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1例妊娠晚期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慢性伤口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特殊性进行综合评估,造口治疗师团队介入处理,针对本病例采用多学科协作讨论制定个性化伤口管理方案:对伤口进行保守性锐器清创联合清创胶、针对孕妇后期考虑哺乳选择个性化方案控制感染、针对乳汁等伤口渗液进行综合管理、进行伤口疗效评估、对患者进行疼痛及心理护理,5 d后恢复母乳喂养,31 d后伤口基本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治疗创伤疑难伤口中的作用.方法 组成以创伤外科、疼痛科、介入科、营养科等专业医护人员为主的多学科合作小组,对2009年5月~201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32例创伤疑难伤口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模式进行综合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32例创伤疑难伤口患者经多学科协作、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伤员死亡.98例患者的创伤疑难伤口完全愈合;32例创面感染者,经扩创后植皮愈合;4例创面发生难以控制的动脉性出血,通过栓塞主干血管止血,其创面基本愈合;14例患者因创面严重感染并伴有肢体坏死而截肢.结论 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综合治疗创伤疑难伤口是行之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曾颖  黄旭叶  王薇   《护理与康复》2021,20(12):53-56
总结14例结直肠外科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多学科团队协作评估患者病情,医护合作对伤口进行机械性联合自溶性清创,造口治疗师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处理伤口,积极予以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连续引流12~60 d,患者伤口肉芽鲜红,伤口基底由100% 黄色组织转为100% 红色组织,11例伤口完全愈合后出院,3例伤口由手外科医生评估伤口基底良好后予联合游离植皮、皮瓣移植,术后愈合出院,14例患者住院时间41~77 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治疗下肢脱套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伤口治疗小组与骨科、营养科、心理门诊、疼痛门诊、康复科组成团队,对2013年3月收治的1例下肢脱套伤患者进行全面干预:伤口治疗师负责正确评估伤口,按照“TIME”原则,清创、控制感染、维持湿性平衡,保护伤口边缘皮肤,进行伤口床的准备;伤口小组成员负责将整个伤口治疗和愈合过程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骨科负责二次植皮手术;营养科负责纠正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心理门诊负责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车祸带来的心理创伤;疼痛门诊负责会诊,制定具体方案控制患者的疼痛;康复科负责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预防膝关节僵直、肌肉僵硬。结果患者伤口完全愈合,可见瘢痕组织形成,无瘢痕挛缩,无关节挛缩,下肢功能正常。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结论多学科协作治疗患者下肢脱套伤在减轻患者疼痛、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伤口愈合、维持患者肢体功能和形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模式在肛周脓肿致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3例肛周脓肿致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伤口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开放引流、瘘管科学处理,有效清创、控制感染、防止血流感染,合理固定、提高生活质量,科学营养支持、促进肉芽生长创面愈合,人文关怀、多学科协作促进康复等湿性愈合伤口护理,所有患者均愈合,无病死、致残。结论湿性愈合伤口护理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创面治疗中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医疗风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以护士为核心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居家期间伤口置管“O2O+联合共管”照护模式,为该人群实施全方位的居家照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以护士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的,患者、家属照顾者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融合多种媒介方式助力的乳腺癌伤口置管患者“O2O+联合共管”模式。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达到0.8及以上,最终确定的照护模式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核心环节、照护内容、实施路径及角色功能)、17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以护士为核心的“O2O+联合共管”乳腺癌术后患者居家期间伤口置管的照护模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可完善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周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治疗压力性损伤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院外带入3期和4期压力性损伤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伤口专科护士主导下的经验性伤口处理,如需会诊,则由经管医生或主导护士按需分步进行。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对压力性损伤进行治疗,效果理想,有效促进压力性损伤的愈合,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促进白血病并发伤口溃烂患者的伤口愈合。方法 根据溃烂伤口的局部情况,采用全身治疗方法及不同的护理方法综合处理。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历经最长35天,最短10天的综合处理,伤口全部愈合,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外,其余9例均先后不同时间出院。结论 通过全身治疗方法及根据溃烂伤口局部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处理,能够促进创面修复,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而贝复济在伤口修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金星 《全科护理》2013,11(8):700-701
以湿性愈合理论为指导,动态评估12例头皮延期愈合伤口病人全身和伤口局部的各因素,遵循伤口处理的TIME原则,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对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处理。结果12例病人伤口均二期愈合,病人使用新型敷料使换药时痛苦减轻、愈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及往返医院次数减少、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且换药操作简便易行、综合治疗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赋能”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管理后对其慢性伤口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培训,观察组开展“赋能”思维模式下的培训。两组培训由南海区伤口专科护士组成的同一护理团队完成,涵盖理论培训10学时,实践教学1周。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慢性伤口护理能力(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对集中培训的满意度。再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两组护理人员回归基层医疗机构后实施护理干预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由常规模式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护理,观察组由基于“赋能”思维模式下的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护理跟踪记录其治疗过程、护理干预过程、伤口换药次数及频率、伤口渗液情况及愈合情况等,结束治疗后逐一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对基层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慢性伤口评估、分析愈合影响因素、掌握敷料性能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慢性伤口处理方法、仪器使用技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评估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知,由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在创面愈合效果和满意度上均优于由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P<0.05)。结论基于“赋能”思维模式下的培训对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后,有利于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对慢性伤口的护理能力和对培训的满意度。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慢性伤口愈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负压伤口治疗+超声定位+改良冲洗法在慢性窦道伤口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就诊的9例慢性窦道伤口患者资料,观察患者在负压伤口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超声定位、改良伤口冲洗方法下的窦道愈合情况。结果 9例患者经过(9.25±1.05)d的负压伤口治疗和1~2次超声定位后窦道伤口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2.25)d。结论 负压伤口治疗联合超声定位有利于慢性窦道伤口引流彻底,改良冲洗方法有助于坏死组织的冲出,促进慢性窦道伤口愈合,该技术操作方便、安全性强,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伤口造口门诊为中心、社区医疗机构为支点,构建伤口处理联盟。对联盟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认证;组建多学科团队协作;通过标准化的信息采集,利用手机终端数据库上传信息,实施远程会诊,实现医院和社区之间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2—2013年我院患者伤口特征变化及治疗现状,了解伤口专科护士在伤口治疗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伤口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预后,门诊伤口换药患者常见伤口的分类、数量及增长趋势、处理方法等。结果:在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2012年与2013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压疮治愈/好转率方面,2013年高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换药人次2013年较2012年增幅为4.88%,增幅较大的伤口类型依次为动/静脉溃疡、糖尿病足、压疮;换药人次较多的依次为缝线、脓肿切开术后/感染、外伤;门诊患者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干预伤口的比例明显低于住院患者(P〈0.05)。结论:应重视对伤口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伤口专科护士在伤口处理中的作用,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对伤口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梁少飞  刘秀媚 《护理学报》2004,11(11):40-41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术后伤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将98例108处面积为2~2.5cm×2.5~3cm二氧化碳激光术后伤口,分成3组,分别给予微波治疗、TDP+微波治疗和TDP治疗,对3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微波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7.27±1.61)d,TDP+微波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8.55±2.01)d,TDP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28.94±3.36)d。3组治愈时间比较,微波治疗组和TDP+微波治疗组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波治疗组、TDP+微波治疗组和TDP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波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术后伤口能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OWSMMS)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肠OWSMMS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通过伤口处理、造口护理及伤口的二期缝合等进行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愈合效果、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渗液的减少时间、拆除缝线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WSMMS联合伤口处理措施可加速患者创口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在外科术后延期愈合伤口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外科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碘仿敷料处理伤口,观察组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处理伤口。两组治疗期限均为6周,治疗6周后评价其疗效,6周后未愈者重新评估伤口,更改治疗方案直至创面愈合。治疗第2周、4周、6周观察伤口面积愈合率、伤口疼痛评分、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6周的疗程观察,至6周治疗期结束时,观察组伤口愈合率83.3%,平均愈合时间(24.64±7.02)d;对照组伤口愈合率56.7%,平均愈合时间(31.53±8.2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伤口面积愈合率明显增加,疼痛也明显减轻,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碘仿敷料相比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外科术后延期愈合伤口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提高伤口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同时,可减轻伤口的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伤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将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银离子敷料和自配敷料,观察两组伤口的总有效率及换药次数、换药费用.结果 治疗组伤口愈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换药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换药费用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积极做好基础疾病的治疗,有效处理伤口的基础上,银离子敷料较自配敷料更有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在社区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收治64例慢性伤口患者,通过护理门诊、现场指导,微信及医联网远程会诊,疑难伤口多学科团队讨论,特殊情况转诊至医院治疗.结果 64例慢性伤口患者疮面完全愈合50例,愈合率78%.伤口愈合时间为(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在治疗重度创伤合并伤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ICU、胸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营养科、麻醉科及伤口造口门诊,共同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营养支持、镇静镇痛等协同调控下进行伤口管理,包括清除坏死组织,控制细菌感染和管理渗液,待病情稳定后行植皮和修整缝合。结果 :该例重度创伤感染伤口经17天创面床准备完成后行手术治疗,伤口愈合。结论 :多学科协作可加速重度创伤感染伤口的创面床准备过程,缩短创面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20.
周波巧  赵锐祎  孙红玲   《护理与康复》2020,19(12):43-45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慢性创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的慢性创口患者310例,按初次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创口处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创口处理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创口治愈率及治疗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创口治愈率和治疗模式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有助于促进慢性创口患者创口愈合,提高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