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为免疫介导肺部疾病。儿童ABPA发病率较低,且临床特征相比成人较不典型,导致诊断难度较大。高分辨率CT是ABPA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RI近年也逐渐用于诊断ABPA。本文基于ABPA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儿童ABPA肺部影像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又叫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过敏原引起的超敏反应所致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常常被误诊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哮喘等,进而延误疾病诊断和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影像学表现特别是CT所见能为ABPA的诊断提供了大量帮助,影像特征性表现对疾病诊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11年3月收治确诊并具有完整资料的1例ABPA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为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BPA病例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胸片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特点。结果 6例病人DR胸片和HRCT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和肺内实变病灶,其中1例为单发实变病灶,5例为多发实变;5例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例中心性支气管和外周支气管均可见扩张。HRCT示实变共累及上叶10个肺叶,中叶(或舌叶)8个肺叶,下叶5个肺叶;6例HRCT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2例可见树芽征;6例病人HRCT均见上叶支气管扩张,其中2例为一侧上叶支气管扩张,4例为多叶、多段支气管扩张。上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中叶(或舌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8个肺叶,下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6个肺叶;静脉曲张样扩张为主4例,囊状扩张和柱状扩张为主各1例。扩张支气管内见黏液崁塞2例,形成"指套"征,增强扫描无强化。扩张支气管内见钙化和软组织密度影者各1例。内见气液平面者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对于有长期哮喘病史,HRCT显示有肺内实变病灶和中央支气管扩张,特别是扩张支气管内有黏液崁塞、钙化或软组织密度影且病变主要分布在中上肺者应考虑ABPA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ABPA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发作性咳嗽、气喘5年,加重15 d入院。曾在外院按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不理想。入我院后经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查血清Ig E 1910 U/ml,混合过敏原检测示对尘螨过敏,痰培养见曲霉菌,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ABPA。予伏立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3周后,症状明显好转,痰培养阴性。结论临床上对以哮喘发作样症状为主要表现但按哮喘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高度警惕ABPA,血清Ig E检测、痰培养及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70岁.咳嗽、气促4年,反复加重5 d入院.体温36.7℃,脉搏86次/min,呼吸频率26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唇甲发绀,呼吸频速,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湿口罗音,心律齐,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20例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2月-2005年6月,经外科手术治疗20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全组20例中,有肺原发病或其他原发病11例(55%),无原发病9例(45%)。18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正常范围,典型影像学表现7例(35%),痰检或肺泡灌洗液检查阳性率5例(2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例,时间8-72个月,无肺曲霉菌病复发或死亡。结论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能达到切除病灶、病理确诊、提高疾病治愈率的目的,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加强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ABPA误诊肺结核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伴有乏力、食欲缺乏、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结合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痰培养结果,初诊误诊为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但长期反复发作,至上级医院经高分辨率CT、免疫功能检测等检查确诊为ABPA.予糖皮质激素、伊曲康唑治疗,症状好转,各项实验室指标趋于正常.结论 对于有哮喘病史、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与恶化反复交替、痰培养始终未找到结核菌者,应想到ABPA的可能,尽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5岁.咳嗽、咳痰半年.患者半年前因咳嗽、咳血、发热来我院就诊,按肺结核治疗无明显好转,来院复诊.化验:血白细胞5.5×109/L,中性0.72,淋巴0.23,嗜酸性0.05.红细胞2.9×1012/L,血沉80 mm/h,血红蛋白115 g/L.痰培养及涂片检查有曲霉菌生长.X线胸部正位片示:右肺上野密度增高阴影,大小约3.3 cm×3.5 cm,其内侧似见弧形影,无钙化灶及卫星灶.肺门大小正常,余肺野未见异常,加摄斜位片见右肺上野见一约3 cm×3.5 cm的空洞影,壁薄,内见一密度增高的球形病灶,透视观察球形病灶在空洞内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图1).X线诊断:右肺曲菌病.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slgE),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联合检测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且经临床诊断为ABPA患者26例作为ABPA组,支气管炎患者22例作为支气管炎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荧光酶联技术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中烟曲霉slgE和总IgE含量,仪器法测定外周血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烟曲霉slgE、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ABPA诊断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肺曲霉菌病患者血清烟曲霉slgE、嗜酸性粒细胞与总IgE的相关性。结果 ABPA组患者血清烟曲霉slgE、嗜酸性粒细胞与总IgE水平分别为2.96(0.21,8.34)kU /L,0.10( 0.05,0.15)x10/L,206.00(31.55,377.00)kU/L;支气管组分别为0.015(0.01,0.08)kU,/L,0.075(0.01,0.20)×10°/L、25.60(16.17,106.25)kU/L,健康人对照组分别为0.013(0.01,0.06)kU,/L,0.064( 0.01,0.17)×10''/L,15.30(11.21,26.16) kU/L。ABPA 组患者血清烟曲霉slgE和总IgE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炎组(Z分别为-2.416,-3.237,P均<0.05)和健康人对照组(Z分别为-2.642、-3.832,P均<0.05),支气管炎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健康人对照组(Z=-1.981,P均<0.05);3组受试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PA 组患者血清总IgE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 r=0.676,P<0.05 );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烟曲霉slgE、嗜酸性粒细胞与总IgE诊断ABP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523,0.829,总-IgE的AUC最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1.4%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840;血清烟曲霉slgE,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联合检测诊断ABPA的 AUCR、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ABPA患者血清烟曲霉slgE与总IgE水平升高,三项指标联合诊断ABPA的效能较高,可作为评估ABPA感染和诊疗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6例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6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6例中,20例无原发肺疾病,16例(44.4%)有原发肺疾病.16例术前诊断为肺曲霉菌病,20例分别被误诊为肺结核7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肺部占位病变5例、肺囊肿1例、肺脓肿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皮下积液、肺膨胀不良、脓胸等,发生率为19.4%.全组无术后出血、支气管胸膜瘘及手术死亡.随访时间为6~96个月,36例均无血、痰中带血,无肺曲霉菌病复发或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尽量避免肺叶切除,术后应常规予伊曲康唑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的原则、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肺楔形切除术获得病理组织; 31例局限性病变患者均行病变完整切除, 其中肺叶切除术26例, 肺段切除术3例, 肺楔形切除术2例。27例行开胸手术, 7例行胸腔镜手术。  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 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诊断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5例(14.7%), 分别为肺栓塞1例, 急性肺水肿1例, 胸腔积液1例, 支气管胸膜瘘1例, 切口裂开1例。术后2~34 d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10.1±6.2)d。随访1~16年, 全部治愈, 无复发。  结论  对于弥漫性肺部病变怀疑肺曲霉菌病无法明确诊断时, 手术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局限性肺曲霉菌病变, 外科手术可将病灶完整切除, 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 并有效缓解症状, 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2.
男,61岁,2004年冬季开始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量较多,偶有痰中带血丝,未治疗。之后咳嗽持续存在,间断痰中带血。2007年4月12日下午4时许,患者出现右侧胸痛,呈持续性锐痛,咯血,10h咯血量约150ml,伴有胸闷、气喘于2007年4月13日4:0收住院。体温:36.8℃、[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例1:男,38岁。4 a前曾患肺结核,给予系统抗结核治疗治愈。1个月前出现咯血,无低热、盗汗。于外院痰查抗酸杆菌多次均阴性,给予抗痨治疗症状无缓解。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WBC 6.7×109/L,ESR 24 mm/h,螺旋CT示右肺上叶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薄壁空洞,内外壁均清晰、锐利,其中一较大空洞内可见卵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改变体位可见洞内致密影随之活动,增强扫描空洞内结节影无钙化,CT诊断结核性空洞伴曲霉球,反复查痰未找到曲霉菌,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病理报告曲菌球病。例2:男,54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期中出现发热、咳嗽、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方法:对2018年05月至2019年05月我院确诊的19例ABPA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PA螺旋CT影像学征象以支气管异常、肺实质异常及胸膜异常为主,高分辨率CT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查,二者在支气管异常、肺实质异常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部高分辨率CT对ABPA的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肺曲霉菌病的诊治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肺曲霉菌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10~2001.06外科手术治疗43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曲霉菌病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43例中6例无原发病,有原发病37例。术前误诊17例,误诊率39.5%(17/43),误诊时间为6个月到84个月。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24a,无肺曲霉菌复发。结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程度,熟悉其影像学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外科手术治疗行病变肺叶切除是根治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X线胸片及CT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BPA患者的X线胸片及CT资料,所有患者均依照目前通用的ABPA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并经过糖皮质激素和抗霉菌药物治疗有效和痊愈。结果:12例ABPA患者的X线胸片中6例发作期见游走性浸润影,4例有局限性肺不张,8例见支气管扩张,6例合并牙膏样、树枝样或指套样阴影。CT显示12例患者均有中央型(8例柱状、囊状、其中2例合并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黏液栓(其中5例合并高密度影)形成及以树芽征为主要表现的小叶中心结节形成。5例患者有段或叶的实变,5例有部分肺不张,1例患者合并局限性气胸。结论:ABPA的X线胸片及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能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孟立波  张影  洪艳丽  潘颖丽 《护理研究》2012,26(28):2655-2656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是肺曲霉菌病中最严重的类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除肺部病变外,尚可合并曲霉菌败血症和其他器官受累.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器官移植和肿瘤放、化疗的广泛开展及艾滋病的流行造成IPA的危险因素增加[1],糖尿病造成免疫妥协易继发多种感染,曲霉菌病也不例外,糖尿病应作为IPA的危险因素引起医师的重视[2].IPA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病人,预后差,病死率达50%~100%[3].这对有效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呼吸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IPA住院病人11例,经过系统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是怖曲霉菌病中最严重的类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除肺部病变外,尚可合并曲霉菌败血症和其他器官受累。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器官移植和肿瘤放、化疗的广泛开展及艾滋病的流行造成IPA的危险因素增加[1],糖尿病造成免疫妥协易继发多种感染,曲霉菌病也不例外,糖尿病应作为IPA的危险因素引起医师的重视[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的原则、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肺楔形切除术获得病理组织;31例局限性病变患者均行病变完整切除,其中肺叶切除术26例,肺段切除术3例,肺楔形切除术2例。27例行开胸手术,7例行胸腔镜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诊断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5例(14.7%),分别为肺栓塞1例,急性肺水肿1例,胸腔积液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切口裂开1例。术后234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1±6.2)d。随访134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1±6.2)d。随访116年,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 对于弥漫性肺部病变怀疑肺曲霉菌病无法明确诊断时,手术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局限性肺曲霉菌病变,外科手术可将病灶完整切除,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并有效缓解症状,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20.
彭文鸿  王萍  胡美 《临床荟萃》2010,25(5):457-460,F0003
1953年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首次报道。随着近20年来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明显提高。Groll等报道在1978-1992年所有尸体解剖病例中,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从0.4%上升至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