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7月-2010年7月近端胃癌患者170例,其中全胃切除术8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90例,调查术后5年生存率、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和4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2.5%(42/80)和55.6%(50/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BMI与全胃切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64)。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1.1%(10/90),显著低于全胃切除组22.5%(1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生率8.9%(8/90),显著低于全胃切除组22.5%(16/80)(P=0.038)。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腹部症状均优于全胃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较全胃切除术降低进展期近端胃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勇  徐国良  潘锋 《浙江医学》2010,32(12):1770-1772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60例近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采用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食管与胃直接吻合31例(直接吻合组),食管与胃之间空肠间置吻合29例(间置吻合组).对两种重建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直接吻合组比较,间置吻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间置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直接吻合组明显降低(P<0.01),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是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95-1097
目的比较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贲门癌患者110例,其中46例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食管残胃吻合组),64例患者行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Roux-Y吻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结果食管残胃吻合组和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6.4±19.3)、(123.4±18.9)min,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食管残胃吻合组(P<0.05)。术后3、6、12个月,食管残胃吻合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Roux-Y吻合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时间较短,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更适合早中期的近端胃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根治与近端胃切除根治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6例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全胃切除组)18例及B组(近端切除组)18例,对比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1年、3年、5年生存率,分析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根治与近端切除胃癌根治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年存活率88.9%,3年存活率61.1%,5年存活率38.9%;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38.8%,1年存活率83.3%,3年存活率44.4%,5年存活率22.2%.两组比较,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3年、5年存活率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根治术治疗贲门癌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潘敦  陈辉  何颖 《西部医学》2013,(10):1464-1466,1470
目的探讨责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及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法吻合术后3年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8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术30例(近端胃大部组),行根治性全胃切除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49例(Roux-en-Y组),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法吻合29例(空肠间置组)。术后3年进行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022)调查,同时检测患者体重、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并对三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吞咽困难、胃部疼痛、饮食受限、焦虑、口干、味觉、身体外观等项目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大部组术后呃逆评分(46.07±12.94)高于Roux-er-Y组(26.59±10.31)及空肠间置组(29±8.34),有显著性差异(f=22.339,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3年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呃逆及返流,影响生活质量。保留远端残胃及空肠间置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操作相对简便,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较好,是目前贲门癌患者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根治与近端胃切除根治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6例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全胃切除组)18例及B组(近端切除组)18例,对比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1年、3年、5年生存率,分析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根治与近端切除胃癌根治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年存活率88.9%,3年存活率61.1%,5年存活率38.9%;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38.8%,1年存活率83.3%,3年存活率44.4%,5年存活率22.2%。两组比较,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3年、5年存活率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根治术治疗贲门癌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尚  犹东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20-1021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的疗效。方法对49例晚期胃癌行姑息性胃切除术(PG)患者,与同期28例晚期胃癌非切除(UO)患者0.5、1、2年生存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肿瘤部位、腹膜播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术后1、2年生存率为79.59%、26.53%,生活质量(QOL)较高;UO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生活质量术前评分平均为8.5分,术后1月评分为12.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不能根治的胃癌患者,姑息性胃切除可以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例近端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近端胃癌根治时采用改良空肠间置术重建消化道;选择同期15例胃近端癌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残胃-食管吻合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2组病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漏、中度以上贫血及倾倒综合征病例发生。2组术中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胃排空情况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均〈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体质量及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改良空肠间置术,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方法设计3组接受全胃切除的患者,共93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吻合方式,对比其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93例手术患者均在胃癌根治、全胃切除后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共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8例(8.7%),其中吻合口侧壁加强组发生2例,无加强组发生6例,食管进一步切除组无瘘发生。结论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属术后严重并发症,后果严重,应予以足够重视,其中吻合口侧壁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昌立 《中外医疗》2012,31(11):93-9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后临床症状、生存期、食管反流情况。方法对62例贲门癌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3、5年生存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其中全胃切除术组(total gastrectomy TG组)42例,近端胃切除术组(proximal gastrectomy PG组)20例。结果 TG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8%和28.6%,PG组为分别29.8%和15.7%,2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T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PG组为23.3%,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于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有优势,可明显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手术配合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77例作研究对象并遵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38例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手术配合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则采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营养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5.26%,远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手术配合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全营养状况,并减少其并发症,可作为胃癌患者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72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Ⅰ组)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Ⅱ组)。比较二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Ⅱ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其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贲门癌同时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操作要点、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手术患者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例,占5.9%;术后出现烧心症状3例,占17.6%;其中1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致死率5.9%;15例患者治愈出院,痊愈率88.2%。结论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改良袢式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52-5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本院收治的170例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胃切除术80(近端胃癌根治组),近端胃癌根治术90例(全胃切除组),调查比较两组术后28 d及5年生存率、术中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8 d及5年生存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全胃切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生存率,较全胃切除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ICU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患者经腹近端胃切除后行管状胃吻合和传统胃吻合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 方法 对112例 (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经我院确诊为AEG (Siewert Ⅱ/Ⅲ型)、并行根治性手术患者 (均行近端胃切除术),按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传统食管胃吻合组 (52例)和管状胃吻合组 (60例)。采用中文版EORTC QLQ-C30及EORTC QLQ-STO22联合评价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生活质量。 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管状胃吻合组患者反流症状、身体形象和恶心呕吐量表评分低于传统食管胃吻合组(P<0.05)。2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疲倦、疼痛等方面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近端胃切除后采用管状胃吻合,可以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空肠间置术对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近端胃大部切除的胃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3),对照组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采用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组采用空肠间置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体质量变化和生活质量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CRP和SIRS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体质量变化和反流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肠间置术手术时间延长,而术后并发症无变化,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反流症状减轻,是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宁长青 《安徽医学》2010,31(5):491-492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对58例患者的手术资料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经腹手术途径,其中行根治全胃切除手术30例,姑息全胃切除手术22例;近端胃切除2例,探查手术加空肠造瘘4例。消化道重建方式有食管空肠Roux-Y吻合44例,Roux-Y式的空肠桥襻代胃术6例,食管空肠襻端侧吻合术8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切缘均无癌细胞存留,无一例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29.3%)。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老年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手术前后体质量减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MTL水平低于术前,VIP水平高于术前,两组血清SS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血清M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切除范围在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腹腔镜贲门癌全胃切除与部分胃切除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全胃切除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59例;近端胃切除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67例;全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OR=0.23,95%CI=0.11~0.49,P0.05)低于近端胃切除组;全胃切除组5年生存202例;近端胃切除组5年生存158例;全胃切除组5年生存率(OR=1.73,95%CI=1.33~2.25,P0.05)高于近端胃切除组;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贲门癌全胃切除较近端胃切除可有效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提高术后生存时间,但对于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将腹腔镜下远端胃癌 D2根治术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 TLDG 组与 LADG 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TLDG 组32例中行 BⅠ式吻合(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21例,残胃空肠 Roux-en-Y 吻合11例;LADG 组胃癌根治29例中行 BⅠ式吻合20例,残胃空肠 Roux-en-Y 吻合9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肿瘤下切缘、平均肿瘤上切缘、切除淋巴结枚数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DG组术后未使用镇痛药,LADG 组平均使用镇痛药(2.5±0.4) d(P <0.05);TLDG 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时间方面明显短于 LAD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