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海马苔藓纤维发芽与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颞叶癫痫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最主要类型,约有40%的人类癫痫起源于颞叶,这与海马结构独特的神经元环路及纤维联系有关。海马结构中异位突触的形成被认为与颞叶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海马结构的突触重排中,研究最多而且被充分证明的就是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现就海马MFS的形态学特性、诱发因素、出芽机理及其与颞叶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智力损害与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扩散区域的关系。方法纳入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4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智力损害与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区域关系。结果 (1)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病程越长、发作频率越高,总体智商、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损害越明显;起病年龄越小,总体智商越下降明显。(2)左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痫样电波及左侧中央区、顶区与智商呈负相关;右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痫样电波放电波及右额区与操作智商呈负相关,而波及右枕区则呈正相关。结论 (1)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智力损害与病程及发作频率相关;(2)左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异常放电波及同侧中央、顶区时更容易造成智力损害,而右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痫样电波放电波及右额区时,操作智商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颞叶癫痫病人睡眠EEG放电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昼与夜的脑电图痫样放电特点。方法:对20例颞叶癫痫主同年龄、性别的对照组进行连续48hEEG监测。就其临床发作频率、睡眠各期痫样放电的频率、时程进行分析。结果:EEG监测期间共发生13次临床发作。其中清醒时6次,睡眠中7次;20例病人均检出痫样放电,18例出现于清醒和睡眠时,1例仅出现于睡眠中,另一例仅出现于清醒时,痫样放电出现于非眼快动睡眠相(NREM)1期16例,2期18  相似文献   

4.
癫痫与睡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两者相互影响.睡眠时相可影响癫痫发作,癫痫及抗癫痫治疗对睡眠会产生一定影响;癫痫患者常合并各种睡眠问题,改善患者睡眠有助于控制发作.正确认识癫痫与睡眠、睡眠障碍之间关系对临床上控制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对此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癫痫病人的痫性发作无明显触发因素,其中约5%的病人可由特定条件诱发痫性发作。明确这些诱发因素有助于控制痫性发作,进一步探究痫性发作的发生机制。曾报道运动诱发与特发性全面性发作和症状性额叶癫痫有关,与颞叶癫痫的关系尚未被广泛认识,本文报道2例运动诱发的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6.
睡眠与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与睡眠障碍并存,常导致诊断错误和癫痫发作恶化。同时睡眠障碍、抗惊厥药物及癫痫发作均对癫痫患者有影响,睡眠与癫痫发作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本文综述了睡眠及睡眠障碍对癫痫患者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睡眠觉醒周期与某种癫痫发生机制可能存在的关系,作者对14例颞叶癫痫病人进行了复杂部分癫痫发作与睡眠时间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以前尚未见过报道。女性8例,男性6例,年龄17~58岁(平均35.9岁)。作者对每个病人确定了平均夜眠时间。夜眠少于平均时间1.5小时为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多于平均时间1.5小时者为过度睡眠(Over Sleep OS)。对这些病人分别进行睡眠剥夺和过度睡眠。结果在4,995个夜眠中,共有682次癫痫发作,其中394次(58%)发生于正常夜眠(N—type nights N)后,232次(34%)发生于SD后,56次(8%)发生于OS后。相对睡眠剥夺后,癫痫发生的可能性在4例病人中为  相似文献   

8.
癫痫发作改变心率和心律,人们研究癫痫发作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有两方面的原因:(1)心律失常可能是癫痫过程中突发死亡原因之一。(2)研究这种现象可以有助于探讨心血管功能的神经调节。本文作者应用双颞叶深部和眶前硬膜下电极加ECG 监测研究了单侧颞叶癫痫发作时心动过速的神经解剖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在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的实用性及模型长久癫痫敏感性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按公斤体重计算的红藻氨酸剂量,应用立体定向手术一次性注入大鼠的海马组织,于手术后不同的时间段观察大鼠的癫痫发作情况和海马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手术后的大鼠在经历“湿狗样抖动”、口唇和头的自运动症、前肢抽搐、后肢抽搐后,进入强直一阵挛性全身发作。以后,每周均有自行发作,发作表现与人类颞叶癫痫发作基本一致。海马神经元的缺失、胶质细胞增生是模型长期癫痫敏感性的基础。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建立的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发作形式、病理学基础与人类的颞叶癫痫基本一致,并且具有长期的癫痫敏感性。同时,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局部注药,用药量较系统给药明显减少,耗资大大降低,是临床科研中既可靠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睡眠/清醒不同发作时间癫痫患者24小时动态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癫痫患者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资料。结果:仅于睡眠中发作的癫痫患者AEEG上仅在睡眠中放电的比例高于清醒期和睡眠/ 清醒均发作患者,额叶癫痫患者于睡眠中发作者以及AEEG上单纯夜间放电者均明显多于颞叶癫痫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额叶癫痫患者及临床上仅于睡眠中发作患者睡眠中放电明显高于其他癫痫患者,对此类睡眠中高发人群进行AEEG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头皮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发作间期放电、发作期起始侧别与颞叶癫痫(TLE)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颞叶癫痫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经过1~9年的随访,根据手术后有、无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发作组和无发作组.另外按两组患者中术前头皮脑电图发作间期放电及发作期起始侧别分组,比较各组患...  相似文献   

12.
正睡眠已被公认是影响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放电最明确的因素之一,同时癫痫发作和癫痫样放电对于睡眠结构、睡眠效率等也有显著的影响~([1]),可能是睡眠状态的生理过程与癫痫发作的主要致病机制之间联系密切。早在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就发现了癫痫在睡眠中发作的描述。然而,直到十九世纪才由高尔揭示了癫痫和睡眠之间这种互动式的双向效应~([2])。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特别是多导睡眠图与EEG监测的广泛使用后,人们对于睡眠和癫痫内在关系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常规脑电图正常的颞叶癫痢病人进行剥夺睡眠诱发。方法常规脑电图检查每人2次以上正常者,再进行剥夺睡眠诱发试验。结果颞区以癫痫综合波出现为主,单侧多于双侧,左侧多于右侧,以灶性阵发。癫痫波出现时间在思睡期-睡眠I期、睡眠Ⅱ期以后癫痫波逐渐减少至消失。结论剥夺睡眠诱发对癫痫尤其是颞叶癫痫及常规脑电图正常的癫痫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还可对将要减药或停药的癫痫病人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颞叶癫痫患者术后疗效有无差异及手术疗效与病程有无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83例,根据Engel分级评估分析不同病程患者术后疗效有无差异以及手术疗效与病程有无相关关系。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占78.9%;中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占67.9%;晚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占58.6%。早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高于中期手术治疗组和晚期手术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癫痫病程与术后疗效存在负相关关系(r=-0.213,P=0.002),即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结论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更加有利于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颞叶切除治疗频发性颞叶癫痫二例报告昆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惠金明,孙敏,马钢,李俊彦本文报道2例癫痫频繁发作、药物控制无效的颞叶癫痫病人,经常规脑电图检查定位并经神经放射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发现相应颞叶有局灶性病变,其中1例为脑血管畸形,颞叶切除术后癫痫发...  相似文献   

16.
顶叶癫痫表现为惊恐发作【英】/AlemayehuS…∥Epilepsia。-1995,36(8)。-824~830惊恐发作以突然出现、无诱因的极度恐惧或急迫感伴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为特征。最近一些事实已提示,惊恐发作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颞叶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520例儿童癫痫与高热惊厥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与伴高热惊厥史的临床特点,探讨高热惊厥脑损伤及其与颞叶癫痫的关系。方法 对1990~2001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520例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改变等。结果 125例(24%)患儿有前期高热惊厥史。伴高热惊厥史的急儿癫痫发作早且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无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相比,伴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强直一阵挛发作较多,复杂部分性发作较少。387例患儿曾行影像学检查,4例提示有海马硬化均无高热惊厥史。在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中脑电图局灶起源的异常放电显低于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有6.4%(8/125)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和8.4%(33/395)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脑电图表现为单纯颞叶异常放电,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癫痫患儿中,高热惊厥可能伴有脑损伤,且可能与后期的癫痫发生有关,伴高热惊厥史不一定发展为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18.
头痛型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痛型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及预后。方法:本文报告53例头痛型癫痫,病程2周-7年,全部患者发作或发作间歇期均作神经系统检查和多次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结果:发作时表现为剧烈头痛,缓解后无特殊不适。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CT查未见异常,头痛发作和间歇期作常规或睡眠诱发的脑电图检查,均可获痫性放电。结论:头痛型癫痫是植物神经发作中常见的发作类型,其唯一发作表现是头痛,病变部位与下丘脑,颞叶、边缘系统有关。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诊断时切忌将功能性或血管性头痛误诊为头痛型癫痫。  相似文献   

19.
日间睡眠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睡眠脑电图(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应症。方法:过去10年间522例患有癫痫及各种发作性疾患病人的睡眠及清醒EEG进行研究。结果:EEG有异常爆发活动(PA)者217例,PA只在睡眠中出现者96例,痫样放电的检出率由清醒的23.2%提高到41.6%。15例病人通过发作间期或发作期的睡眠EEG显示的PA,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在97例有中央--颞棘波的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中,5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段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与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不同时间段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程度;利用钙离子探针Fluo-3/AM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变化。结果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记忆障碍,随发作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发作2月后达到高峰。颞叶癫痫发作后右侧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6h达到高峰,发作2月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月后则有下降并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趋势;对侧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注射生理盐水组,但低于右侧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荧光强度。结论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的学习记忆障碍随发作时间延长而加重,发作2月后达到最严重,与海马神经元内[Ca^2+]i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