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惠玲 《医疗装备》2023,(19):38-40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模式联合手供一体化干预对手术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清洗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2—7月于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术中分别使用467、492件手术器械。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模式联合手供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清洗合格率、湿包率及护理人员手术室医疗器械知识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湿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模式联合手供一体化干预后,护理人员医疗器械组成、使用规范、清洗灭菌、缺陷检查、保养及注意事项评分、总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联合手供一体化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手术患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与清洗质量,降低湿包率,同时提升护理人员手术室医疗器械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追踪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 方法 抽检2018年10月8日—2019年1月20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械500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用根本原因法分析并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实质量管理,用追踪法追踪改进措施后的消毒灭菌质量情况。再于2019年1月21日—7月30日间抽检灭菌器械500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同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追踪法管理法(联合管理法)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率。结果 联合管理法实施后无菌包标签日期错误发生率为0.20%,器械清洗不合格发生率为0.40%,外标签与包内器械不相符发生率为0.20%,与联合管理法实施前相比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管理法实施后医院感染率为1.20%,低于实施前的6.80%(P<0.05)。结论 通过运用联合管理法改进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医院医疗器械检验管理工作中采用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随机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前各类医疗器械500件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后500件为研究组,对比2组医疗器械合格率差异及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医疗器械研究显示,研究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医疗器械检验管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合格率,同时对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使用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医院医疗器械检验管理工作中采用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随机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前各类医疗器械500件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后500件为研究组,对比2组医疗器械合格率差异及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医疗器械研究显示,研究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医疗器械检验管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合格率,同时对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使用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3—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148件外来医疗器械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管理;将2019年1—10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346件外来医疗器械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及使用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器械清洗、消毒、包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90例急诊科患者分析,其中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这一阶段为实施后,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整改,观察实施根因分析法前后急诊不良事件率和上报率,同时比较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2%,上报率为80%,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3.55%,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根因分析法对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有利于减小不良事件发生,提升上报率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与分析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外来医疗器械协同管理及应用。方法:选取某企业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为医院所提供的外来医疗器械(非医院自备器械)1024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了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的协同管理方法分为常规管理组(2020年3月~2021年3月)及协同管理组(2021年3月~2022年3月),常规管理组423件,给予常规管理,协同管理组601件,给予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的协同管理。对比不同管理方法下医院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的情况,统计外来医疗器械在院内使用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考核外来器械方面企业负责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协同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相比,医院内部的外来器械灭菌及清洗不合格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相比,外来医疗器械在院内使用期间的不良事件中包装不合格、湿包、监测及追溯记录缺失、数量损失等合计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相比,外来医疗方面企业负责工作人员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外来医疗器械协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和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常用的医疗器械品类中选择1200件,2020年3月~2021年3月使用过程中采取常规管理(600件),2021年4月~2022年3月采取风险管理(600件)。对比风险管理前后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结果:风险管理后医疗器械摆放合格率99.50%、器械数量和规格合格率99.67%、附加物品摆放合格率99.50%、器械小部件完好率99.67%均高于常规管理(94.17%、96.67%、96.17%、95.33%),且器械故障发生率0.83%、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7.17%低于常规管理(6.33%、17.5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险管理后管理质量总分(38.25±1.41)分高于常规管理的(32.59±1.62)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提高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对提高医院诊疗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急诊急救护理人员50名,按实施根因分析法的时间(实施前的2017年1月-12月,实施后的2018年1月-12月),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根因分析法实施后,50名研究对象护理质量评分(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1-12月间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人员共计上报40次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8.73%;实施根因分析并做改善措施后,2018年1月-12月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2次,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65%;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根因分析法用于急诊急救护理中或可提升急诊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管理后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1年2月开始实施集中管理,分别从管理前(2020年1月~2021年1月)和管理后(2021年2月~2022年1月)各抽取200件回收待处理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管理前、管理后采用的管理方法分别为常规管理、集中管理,对比管理前后医疗器械的清洗达标率、质量控制效果,同时管理前后各选取200例使用本研究纳入医疗器械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管理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腔镜、喉镜、鼻窥、手术器械、镊子、容器类、剪刀类、止血钳的清洗达标率均较管理前高(P<0.05);管理后软组织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脑部相关感染、伤口相关感染和血流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均较管理前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的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达标率,还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中的医疗风险因素,探讨管理办法。方法问卷调查2007年2月-2008年2月本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体检中心)风险管理前8640人次和2009年2月-2010年2月风险管理后8640人次对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并统计风险管理前后医护不良事件、医护投诉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从管理前90.13%升至管理后的97.88%,有显著性差异,P<0.05;风险管理后的医护不良事件,从管理前的0.36%降至管理后的0.04%,医护投诉从管理前的0.57%降至管理后的0.1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心实施医疗风险管理,对预防医护安全隐患,提高体检质量,减少纠纷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加强高值耗材管控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方法:医院于2020年2月开展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工作,2019年2月~2020年1月为精细化工作开展之前,2020年2月~2021年1月为工作开展之后。比较这两年之间高值耗材实物盘点耗时,工作人员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在这两年的研究期间,对高值耗材实物盘点耗时,工作人员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实物盘点耗时显著低于实施前的高值耗材实物盘点耗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前的满意度,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优于未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前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值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器材的规范使用,避免耗材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医疗器械300件,采用电脑抽号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并以不同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每组医疗器械件数为150件,管理手段为常规管理(对照组)以及风险管理(观察组),对比指标为管理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器械包装合格率、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对于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提升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医院上报的157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析,从中发现存在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监督力度不够、管理体系中管理制度执行差、使用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结论本研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以便引起医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视,并着力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使用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发挥医疗器械效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更好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为2013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男一病区住院的患者,1~6月实施普通护理管理,6~12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精细化管理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精细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还能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行强化沟通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医院强化沟通机制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数量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强化沟通机制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强化沟通机制实施1年来,4个季度满意度分别为:86.02%、90.32%、92.47%及95.70%,逐渐提高(P<0.05).结论 强化沟通机制管理能够减少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相关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呼吸内科从2016年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实施后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融入护理风险的识别、风险因素分析以及强化护理风险等,将2015年作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组,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呼吸内科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的护理质量均比实施前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妇科不良事件管理中运用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开始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妇科不良事件管理中,对比同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相比同期不良事件发生率(12.06%),实行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44%)明显降低(X^2=16.7,P=0.00),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X^2=23.9,P=O.00)。结论:在妇科病房实行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理念对胃肠外科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该院从2017年1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理念方案对胃肠外科护理进行护理质量提升,选择2016年1-12月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2-11月的4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分析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结果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优,而发生不良事件、医疗纠纷投诉的情况获得改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理念应用于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还能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在妇产科中实施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妇产科患者3.83万例(实施前),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产科患者3.9万例(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妇产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