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20mg,每日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独活寄生汤口服和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监测患者肿胀关节数、触痛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min)、疼痛VAS评分、双手平均握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2组肿胀关节数及关节触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CRP、ESR、RF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62例为活动期患者,50例为非活动期患者,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及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上述检测指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与ESR显著相关(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抗CCP、RF及ESR联合检测对病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宁  郑慧芳  戴巧定   《护理与康复》2020,19(11):77-80
目的观察中药损伤洗剂外敷联合蜡疗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将1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非甾体抗炎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损伤洗剂外敷、蜡疗,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干预后临床疗效、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损伤洗剂外敷联合蜡疗能提高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缩短晨僵时间,改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肿痛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RA患者实施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40例我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再造生血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RF、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两组疗效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两虚型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降低RF、ESR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关节功能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关节疼痛程度降低,双手平均握力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显著减少,关节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双手平均握力显著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分级Ⅰ级比例升高及Ⅱ级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8,P=0.253),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能更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因子水平及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任丹丹  马新  王文晶  赵燕 《全科护理》2022,20(13):1795-179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推拿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科室2020年9月—2021年6月87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比较两组病人症状改善效果、实验室检测指标、甲襞微循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障碍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甲襞微循环各指标(管袢形态、血流形态、袢周形态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管袢形态、袢周形态得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非药物干预中应用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病人实验室指标及甲襞微循环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应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RA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熏蒸疗法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04-2406
选取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等临床指标,血清ESR、CRP、IL-6、IL-1β、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ESR、CRP、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对传统的中药熏蒸疗法治疗RA作出客观评价,进一步阐明中药熏蒸对RA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科住院的RA患者60例,按照随机开放性原则将60例RA患者分为中药熏蒸组(熏蒸组)与非中药熏蒸组(非熏组),非熏组采用常规治疗,熏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个疗程(20 d)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关节症状、体征、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0 d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屈伸度、局部温度、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P0.05),熏蒸组在总有效率及达到ACR70改善的百分比上明显高于非熏组(P0.01)。熏蒸组在患者的关节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局部温度的改善明显优于非熏治疗组(P0.05),在关节肿胀度和关节屈伸度改善方面与非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ESR、CRP,熏蒸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的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8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合中药熏洗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关节压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和DAS28评分。结果:治疗组RA患者中医症状积分、DAS28积分及RA的特异性指标ESR、CRP、RF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客观评价横络解结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与横络解结法治疗组(治疗组),均予药物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横络解结法治疗。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近,但其晨僵时间、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疼痛、肿胀个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横络解结法可有效抑制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改善病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中的变化意义。方法对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PL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A患者活动期组与临床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增高,且PLT与反映RA疾病活动性的实验室指标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RA患者活动期组的PLT也与RA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数及程度)、关节X线片改变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LT可以作为评价RA病情活动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口服非甾类抗炎药美洛昔康或双氯芬酸、甲氨蝶呤及叶酸片)、新风胶囊治疗组(30例,基础方案加服中药复方新风胶囊),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症状的改善情况、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网织红细胞、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血清免疫球蛋白(IgG)、α1-酸性糖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新风胶囊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以及对RBC、Hb贫血指标与RA活动期RF、IgG、CRP、ESR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基础方案对照组(P<0.05);基础方案对照组在取得总体疗效、改善症状及RA活动期实验室指标的同时对血WBC、RBC、Hb、PLT、网织红细胞有影响(P<0.05)。结论新风胶囊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疗效明显,好于单用非甾体类抗类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独甲氨蝶呤与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过程期间患者和医生双盲。对照组30例,采取单独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三联疗法,即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s B7-H3、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及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SR、CRP、RF、SB7-H3、INF-γ、IL-2、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三联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ESR、CRP、RF及s B7-H3、INF-γ、IL-2水平,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氮酮助透对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予抗风湿治疗,并使用中药熏蒸治疗,1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次熏蒸前2 h将3%氮酮4 mL涂抹在颈肩、腰背部及四肢关节周围10 cm的皮肤上,2 h以后按常规进行熏蒸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关节疼痛程度及晨僵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肿胀及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氮酮配合中药熏蒸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有效护理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借鉴方法。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穴位贴敷组和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在穴位贴敷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泥灸。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晨僵时间和中医疗效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3组患者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中医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和穴位贴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可有效缓解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缩短晨僵时间,提高中医疗效,延缓关节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并发症模拟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干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某院进行干预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和实验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教育,实验组采用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双手握力时间、干预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评分等。结果干预前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双手握力时间、干预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评分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晨僵时间为(1.85±0.89)h,实验组的晨僵时间为(0.98±0.56)h,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关节肿胀个数为(8.56±2.24)个,实验组的关节肿胀个数为(3.45±1.56)个,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关节压痛个数为(6.97±1.78)个,实验组的关节压痛个数为(2.85±1.23)个,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双手握力时间为(4.56±2.42)h,实验组的双手握力时间为(7.89±1.56)h,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干预依从性评分为(7.89±1.02)分,实验组的干预依从性评分为(9.06±0.82)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评分为(3.89±2.25)分,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评分为(6.54±2.56)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可以明显增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依从性,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7例RA患者(观察组)及9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根据RA疾病活动指数,将观察组分为高活动期组(56例)和低活动期组(41例),比较各组RDW、ESR、CRP及RF水平,并分析RDW与ESR、CRP、R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DW、ESR、CRP及R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活动期组RDW、ESR、CRP及RF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活动期组(P0.05)。RDW与ESR、CRP及RF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2、0.270、0.292,P0.05)。结论 RA患者RDW变化显著,且与ESR、CRP及RF呈正相关,其可为RA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药熏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慢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R A慢性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患者35例给予来氟米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RF、ES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ESR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为65.71%,χ~2=3.962,P0.05。结论 RA慢性期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降低患者的ESR和RF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