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血不利则为水"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证与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病机观点的分析,并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探讨CRF形成血瘀的主要原因,分析CRF患者的瘀血症状,认为水停可以导致血瘀,血瘀又可以导致水停,二者互为因果、水瘀交阻是CRF的一个重要病机,在CRF病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瘀血倾向,因此提出采用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发掘张仲景著作中“脉迟”的病机内涵.方法:采摭《伤寒论》与“脉迟”有关的条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迟”的病机本质.结果:“迟脉”所主的病机有属虚证者,如脾胃虚寒、营血不足等;有属实证者,如痰水互结、阳明腑实和瘀血留阻等,有属虚实夹杂者,如肺热脾寒,脾阳郁陷者.结论:对张仲景脉法的研究,可以从相关条文脉证的比较的角度切入,以证候和方药反证脉象所代表的病机,从而深入发掘其平脉辨证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治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首创“瘀血”之说,其致瘀因素及病机相当复杂,张仲景创立并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有效治疗各科疾病。本文结合《金匮》原文精神对其治瘀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疒徵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1何为瘀血《内经》中虽有关于瘀血的论述,但很不明确,如《素问·调经论》云:“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脉络水溢,则经有留血。”《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张…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总结汉代以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了血瘀证辨证施治体系,所创制的治瘀经方,至今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本研究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对张仲景瘀血学说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黄帝内经》是其理论来源,《神农本草经》是其用药之源头,并对张仲景血瘀学说从病因病机、症候、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关于血水之间病理关系的论述。瘀血阻滞是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湿瘀互结型是其较为多见的临床证型。本文通过探讨血水之间互化互病的关系,以“血不利则为水”为切入点论治湿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提出瘀血是子宫腺肌病发病之源,瘀血阻滞进而引发津液运行代谢失常产生病理水湿,水湿停滞又加重瘀血的阻滞,瘀血与水湿互为因果、相互胶结而发病,故治疗应调治津血,可选择祛瘀与除湿并行的血水同治法,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古代医家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外风、火、痰、虚、瘀及外邪致眩,而总以虚为本。《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眩晕之理论渊源;张仲景首倡“痰饮致眩”之论,孙思邈提出“风热痰致眩”的观点,两宋时期重视七情致眩及因虚致眩的研究,金元时期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明清时期虞抟的“瘀血致眩”论等亦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五苓散证的病机病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膀胱蓄水”仅是五苓散证病机的一个方面,并结合《黄帝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原文分析,指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医者临床治疗皮肤病,凡符合此病机病位,均可尝试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柳国斌教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柳教授提出阳虚寒凝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始动病机,而后形成瘀血、脉络闭阻等病理环节,故将本病的病机概括为“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其提出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法则,遣方用药注重扶阳,认为机体的阳气充足后,气血得以运行顺畅,瘀血等病理因素随之消散。柳教授强调只有抓住病机才能抓住治疗的关键,在复杂的疾病中找出矛盾所在,才能取得良效。现将柳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并附验案1则,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有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报道很多 ,但对病因病机中的瘀血、血瘀与中风的发生之间的关系 ,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之间的关系 ,血肿的吸收与水肿的消除之间的关系等 ,在认识上有不详尽之处 ,笔者想就此问题进行探讨。1 对病因病机的再认识脑出血属于中医之“中风”范畴。在病因病机上的认识 ,很多医家皆认为与“瘀”有关 ,早在《内经》上就有“大怒则形气绝 ,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的记载 ,《丹溪心法》中有“半身不遂 ,大率多痰 ,在左属死血瘀血”,唐容川、张锡纯等也认为中风与瘀血有关。现代医家在古人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探讨 ,如虢周…  相似文献   

12.
胸痹一病临床常见,其关键病机常责之于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治法多用豁痰化瘀通脉之法。刘强教授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痰瘀互阻病机,认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有形之邪,重视窠囊伏脉、“生长则易,剥落则难”的特点;治疗上强调“结者散之”,并自拟“活血消窠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总结刘强教授从窠囊论治胸痹的临床经验, 希望为临床上中医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小便”非常重视,有许多发明。通过辨识“小便”的异常与否,可判断疾病的病位,说明疾病的病因病机,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出疾病的治疗原则,提示疾病的治疗禁忌等。对后世启发甚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张仲景用“和法”治疗产后病的辨证思路。[方法]通过学习《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结合妇人产后的生理及病理特点,从和解法和调和法两方面切入,分析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及仲景的执方思路。[结果]产后病多源于新产亡血伤气,故历代医家多以补法为治疗大法并随证治之,而较少关注“和法”在产后病中的运用。然而因妇人产后素体不足,易受外邪或因虚致实,病机往往盘根错节。故张仲景常用“和法”,通过和解少阳、平衡阴阳、调和脾胃、平调气血等方法,解除病者营卫、脏腑、气血等方面矛盾的病机,利用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以期恢复至“平和”的生理状态。[结论]从和方之制来探析张仲景对产后病的认识,既拓宽了产后病的辨证思路,亦开拓了经方“和法”论治之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朱玲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PCOS肾脾阳虚、痰饮内停的病机特点与痰饮的病机本质同理,按其发病部位,可称之为“胞饮”;在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金匮要略》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简称肾苓汤)温阳化饮,化痰祛湿,调经助孕,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中医界对COVID-19的研究理论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本文梳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专家对COVID-19病名、病性、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等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总结分析。大多数中医药专家认为COVID-19属于“湿毒疫”,“湿毒”是COVID-19的病理核心,在病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也有中医药专家提出从“火热”“气不摄津”“温热”等角度探讨COVID-19病机。除此之外,对COVID-19的病位、病性,中医药专家们亦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直接影响到COVID-19的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我们对目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1)要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把握病机;(2)从“三因制宜”角度辨别其病机同中有异;(3)不可忽视瘀血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作用;(4)中医药辨治还要实现主观性与客观化、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淤     
活血化瘀是中医临床常见的重要治则之一,它与祖国医学瘀血病证中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两千年前《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就论述了类似瘀血的治疗问题。以后历代对瘀血症的认识和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对活血化瘀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  相似文献   

18.
瘀血证与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说的“恶血”、“凝血”、“留血”,及“血实宜决之”的治则;《伤寒杂病论》盼“瘀血”篇,都是论述瘀血的证治。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微循环障碍的发展,对瘀血证与活血化瘀法的研究和运用也有新的进展。目前,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疾病已达百种以上,展示了活血化  相似文献   

19.
“瘀血生风”就是因瘀血导致的内风。“瘀血生风”病证除了表现出瘀血和动风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外,常常伴有气虚、阴虚、血寒、血热等较多的兼证。正确认识这类兼证,揭示其规律,对“瘀血生风”病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瘀血生风”过程中出现的兼证及其病机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其兼证规律。  相似文献   

20.
根据仲景消渴学说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内涵,将《伤寒杂病论》有关消渴的病机整理归纳为燥热内盛、气阴双亏、阴阳并虚、水湿内停、气机郁滞、瘀血内阻、湿热蕴结七种类型,并探讨张仲景创立的清热润燥、益气养阴、调补阴阳、通阳行水、疏理气机、活血化瘀、清化湿热等治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认为深入系统研究仲景消渴学说,对指导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和挖掘有效方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