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术前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胃镜检查进行分析,探讨胃镜检查术后镜子和使用的附件消毒问题。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前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记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胃窦部病变达100%,其次是胆汁返流现象明显。胃癌发病高于一般受检患者。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是造成胃黏膜细胞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胃癌高发有相关性。胃镜术后的消毒工作需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低水平HBsAg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样本为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检验科经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或雅培ARCHITECT i2000SR免疫发光分析仪初筛为弱阳性的标本。用丽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应样本的肝功能及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科华试剂盒初筛为弱阳性的35例样本中,丽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试剂盒检测为阳性27例、阴性8例,此35例样本经化学发光法检测均为阳性;经化学发光法检测为弱阳性的10例样本中,丽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试剂盒检测为阳性4例,阴性6例。结论不同检测系统检测低水平HBsAg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水平HBsAg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薛暄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41-37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3例患者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HBs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61.8%,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院患者传染病4项指标检测对医患双方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1620例患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TP阳性者采用TP-PA进一步核查确证。结果 11620例患者HBsAg阳性1145例,抗-HCV阳性267例,抗-HIV阳性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47例。结论对所有入院患者检测传染病4项指标,可以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还可避免和预防医院内感染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讨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应用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治疗的84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母亲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单用乙肝疫苗方法,试验组选择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慢性HBV感染率及初现HBsAg阳性率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慢性HBV感染率及初现HBsAg阳性率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升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切可以有效的减少初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婴儿的慢性化,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关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莉 《吉林医学》2011,32(15):3116-3116
目的:了解计划生育门诊患者手术前4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结果用ELISA方法确证。结果:18 031例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724例,抗HCV阳性患者25例,抗HIV阳性患者1例,抗TP阳性患者60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2%、0.13%、0、0.33%。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应严格做好计划生育门诊患者手术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叶火林 《九江医学》2009,24(2):9-11
目的:根据平行检测结果比较Roche电化学发光法乙肝表面抗原第二代试剂和Abbott化学发光法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株表面抗原结果的异同,探讨一种合理的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株检测方法.方法:将296例临床随检血液样本和13种已知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株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①电化学发光法和Abbott化学发光法对普通临床298例血液样本进行HBsAg检测,其相关因系数为0.88,二者阴阳性符合率为100%.②电化学发光法对13种突变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检出率为100%,Abbott化学发光法仅检测出10种,有3种检测结果为阴性,检出率为76.9%.结论:Roche提供的电化学发光法乙肝表面抗原第二代试剂,除对普通临床血液样本HBsAg的检测结果与传统金标准法相比具有良好的阴阳性符合率,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株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即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845例患者的血清HBV-DNA和HBV-M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845份患者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HBcAb+)模式(1.3.5.模式)的HBV-DNA阳性率为87.5%, HBV-DNA含量以中、高拷贝为主;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HBeAb+)、HBcAb+模式(1.4.5.模式)的HBV-DNA阳性率为26.3%,HBsAg+、HBcAb+模式(1.5.模式)的HBV-DNA阳性率为32.4%,其含量均以中、低拷贝数为主.1.3.5.模式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阳性率与1.4.5.模式和1.5.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模式与1.5.模式患者血清之间的HBV-DNA含量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和HBV-DNA联合检测,更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五项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其五项常见模式中的阳性表达,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6555份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eAb)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440例HBsAg(+)+HBeAg(+)+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7.95%;1237例HBsAg(+)+HBeAb(+)+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6.61%;236例HBsAg(+)+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2.63%;68例HBsAg(+)+HBeAg(+)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0.88%;26例HBsAg(+)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34.62%。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的不足,能较HBeAg更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张哲 《吉林医学》2010,31(31):5497-549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对19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前S1抗原、HBV-DN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4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77.3%,前S1抗原阳性率为70.1%,前S1抗原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阴性,阳性率为61.3%,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阳性率为61.4%。HBV-DNA阳性情况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re-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两对半)检测结果模式的关系及Pre-S1蛋白的检测意义。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六项检测(两对半+Pre-S1蛋白)。检测结果按两对半模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26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中,Pre-S1蛋白阳性标本678例,阳性率60.21%。大三阳(HBsAg+、HBeAg+、HbcAb+)268例,其中Pre-S1蛋白阳性238例,阳性率88.8%;小三阳(HBsAg+、HbeAb+、HBc Ab+)629例,其中Pre-S1蛋白阳性266例,阳性率42.3%;一、五阳性(HBsAg+HbcAb+)185例,其中Pre-S1蛋白阳性149例,阳性率80.5%;其它少见模式44例,其中Pre-S1蛋白阳性25例,阳性率56.8%。结论:乙肝大三阳者,Pre-S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模式,阳性率的高低依次为:大三阳,一、五阳性,小三阳;Pre-S1蛋白可作为判定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徐金平 《吉林医学》2010,31(27):4681-4681
目的:分析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同时为阳性的原因。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每天的检测标本进行检测,从中对HBsAg和抗-HBs同时为阳性的标本进行筛选收集,同时对患者的肝功能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49例患者抗原、抗体同时为阳性,34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异常,占69.39%,其中以TBIL、ALT以及AST升高为主,其中29例HBeAg为阳性的患者其肝功能指标均异常。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同时阳性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可能是病毒株变异,而且同时为阳性并不代表患者的肝炎已经恢复,相反,患者往往可能持续存在着HBV的突变,患者的预后能力较差,往往容易慢性损伤患者的肝功能,在临床中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孕前夫妻双方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夫妻间的相互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保障夫妻双方和婴儿健康。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2014年在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夫妻4 073对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HBV、TP、HIV、ALT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8 146例研究对象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4%(280/8 146),TP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TP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检出率为0.34%(28/8 146),抗HIV1/2阳性检出率为0,ALT异常检出率为4.82%(393/8 146)。男性HBsAg阳性、ALT异常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168例HBsAg阳性男性中,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11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cAb均阳性23例,其他30例;其配偶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34例。112例HBsAg阳性女性中,HBsAg、HBeAb、HBcAb均阳性75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6例,其他21例;其配偶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13例。28例RPR和TPPA均阳性中,夫妻双方RPR和TPPA均阳性者9对。236例ALT异常男性中,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4例;157例ALT异常女性中,HBsAg、HBeAg、HBcAb均阳性7例。≥40岁HBSAg阳性检出率大于20~29岁、30~39岁(P<0.05);30~39岁ALT异常检出率大于20~29岁(P<0.05)。2014年HBSAg阳性检出率小于2012年、2013年(P<0.05);2014年ALT异常检出率小于2012年(P<0.05)。结论 HBV、TP在河北省备孕夫妻中均有一定的感染率,ALT异常也有相当的检出率,应对检出患者进行优生优育指导,以有效阻止HBV、TP、HIV在夫妻间的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出生缺陷、不良妊娠和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疫苗阻断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等方法,其主要内容为:(一)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围产期传播规律的研究。对305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从出生日起,连续采血观察新生儿HBsAg出现的规律,发现出生后3-6月为HBsAg血症出现的高峰,3个月时为最高峰。HBsAg阳性母亲(包括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转率约为60%,而e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阳转率约85%,出生后6个月内HBsAg阳转人数占年阳转数的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山地区HBV 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高达98.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达63.1%。结论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05087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归巧娣…∥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2).—99~102探讨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状况。方法:选择HBsAg与HBeAg阴性,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2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HBV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结果:(1)病例组24例孕妇中,血清HBV DNA阳性8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输血前患者作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抗-TP),对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检定价值进行确定。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0例(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患者1例(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例(2%);梅毒螺旋体阳性率1例(1%),总阳性患者14例,阳性率为14%。结论输血前患者做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能对患者血液情况加快了解,并减少传染疾病的传播,也能降低因输血引发的纠纷事件,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HBV感染最重要的指标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当HBV复制时常伴随乙型肝炎e抗原或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本文报道了1例HBsAg阴性、HBV DNA仍高滴度复制而病情迅速进展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一直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但近年来研究表明,HBsAg和HBe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和复制[1],发现pre-S1Ag是HBV感染和复制的又一新指标。本文对119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M和HBV-DNA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
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尿HBV DNA阳性率33%(22/66),两对照组
中无1例阳性。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0.96)和阴性预测值
(0.60)。尿HBV DNA或尿HBV DNA与血清HBeAg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尿HBV DNA与血清HBV DNA、血清HBsAg、血清
HBeAg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结论尿HBV DNA可能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一种新无创辅
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