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华 《安徽医药》2013,34(8):1162-1164
目的探讨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复发AML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给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联合足叶乙苷(AEA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方案治疗复发AML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疾病的进一步治疗赢了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中,予以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联合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AML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36例。A组予以单一DNR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Ara-C(DNR+Ara-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A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粒缺)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血小板(PLT)最低值、PLT缺乏持续时间、PLT输注量、血红蛋白(Hb)输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口腔感染、恶心呕吐、肠胃炎、泌尿系统感染、肝肾功能受损、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19.44%、27.78%、27.78%、16.67%、22.22%、11.11%、11.11%、5.56%, B组分别为5.56%、13.89%、8.33%、8.33%、2.78%、5.56%、8.33%、0、2.78%。B组口腔感染、肠胃炎、泌尿系统感染、肝肾功能受损、皮肤感染、肺...  相似文献   

3.
李亚琼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22-423
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羟基脲(Hu)治疗为基础,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0.0×109/L时,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干扰素单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血液学缓解总有效率、遗传学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45.5%(P<0.05)。治疗组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缓解后FA方案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 63例常规化疗获完全缓解的AML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FA方案巩固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实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月(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无痛生存率分别为63.3%和52.0%(P<0.05),4年DFS分别为48.8%和41.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3年OS(总生存率)分别为73.3%和58.8%(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4年OS分别为59.5%和48.4%(P<0.05)。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期间血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发生感染几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支持治疗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量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A方案强化巩固治疗AML中位生存时间、3年及4年生存率高于单用阿糖胞苷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MEA与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疗效及安全性,为rr AML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8例rr 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MEA组按照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方案化疗;FLAG组按照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化疗效果,并观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完全缓解(CR)者采用MS-PCR、Methylight-PCR检测ID4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FLAG组总缓解率高于MEA组(P<0.05);FLAG组侵袭性真菌病、粒细胞缺乏发生率高于MEA组(P<0.05),粒细胞缺乏及发热持续时间长于MEA组(P<0.05);FLAG组CR患者ID4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MEA组(P<0.05)。结论 FLAG方案治疗rr AML效果优于MEA方案,其机制可能与FLAG能提高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水平有关,但FLAG方案感染及骨髓抑制较严重,临床应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沈松菲  沈建箴 《海峡药学》2007,19(12):77-78,84
目的观察中大剂量阿糖胞苷(HD/IDAra-C)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诱导缓解后的32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与标准的巩固强化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期(OS)以及治疗后复发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3年和5年DFS分别为19.2%和0%,中位生存期10.8个月,巩固后早期复发率76.1%;治疗组3年和5年DFS分别为51.4%和25.1%,中位生存期28.6个月,巩固后早期复发率44.7%。两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D/IDAra-C能克服耐药,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对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使用羟基脲(Hu)进行先期治疗,当患者的白细胞(WBC)<20.0×109/L,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对两组的血液学情况和细胞遗传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WBC开始下降时间和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液学缓解(CHR)和主要细胞遗传学的缓解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半剂量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地西他滨(DAC)联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21年2月期间90例老年AML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半剂量H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AC治疗,观...  相似文献   

9.
提 要 本文对3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在CR后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 -c)进行强化治疗,并与28例同期未用HD-Ara-c强化治疗的患者做对照,试图探讨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中位CR期为16个月,18例复发(48.6%)。对照组的中位CR期为10.7个月,21例复发(7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治疗组的3年和5年预期DFS分别为50.2%和43.0%,对照组分别为31.0%和1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具有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重建快,感染并发症少的优点[1、2],同时供者无需在麻醉下采集骨髓,可减少痛苦,增加安全性,供者愿意接受.我们采用同胞异性供者进行all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病例:患者,男43岁,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6个月,于2000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5月中旬因全身皮肤瘀点、牙龈渗血伴低热,经骨髓检查诊断为AML(M2).在当地医院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诱导完全缓解(CR1),此后分别用MA、HD-MTX、MA、MD-Ara、MA、MA化疗方案强化治疗6个疗程,患者一直处于CR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化疗所致Ⅳ度粒细胞减少的最佳给药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化疗同时出现Ⅳ度粒细胞减少的病例,比较不同给药剂量下rhG-CSF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rhG-CSF低、高剂量组和变化剂量组的短期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0%,83.3%,75.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8.33%,5.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组和变化剂量组的成本分别为1424.06,792.50,887.6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高剂量rhG-CSF是治疗化疗后Ⅳ度粒细胞减少的最佳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罗贞 《哈尔滨医药》2012,32(2):121-121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收治的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羟基脲(Hu)治疗,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0.0×109/L时,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干扰素单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罗广立 《安徽医药》2020,24(11):2287-2290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阿柔比星 +阿糖胞苷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及米托蒽醌 +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MAC)方案对初始诱导失败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病人近期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 2009年 7月至 2016年 7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初始诱导失败 AML病人 180例,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 FLAG组、 CAG组及 MAC组,每组各 60例。比较三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总缓解率(O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MAC组 CR率 51.67%显著高于 FLAG组 31.67%、CAG组 35.00%(P<0.05);三组 P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AC组 OR率 70.00%显著高于 FLAG组 41.67%(P<0.05);三组中位 DF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LAG组、 CAG组及 MAC组中位 OS分别为 14.3(1.2~22.8)个月, 12.8(1.4~21.3)个月, 33.7(1.9~48.6)个月, MAC组中位 OS显著长于 FLAG组和 CAG组(P<0.05);三组肝损伤、肾损伤、腹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G组和 MAC组病人 Ⅰ~Ⅱ度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 FLAG组(P<0.05);三组 Ⅲ~Ⅳ度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C方案用于初始诱导失败 AML病人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远期生存率,且未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价值优于 FLAG和 CAG方案。  相似文献   

14.
尹永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45+59-45,5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5年的无病生存率。结果治疗组1、3、5年的无病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标准剂量IA[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与阿糖胞苷(Ara-C)]方案诱导治疗年轻非M3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年轻非M3型初治AML患者,均接受标准剂量IA方案诱导治疗,统计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随访时间、总生存期(OS)、无事件生存率(EFS...  相似文献   

16.
涂杰霞  彭鹏  柯英  王静 《河北医药》2023,(4):527-529+533
目的 探讨阿扎胞苷联合DAG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0例A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DAG方案,100例)与观察组(阿扎胞苷联合DAG方案,100例)。以21 d为1个疗程,需治疗2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及治疗期间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组间细胞免疫细胞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比2组药物毒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DAG方案治疗可提高AML患者临床疗效,且不加重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及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预激方案(低剂量阿糖胞苷加阿克拉霉素或高三尖杉酯碱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用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10mg/m2,每12小时皮下注射,第1~14天)加阿克拉霉素(Acla,10~14mg·m-2·d-1,静脉滴注,第1~4天)或高三尖杉酯碱(HHT,1mg·m-2·d-1,静脉滴注,第1~14天)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1,皮下注射,第1~14天)治疗难治和继发性AML患者10例。结果3例患者取得完全缓解,3例获得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0%。骨髓抑制所致发热、继发感染、出血是该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结论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和继发性AML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依据病程分为慢性期组(80例)、加速期组(10例)、急变期组(10例)。均采用TKI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2.0%,细胞遗传学缓解(MCy R)率为76.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 R)率为73.1%,分子学缓解(MMR)率为47.9%。慢性期组有效率为80.0%,加速期组有效率为60.0%,急变期组有效率为3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加速期组、急变期组总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慢性期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临床需重视病情的评估,对不同药物剂量进行选择,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李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97-598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联合G-CSF治疗复发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52例复发性AML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Aar-C)100~150mg/d、阿克拉霉素(Acla)20mg/d实施静脉注射,持续10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G-CSF进行皮下注射,200Lg/d,持续10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骨髓抑制情况,胃肠道指证、感染、疼痛等不良症状。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骨髓抑制症状及肝肾功能损伤,且有肺部感染症状。粒缺及发热时间两组对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治疗复发性AML能够增加临床有效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2014 年收治的62 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CSF 组(37例)和对照组(25 例),对照组采用雄激素结合常规疗法,G-CSF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CSF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指标、T 细胞亚群指标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PLT 检测值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0 天G-CSF 组的Hb(74.5±15.3)g/L、PLT(27.4±8.8)×109/L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 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第7、14、30 天 G-CSF 组患者的WB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值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0 天G-CSF 组患者的CD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SF 组患者的发热时间(7.5±3.6)d、感染持续时间(13.4±5.6)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 个月后,G-CSF 组的总有效率78.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治疗过程中G-CSF 组有2 例患者死亡(5.41%),低于对照组的4 例(16%),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