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1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肝患者(单纯性脂肪肝组)、8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NASH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将NASH组患者分为早期NASH组(20例)、肝纤维化NASH组(37例)以及NASH肝硬化组(26例)。检测各组血清GP73水平及其他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比较五组年龄及治疗前GP73水平, NASH肝硬化组、肝纤维化NASH组、早期NASH组患者治疗前后GP73水平;分析GP73与其他肝功指标(ALT、AST、TBIL、GGT、ALB)相关性及GP73鉴别显著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价值。结果 五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健康对照组、单纯性脂肪肝组、NASH肝硬化组、肝纤维化NASH组、早期NASH组患者GP73分别为(45.35±22.65)、(49.67±28.48)、(160.33±39.91)、(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病人生化免疫指标、临床和肝组织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免疫科诊断的AILD病人100例(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除外),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43例、AIH-PBC重叠综合征(OS组)20例,分析三组病人特征。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与PBC组相比,AIH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升高,而PBC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免疫球蛋白M(IgM)异常升高(P<0.05)。三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核包膜蛋白抗体(GP210)、核多点抗体(SP100)和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SMA)阳性检出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病人中,AIH 29例,PBC 11例和OS 13例;AIH组...  相似文献   

3.
胡锡琪 《药品评价》2007,4(5):332-335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AIH、PBC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对肝纤维化扫描仪(Fibro Scan)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95例,依据病理活检后1周的血清ALT水平分为ALT<1×ULN组(108例)、1≤ALT≤2×ULN(49例)、ALT>2×ULN(38例),比较不同临床分级患者的LSM、ALT和不同ALT水平下患者的LSM水平,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清ALT对Fibro Scan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1级、2级、3级、4级(肝硬化)患者的LSM和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1×ULN、1≤ALT≤2×ULN、ALT>2×ULN三组中,肝纤维化患者的LS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1×ULN、1≤ALT≤2×ULN、ALT>2×ULN三组中,肝纤维化的诊断AUC分别为0.931、0.952、0.667,准确度分别为92.34%、85.69%、63.12%,敏感度分别为91.45%、89.61%、44.27%;肝硬化的诊断AUC分别为0.956、0.963、0.952,准确度分别为89.23%、93.17%、94.05%,敏感度分别为95.21%、96.74%、98.15%。结论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倍可降低Fibro Scan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准确性,但对肝硬化的诊断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及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ALT<2倍ULN但肝脏炎症/纤维化≥G2/S2的CHB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符合ALT≥2倍ULN的CHB患者7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2、24、36、48周时的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并对观察组的部分患者再次复查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阳性患者的ALT复常率(83.33% vs 97.44%),HBV DNA阴转率(96.15% vs 92.31%),E抗原阴转率(30.76% vs 41.03%),E抗原血清转换率(19.23% vs 35.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阴性患者的ALT复常率(90.91% vs 100%),HBV DNA阴转率(100% vs 97.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观察组8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穿病理结果,5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前好转,其中1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由S3转为S1。结论 ALT<2ULN但肝穿病理≥G2/S2的CHB患者初始给予ETV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肝脏为靶器官的慢性进展性炎症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这3种疾病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OS)[1]。随着免疫学监测方法技术的不断提高,AILD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自身抗体的监测在其早期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AILD早期诊断的重要实验室指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细胞免疫损伤以及自身抗体参与的体液免疫损伤是AIL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AILD主要包括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以及以胆系损害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此外,部分AILD患者同时具有其中两种疾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临床上称之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主要是指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传统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兼具以上任意两种疾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亦可归为AILD的范畴。不同类型的肝病其相应的治疗药物方案存在一定差异,大量关于AILD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AILD五种类型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为AILD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朱莉  陶敏  李明  陈慧  胥萍  许炜璐  金满春  黄金龙  钱峰  朱传武 《江苏医药》2012,38(23):2850-2852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定量检测60例PHC患者(A组)和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组)血清中GP73水平,绘制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GP73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血清GP73阳性率71.7%,明显高于B组的30.0% (P<0.001).A组血清AFP阳性率48.3%,明显高于B组的22.0%(P<0.05).A组患者GP73阳性率显著高于AFP阳性率(P<0.05).GP73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在AFP的ROC曲线的左上方.GP73升高不受AFP影响.结论 检测GP73对PHC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及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ALT<2倍ULN但肝脏炎症/纤维化≥G2/S2的CHB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符合ALT≥2倍ULN的CHB患者78为例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开始抗病毒治疗后第12周、24周、36周、48周时的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并对观察组的部分患者再次复查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阳性患者的ALT复常率(88.46% vs 97.44%),HBV DNA阴转率(96.15% vs 92.31%),E抗原阴转率(30.76% vs 41.03%),E抗原血清转换率(19.23% vs 35.89%)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阴性患者的ALT复常率(96% vs 100%),HBV DNA阴转率(100% vs 97.43%)。对观察组8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穿病理对比显示,5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前好转,其中1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由S3转为S1。结论 ALT<2ULN但肝穿病理≥G2/S2的CHB患者初始给予ETV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8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PAB和CHE检测,且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结果 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CHE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相关性(P<0.01),PAB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弱相关性(P<0.05),ALT变化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没有相关性与规律。随着炎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PAB和CHE都逐渐下降,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海峡药学》2013,25(4):225-226
目的探讨派罗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LN,PCⅢ,IVC 4项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派罗欣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灯盏细辛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1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灯盏细辛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γGT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纤四项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肝纤四项两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肝脏纤维化,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ibroscan)检查及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了解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比较不同肝纤维化、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LSM,分析影响LSM的相关因素。结果 250例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为S0期4例(1.60%),S1期144例(57.60%),S2期75例(30.00%),S3期27例(10.80%),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LSM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1期、S2期、S3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0期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从低到高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患者,收集患者70例(研究组),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是收集时间,同期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70例),对研究人员均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分析组间WBC、PLT、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TBIL、ALT、A/G及ALB水平。结果研究组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但WBC、PLT、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P <0.05,差异显著;研究组A/G及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但TBIL、ALT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 <0.05,差异显著。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能够有效鉴别病毒性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民 《药品评价》2007,4(5):339-341
近1/5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具有不同于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特征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清及其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5例PHC、106例肝硬化患者和102例健康人的血清GP73和甲胎球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73 mRNA的拷贝数进行检测,采用Ct值比较法计算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检测12份正常肝组织以及12份肝癌组织的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HC组GP73中位血清浓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的AFP中位血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70.8%,AFP的敏感度为49.8%,特异度为95.9%。两者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80.3%。3组间全血GP73 mRN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肝癌组织GP73 mRNA表达量(12.8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P73诊断PHC具有较好的敏感度,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肝组织标本GP73 mRNA可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但存在创伤大、风险大等弊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218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对象,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0、138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患者ANA、AMA、ANCA、SMA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抗MPO抗体进行检测,对比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NA阳性率为43.8%(35例)、AMA阳性率为42.5%、ANCA阳性率为47.5%、SMA阳性率为30%、抗MPO抗体阳性率为40%,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显示较高,相比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在ANCA及p-ANCA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及临床分型上,有利于区别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郎晓林  吴立海  贾春辉 《河北医药》2013,35(12):1804-180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纤饮,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脏B超变化、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Ⅳ型胶原(Ⅳ-C)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门静脉内径(MPV)、脾静脉内径(SPV)、脾长度、脾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eAg HBsAg、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TBi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纤维化、肝脏病理及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以及运用生化检测仪对患者血清中的ALT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另外选择4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对照,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sCD30以及ALT水平均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的sCD30水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与ALT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能够作为肝炎活性的一个重要的检测化验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