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年间收治的1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 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所有患者经CT 检查确诊,7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性手术,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外4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治疗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2.5%(5例)。死亡原因:循环衰竭2 例,急性肾衰竭1 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 例。未手术4例全部死亡。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适当复苏,紧急外科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肾动脉下方阻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腔内修复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忠镐  王仁华 《普外临床》1995,10(3):171-174
自1981年至1994年,作者共收治包括47例胸腹主动脉瘤在内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78例。年龄自4岁至79岁,平均52.1岁。男女比例为5∶1。4例伴主动脉-上腔静脉瘘,2例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1例伴由胃癌所致的幽门梗阻,6例由大动脉瘤。腹主动脉瘤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胸腹主动脉瘤用改良的BeBakey法、Crawford法或胸腹部病变分期切除法。腹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3.8%,胸腹主动脉瘤17.4%。  相似文献   

4.
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482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 F  Wang Y  F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35-837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总结了自1960年1月-2001年3月482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以及腹主脉瘤腔内隔绝术的经验。本组46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采用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430例,31例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1例胸、腹主动脉瘤采用Crawford方法切除。采用腹膜外途径21例,小切口15例,脐下弧形切口11例。结果 随着腹膜后途径及脐下弧形切口和小切口等应用,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和腔内隔绝术等方法的更新,使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总手术病死率5.2%,5年存活率达74.4%。结论 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使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变得更安全、迅速和方便。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总结了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1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治疗的经验。结果示: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后无1例死亡,无1例并发症。提示: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迅速、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65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0~1999年收治的65例AAA患者,普通型40例,破裂型18例,炎症型4例,感染型3例。6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原位移植62例,旁路架桥2例。1例炎症型行股动脉插管药物治疗。结果 57例获得临床治愈,随访1~12年,平均5年,无动脉瘤复发、栓塞或假性动脉瘤发生,生活工作如常。死亡7例,其中普通型手术1例(死亡率2.50%),破裂型手术6例(死亡率33.33%)。结论 腹部搏动性肿物伴有压迫或栓塞性症状是重要诊断依据,腹部B超可作为筛选检查项目,血管造影和螺旋CT检查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根据动脉瘤的部位、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33例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诊断和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33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1例。均采用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结果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7例,2例死亡。择期手术26例,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前诊断和掌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应用16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sixteen-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ortic angiography,16排螺旋CTA)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无创、安全、快速、方便等优点,具有应用价值。对有手术指征的腹主动脉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提高传统手术技术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临床灾难性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灶、防止瘤体的破裂以及保持血流通道。尽早足疗程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的基础,包括原位重建及腋股旁路术的传统外科手术符合外科治疗原则,但清除感染病灶后的原位重建术后移植物感染率较高,腋股旁路术后有可能出现移植物阻塞及主动脉残端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腔内治疗与外科处理原则不尽相符,但临床现有的资料证实高龄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病例仍然适用。后腹膜旁路术能有效减少移植物感染并保持移植物通畅,是较合理的IAAA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AAA)合并马蹄肾(HSK)是一种罕见疾病。外科治疗需首要考虑肾脏的异常解剖,包括HSK峡部骑跨瘤体,以及起源于腹主动脉的副肾动脉等。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开放手术(经腹或腹膜后)、腔内修复术及杂交手术,但3种手术方法应用的适应证、具体处理方式尚未统一。笔者总结分析AAA合并HSK外科治疗要点与难点,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AA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夹层动脉瘤3例,真性动脉瘤21例,动脉瘤破裂后再形成的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穿破十二指肠空肠曲形成腹主动脉肠瘘1例。病变累及肾动脉平面以上者3例,肾动脉平面以下者23例:病变仅累及腹主动脉者4例,病变除累及腹主动脉外,尚合并有单侧或双侧髂总动脉瘤者/2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及一例或双侧髂内动脉瘤者5例,合并一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合并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施行紧急手术治疗3例,择期手术治疗14例,施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微创治疗7例,未手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瘫痪、下肢动脉栓塞等发生。术中及术后30d死亡率为3.8%(1例)。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7例无漏血、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22例随访3个月至4年,均存活良好。结论 AAA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术石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作腔内治疗的应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患。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96例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年余收治的96例AAA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82例肾动脉水平以下型AAA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2例肾下型行涤纶片动脉瘤体包裹术,2例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側壁瘤体切除修补术。结果 主动脉造影、MRA或EBT可确定动脉瘤上界与肾动脉间的距离。93例获得临床治愈。手术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3.1%(3/96);其中急诊手术病死率50.0%(2/4),限期手术病死率1.1%(1/92),两者差异显著(P<0.05)。6例术后出现乙状结肠缺血症状,2例肢体远端有缺血症状,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3%。8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术后5年生存率为81.7%。 结论 AAA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是治疗AAA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肢体缺血的外科治疗: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肢体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慢性肢体缺血经外科治疗的75例(78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上肢7条,下肢71条。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外科手术65例、介入手术4例及干细胞移植术6例。结果:术后63例(66条肢体)获随访2~56个月,1年内8例患者9条下肢(13.6%)截肢;55条肢体(83.3%)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肢体溃疡愈合或截肢平面降低2条(3.0%),总有效率86.3%。结论: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肢体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2.6岁。25例中6例术前合并肠管缺血,5例合并肾动脉缺血,3例既有肠管缺血又有肾动脉缺血,5例腹主动脉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4例合并下肢缺血,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所有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并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的夹层患者予以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口后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内漏3例(2例漏血7d后停止,1例漏血持续存在);其余22例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人,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前述的合并症术后均逐渐恢复,无脏器及肢体缺血坏死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腔内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上的改进,使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得以成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处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及时有效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年间收治的15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腹痛和/或腰背痛, 血压下降或休克,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8例行DSA和/或sCTA检查确诊,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破裂前明确有腹主动脉瘤病史,3例剖腹探查发现。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3例成功钳夹腹主动脉瘤颈上端的主动脉(4例在膈肌下方阻断,9例在肾动脉下阻断)控制出血,行人工血管重建。结果 术中和术后死亡7例(46.67%):2例破入游离腹腔,打开腹腔后失血过多死于术中;1例术后5d死于心肌梗死;2例分别于术后3d和7d死于呼吸衰竭;2例术后4d及8d死于急性肾衰竭。其余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同时有突发性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腹部搏动性肿块三联征的患者可明确诊断;CT、多普勒超声等检查适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疑似病例。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选择不同的阻断破裂口近端腹主动脉以控制出血是手术的关键。破入游离腹腔或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和肺部并发症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直肠类癌36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直肠类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82.6±63.4)个月。小于1cm的20例手术切除后无一复发,1~2cm的9例有3例复发,大于2cm的7例中3例因类癌肝转移死亡。结论:肿瘤直径大小可粗略地判断直肠类癌潜在恶性程度, 以TNM分期来决定手术方式简单、实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9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1%(13/92),其中术中使用胆道镜者9.3%(4/43),未使用胆道镜18.4%(9/49),急诊手术组36.0%(9/25),择期手术组6.0%(4/67)。(2)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22.9%(21/92),使用胆道镜者13.9%(6/43),末使用胆道镜组30.6%(15/49);急诊手术组9/25例(36.0%),择期手术组17.9%(12/67例)。(3)1例于术后2d死于ACST。全部病例随访4~10年,疗效优良为87%(80/91)。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配合胆道镜,适时的手术时机,可明显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94例(74.6%),其中有2例为桥本氏病合并甲瘤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还合并有甲亢,滤泡状腺癌20例(15.9%),髓样癌5例(4.0%),未分化癌4例(3.2%),恶性淋巴瘤2例(1.6%),鳞状细胞癌1例.126例中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甲状腺微小癌(TMC)56例,均为乳头状腺癌.术后随访5年以上78例,1~5年36例,生活质量均为良好.未分化癌4例均于术后3~6个月死亡,2例髓样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术后1年均因肺转移死于咯血.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规范手术切除范围可避免因漏诊再次手术,术后应早期尽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2例分别行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随访情况以及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内修复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住院费用腔内修复组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的特点,但具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开放手术组6个月生存质量优于腔内修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