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腹部THS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动脉血乳酸(ABL)、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 h后SvO2、CI、CVP、APTT及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ABL值及血清CRP、IL-6浓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PT值下降(P<0.05),而对照组PT值上升(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5)5.45%、(4/52)7.69%,低于对照组的(10/55)18.18%、(11/45)24.44%(P<0.05)。结论: 严重腹部THS患者应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减轻炎性损伤,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休克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7 d内死亡率。结果:两组胶体使用量、早期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入院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60 min,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120 min,两组NIHS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IL-6、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RBC)输注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FFP∶RBC为1∶2.5比例输血,观察组按FFP∶RBC为1∶1比例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PLT)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FIB、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输血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与RBC按1∶1比例输注用于产后出血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PLT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  相似文献   

4.
陈睦虎  钟武  胡迎春  杨帆  李绍兰 《四川医学》2013,(10):1512-1514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9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病死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89例患者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低于充分液体复苏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充分液体复苏组短;两组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可以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2例PN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T、APTT值长于对照组,24 h-Up、TNF-α、IL-6、IL-8、Scr、BUN、D-D及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腹痛、关节疼痛、皮肤紫癜)改善时间、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腹痛、关节疼痛、皮肤紫癜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9、IL-17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长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早期不同液体复苏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120例TH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前及复苏后2h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 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乳酸(BL)]、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电解质(K~+、Na~+、Cl~-)等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情况。结果复苏后2h,观察组Pa 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B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2h,观察组PT、a PTT、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2h,两组K~+、Na~+、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改善THS患者血气指标、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SIR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6-2878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以及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A组,n=90)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n=90),另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A组出血未控制前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B组在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1h后均接受手术止血治疗。观察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1β、IL-6以及IL-10等炎性因子等水平的变化以及SIRS的发病率。结果:四种不同的炎性因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外周血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在任何时间点均高于正常人群组,两组随着创伤时间的延长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创伤后120min及创伤后240min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外周血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A组出现SIRS62例(68.9%),B组出现SIRS38例(42.2%),B组SIRS的发病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SIR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虎  范从华  左文  吴文豪  徐元宾 《西部医学》2022,34(8):1226-1229
目的 探究血必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87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以血必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8 h。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10(IL-6/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功能情况[CD4+、CD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4+/CD8+],凝血功能情况[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时间(FIB)]。并记录患者循环系统及组织灌注氧代谢情况[平均动脉压(MAP)、乳酸、pH值以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结果 治疗48 h后,观察组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 h后的CD4+、CD3+、CD4+/CD8+均较治疗前提高,NK细胞水平下降(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CD4+、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PLT、PT、APTT以及TT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 h后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pH值和Scv(O2)均高于对照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能够提高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子水平,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联合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对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血清和肽素、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采用充分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术治疗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休克患者5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术治疗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58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复苏前后血清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血气碱剩余(base excess,BE)、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NF-κB活性、血清和肽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2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结果复苏后,2组BLA、Hb、HCT、BE均较复苏前下降,PT和APTT均较复苏前上升,观察组BLA、PT、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HCT、BE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观察组NF-κB、和肽素、TNF-α和IL-6均较复苏前轻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对照组NF-κB、和肽素、TNF-α、IL-6均较复苏前显著升高(P<0.05);复苏后观察组NF-κB、和肽素、TNF-α和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术有利于稳定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临床指标,改善凝血状态,下调外周血NF-κB及血清炎症因子、和肽素水平,减轻炎症状态加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抗凝药物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微RNA-29b(miR-29b)、微RNA-223(miR-223)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73例(华法林组予以华法林,利伐沙班组予以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栓塞或血栓形成、脑出血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iR-29b、miR-223。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PT、TT、APTT、INR、血清miR-29b水平高于治疗前,IL-6、hs-CRP、TNF-α、miR-223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PT、TT、APTT、INR、血清IL-6、hs-CRP、TNF-α、miR-223、miR-29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或血栓形成、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利伐沙班均能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反应,调控血清miR-29b、miR-223水平,但利伐沙班有助于降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按复苏方式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左右和对照组20例,维持MAP在70 mm Hg左右。分析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H值、氧合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损伤严重评分(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Plt、PT、APTT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经急诊两种不同输液方案处理并转入ICU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氧合指数、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Cr)、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严重多发伤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凝血功能(PT、APTT、FIB、D-D)以及MODS发生率、14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IL-6、TNF-α分别为12.37±2.93 pg/mL和31.90±2.91 pg/mL,低于对照组的16.70±3.95 pg/mL和36.06±4.33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PT、APTT、FIB、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PT、APTT、FIB、D-D分别为12.13±2.80 s,34.26±3.57 s,3.30±0.66 g/L和1.81±0.55 mg/L,优于对照组的16.13±3.50 s,37.46±3.80 s,2.59±0.90 g/L和3.16±0.8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30.00%,低于对照组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14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严重多发伤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减少MODS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乐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9例IFF患者作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试验组(n=39)。对照组于术后12 h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在其基础上,试验组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连续10 d后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IL-6、TNF-α、IL-10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上述炎症指标较对照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PT及APTT均延长,FIB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上述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能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患者血浆TNF-α、IL-2的影响,以期为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液体复苏的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在出血未控制前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2水平的变化以及复苏期间的液体入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平均复苏液体输入量为(1946±349)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2±540)m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在复苏后60 min均高于复苏前的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在复苏后60 min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IL-2水平均在复苏后60 min高于正常值和复苏前的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IL-2水平在复苏后60 min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出血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血液的过度稀释与酸中毒,降低血浆的TNF-α和IL-2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278-2281
目的:探讨丹七软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丹七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IL-6、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其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PT及APT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软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1例。A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B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C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比较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输血后,A组APTT、PT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TNF-α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且B组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可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和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且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复苏时间、输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于复苏前、液体复苏30 min及复苏1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lactic acid, Lac)、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输液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ac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FIB呈逐渐降低趋势,PT呈逐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量、血红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TNF-α和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重要器官血供,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志刚 《当代医学》2021,27(28):169-170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对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n=30)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疗法,n=30),比较两组DIC、MODS发生率及复苏前后凝血功能情况.结果 复苏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DIC、MOD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