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自1973~1986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1360例,死亡85例,病死率6.25%。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85例中男64例,女21例,男:女为3.05:1。年龄13~69岁,平均42.2岁。住院病程日最短1d,最长15d,平均5.06d。第5病日以内住院者60例,占70.59%。死亡病程日最短4d,最长50d,平均10.78d。入院  相似文献   

2.
现对我院8年来的153例死亡病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住院病例年病死率我院自1979 年至1986年6月共收治EHF 1857例,死亡153例(包括自动出院40例,经随访全部死亡),总病死率为8.24%。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1975年~1988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246例,其中死亡67例,占5.37%。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7例中,男59例,女8例。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39.5岁。住院时间最短1天,最长32天,平均4.07天。发病4日内住院者49例,占73.13%。发病到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驻吉林、黑龙江省解放军某部所属六个医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590例调查,其中重型和危重型共86例,死亡20例,死亡率占收治出血热总数的3.39%,占危重病例的23.25%。本病的死亡率较高,国内各地报告约为5~30%之间,而危重病例的病死率有的则高达50%。本文的死亡率低于上述统计。为提高对本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我院1971、1972两年度死亡的25例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病例,试图通过25例死亡病例的分析,探索出血热各期的致死因素,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认识,达到进一步降低出血热病死率的目的。一般资料1.入院病日:最早第1病日,最迟第8病日,平均第3.72病日入院,同期住院的出血热病人,平均第3.74病日入院,两者比较死亡与入院迟早看不出明显的关系。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重型出血热病人就诊早住院早,轻型出血热病人就诊迟住院迟有关。2.入院病期:25例中发热期入院18例,休  相似文献   

6.
对215例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各病期的死亡率:低血压休克期为44.7%、少尿期45.l%、多尿期10.2%;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为主要致死原因。积极抢救休克、肾衰、大出血、肺水肿等危重症候群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本文对我科1964—1974年死亡的60例病人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常见死亡原因为:休克、尿毒症、大出血、肺水肿心衰及继发感染。2.对休克、尿毒症、大出血、肺水肿心衰及继发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其主要表现有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本组收集1983~ 2 0 0 0年期间住院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死亡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患者中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17~ 6 1岁之间 ,平均 37岁。发病季节分布 :1月 3例 ,2月 1例 ,3月 1例 ,4月 1例 ,5月 2例 ,6月 4例 ,7月 3例 ,8月 0例 ,9月 1例 ,1月 1例 ,11月 5例 ,12月 13例。病后就诊时间 :发病后第 4天就诊 5例 ,第 5天就诊 10例 ,第 6天就诊 17例 ,第 7天就诊 3例。3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  相似文献   

9.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死率平均为10%,沣河中上游是个重疫区,我们收集46例死亡病例作如下分析,以便取得教训。临床资料按1987年全国EHF统一诊断标准,免疫莹光检验IgG结果阳性,我们1982~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0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43例,死亡34例。病死率为7.67%,34例中男26例,女8例;年龄19~78岁,平均44.8岁。所有病例都符合1987年2月卫生部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死于多尿期4例,其余死于休克、少尿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23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就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分型及转归,临床特殊类型及其鉴别诊断加以讨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84年10月至1986年9月入院的457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了分析。大多数病例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有蛋白尿。由于重视了β_2—MG 肾功能检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对421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法),其中361例血清特异性抗体呈阳性(85.75%)。治疗过程中重视了输液疗法,并试用了免疫疗法,提高了治愈率。由于在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体内均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抗原,认为是农村型和城市型的混合流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33例小儿流行性出血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77.44%为轻、中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有恶心呕吐者占85%.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均比成人轻,其病程短、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4.
对3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症状、体征、并发病、伴发病及传染媒介、传播途径进行了分析。1例有进食鼠肉史,属消化道传播。城市居民由于体内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免疫功能低,病毒入侵后,可引起强烈的变态反应,发病率虽低,但危重型多见。神经系统表现为昏迷、神经精神异常、脑出血;并发病有肺部感染、高血压、肠道菌群失调等。2例抢救成功,1例死于脑出血。强调有条件的单位要尽早给予血液透析,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2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使用心得安治疗,并与160例对照组病例比较,发现,心得安治疗组BUN平均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UN水平降低至正常较早,蛋白尿消失较快,少尿期持续较短,多尿期来临较早。我们认为心得安可减轻出血热的肾损,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6.
心得安与酚妥拉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40例(治疗组),与对症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少尿肾衰发生率为18.8%,病死率为2.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4%,7.5%)P<0.05);治疗组的越期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P<0.05)。表明心得安与酚妥拉明可能具有增加肾脏的血流量,加速毒物排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病具有火毒壅盛,阳明腑实、气脱津伤、血瘀四大特点,采用通下四法治疗该病482例,并与卫生部推广的科技成果“抗过敏疗法”治疗的病人135例进行对照,两者均取得较好效果。前者治愈率达97.5%,后者为97%,各项治疗指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法疗效无生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自1985-1987年124例流行性出血热住院病人心电图结果分析。从124例心电图中发现异常心电图71例(57.26%)。讨论了流行性出血热损害心脏和病情及各型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损害心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 (EHF)误诊情况 ,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将我院 1982年 1月~ 1991年 12月和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各 10年收治的出血热和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 10年共收治EHF 4 82例 ,其中误诊 6 0例 ,后 10年收治 5 2例 ,误诊 2 2例 ,误诊率分别为 12 %和 4 3% ,而误诊疾病竟达2 2种之多。结论 :在任何季节里对有发热、出血的病人我们应高度警惕有可能是EHF ,及时作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20.
营养失调综合症是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进入多尿期最常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对32例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综合症临床特点是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和继发感染为主要特征。该综合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感染。积极防治该综合征是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