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伤寒论·少阴病》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多年来,笔者抓住少阴阳虚,阴寒内盛,阳气不得宣达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代表方。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身体疼痛,兼见嗜睡、咽痛、痰有咸味等症状,具有沉脉或微细脉,是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主要症状,致病机理为阳虚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温少阴之阳,祛太阳之寒,能够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该方不仅可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外感病,还可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只要辨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病机为阳虚受寒,即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体会澧县纺织厂职工医院(415500)郭作文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组成。笔者遵从“少阴偏阳虚”之变化机理,在临床中见少阴为主的证候,又复兼外表的症状者,均以本...  相似文献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该方是为少阴阳虚兼有表证,即《伤寒论》所说的少阴与太阳两感证而设。临床上常用以治疗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但欲卧、脉沉细者。功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方剂,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朱一斌(长沙老年病医院,410005)麻黄附子细辛汤,首见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用以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的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为助阳解表的代表方。老年患者常见素体阳虚,...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扶阳解表之功。可广泛应用于阳虚诸症,应用要点1)脉沉细。2)精神萎靡。3)痰多清稀、小便清长、面色黄暗。附子需先煎久煎。笔者临证用治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钱惠泉 《河北中医》2008,30(5):501-501
<伤寒论>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 ,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阐述了少阴病的症状及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阴两感的证治.笔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少阴阳虚为主的疾病多有取效.现选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 《河南中医》1997,17(3):142-14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李和山东省无棣县中医院(251900)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荨麻疹/中医药疗法牙痛/中医药疗法睡眠过多/中医药疗法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方,本为少阴伤寒而设。笔者用本方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顽固性荨麻疹、牙痛、多寐症,效果显...  相似文献   

10.
麻黄细辛附子汤系《伤寒论》方之一,主治少阴阳虚,复感风寒。临床辨证为阳虚外感,恶寒甚,发热轻,而脉沉弱或微细。张仲景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设。该方由麻黄、细辛、附子三药组成。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全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主治少阴兼表证(即肾阳虚外感证),是助阳解表的代表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致病机理为阳虚感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温少阴之阳,祛太阳之寒,从而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该方不仅可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外感病,还可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尤其在临证时针对“项背冷痛”这一明显症状具有突出疗效。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宏  吴万垠  孙良生 《四川中医》2007,25(8):108-109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主治太少两感。本文所述过敏性鼻炎、病毒性角膜炎、室性早搏、感冒失音及嗅觉丧失,虽则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少阴阳虚感寒后所致,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而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主治太少两感证,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三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之效。该方配伍严谨、精当,用量准确,是张仲景表里双解治疗方法的代表。通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吴颢昕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经验,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故所述神经性皮炎、神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及三叉神经痛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少阴阳虚,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取效,从而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15.
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张钟景<伤寒论>中主治"少阴病兼太阳两感证"的方剂,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伤寒论>301条中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细,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是为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设,笔者近年运用本方在临床杂症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是助阳解表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阳虚外感,恶寒较甚,精神疲倦,脉象沉弱为辨证要点。近年来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用于临床可治疗多种疾病,综述如下。1呼吸系统疾病暴宪斌等[1]认为肺炎迁延不愈患者多系年老体弱,素体阳虚,或因久用寒凉损伤阳气,冰伏其邪,使病情迁延难愈,为太阳少阴合病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表里同治,标本兼顾,两寒得解,可获痊愈。李磊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方由: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组成。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无论外感或杂证用之得法,效验颇佳。浅述如下:一、太少两感太少两感亦称"阳虚外感"。阳虚之体  相似文献   

18.
苏巧珍 《新中医》2014,46(4):236-237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刘渡舟教授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太阳在表风寒之邪不解,而少阴里阳已虚,为太阳少阴两感为病之方。笔者在十余年的神经科临床实践中,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用于治疗神经内科中部分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疗效颇佳,现举数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麻黄细辛附子汤由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细辛(二两)组成;仲景用以治疗少阴感寒证(或称太少两感证),此方为扶阳解表散寒之剂,补散兼施。少阴病为阳气虚寒之证,若始得之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因此需用温阳解表之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专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症而设,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根据临床报道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治疗数十种病症,笔者跟随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学习,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对临床所遇案例口传心授,现分析刘康宏副主任医师疗效确切之临床病案,于诸医家共享。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功擅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病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背部恶寒证王某,女,35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