59.58%~70.50%。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日渐合理规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2021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比较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和干预后组(2021年1—12月)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送检分类和重点监管科室送检率。 结果 共纳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10 239例, 其中干预前组4 526例, 干预后组5 713例。干预后的抗菌药物治疗前、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94.56%、94.72%、96.03%, 高于干预前的83.74%、84.47%、84.9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的指向性病原体送检率为64.87%, 高于干预前的28.0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的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93.20%、91.17%、92.20%、94.12%、91.15%, 高于干预前的85.00%、82.19%、83.20%、83.33%、83.0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应密切关注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指标和无菌体液送检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省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15年某省166所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进行调查,统计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多药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对比分析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4382871例,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为82681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9%,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7.9%,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50.5%,多药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为21.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2.7%,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33.2%;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规范小规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需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省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15年某省166所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进行调查,统计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多药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对比分析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4382871例,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为82681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9%,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7.9%,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50.5%,多药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为21.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2.7%,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33.2%;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规范小规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需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福建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趋势变化。方法对2007、2009年两次福建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6%,2009年为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次调查中医院感染现患率前5位科室及主要病原菌无明显变化,分别以综合ICU和铜绿假单胞菌最高;手术部位感染现患率由2007年的0.35%下降至2009年的0.25%(P=0.011);其他部位感染现患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9.22%降至38.28%(P=0.006),其中预防用药比例由41.14%下降至40.79%,治疗用药比例则相应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联用药比例由63.82%提高至67.38%,多联用药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35.77%提高至4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建省医院感染控制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某院住院患者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年共调查住院患者3 011例,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9%、2.87%和3.98%,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356)。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均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不同年份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972)。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69、6.758,均P0.01),抗菌药物使用率以2011年最高(63.40%),病原学送检率以2012年最高(62.14%)。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减少,病原学送检意识逐渐增强,但仍需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级综合医院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某二级综合医院的所有住院患者中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为干预前组,2022为干预后组,比较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前后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指标。 结果 2021年全年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为66.07%,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后,2022年全年送检率达91.55%,符合规范要求的≥9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P<0.01)。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实施有效的干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但质控指标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院某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1%,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P<0.01);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占43.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08%,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1),且与医院感染现患率呈正相关(r=0.99,P=0.001);标本送检率为27.63%,逐年提高,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P<0.01)。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较低,还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1—12月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份为对照组,7—12月份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处理,包括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5个阶段实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病原学送检相关监测指标。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5 488例,其中对照组15 536例,干预组19 952例。病原学送检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69.52%VS 4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标达成率为430.85%,进步率为57.64%。两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除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标志物检查的送检率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53.61%VS 25.01%),增长率达114.35%,高于微生物培养及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测及其他检测项目的增长。干预后抽查的87例送检降钙素原(PCT)/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借助数智技术赋能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体系,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效率,保障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将抗菌药物指标预警、微生物送检信息化闭环管理、耐药监测数据决策系统等信息化体系应用到传统AMS体系中,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开展数智技术改进前后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质控指标,其中2021年的指标为对照组(改进前),2022年的指标为观察组(改进后),对比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改进趋势。结果 对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后,各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较改造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VS 38.8%、20.9%VS 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低于对照组[(33.27±3.03)DDDs VS (42.06±4.42)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P<0.001)。观察组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5%VS 96.8%),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某院2011年与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6月20-23日、2012年5月21-23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两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与2012年共调查住院患者987例,实查率分别为99.60%(495/497)、100.00%(492/492);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42%、 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41%和2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5,P<0.01)。2011年以治疗为目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05%,2012年升至83.33%(χ2=29.108,P<0.01);病原学送检率明显增加,2011年为56.49%,2012年为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控制效果;减少预防用药,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采取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77.07%下降至干预后62.67%(P<0.01);联合用药率由63.31%下降至45.67%(P<0.01);病原学送检率由27.97%上升至48.86%(P<0.01);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22d,住院费用平均降低1183.87元,抗菌药物费用平均减少588.43元。提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遏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趋势,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