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了解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危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危机评估量表,对272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危机总分为(16.07±3.69)分,情感维度得分为(5.56±1.41)分,认知维度得分为(5.34±1.31)分,行为维度得分为(5.14±1.39)分。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危机状况为低度受损。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心理危机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蔡秋妮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6)
目的 了解肝癌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78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心理、饮食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结果 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认识肝癌介入术后护理要点,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分析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的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76例,经分组后予以临床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性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在护理前的SDS、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研究组的SDS与SA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其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9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针对常见的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区疼痛、尿潴留、便秘、皮肤损害等并发症提出护理对策,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肝癌介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洁红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1,10(2):118-118
肝细胞癌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最佳治疗方法。我院自1995年始开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本文就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作初步总结。 材料与方法:我院自1995年4月~1999年11月施行肝癌介入治疗250例,年龄17岁~80岁,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CT、血管造影、ATP或肝穿活检证实诊断。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介入方式为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全组共施行TAE715例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作用,为临床优质医疗积累实战性经验。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服务;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胃肠道反应、血肿、发热、腹痛、肝功能异常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满意度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相较于传统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介入法化疗与栓塞术联合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红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5):430-43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常常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对于术前判断不能切除的肝癌多选择通过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rail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放疗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术后采用低过敏弹性粘贴固定绷带包扎穿刺点,术侧肢体可微弯曲,取抬高床头15~30°或任何舒适卧位交替,术后4h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采用弹性绷带包扎穿刺点,并且用1kg砂袋压迫6h。术侧肢体伸直平卧8h后下床活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除恶心及食欲差外,其他不良反应皆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故实验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总体而言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的护理方法缩短了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癌介入治疗技术对其进行诊治,对比治疗后效果以及对其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2次后,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8.00%)明显高于治疗1次后完全缓解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患者的存活率(66.00%)与治疗后1年患者的存活率(78.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治疗1 d后,患者ALT、TBI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白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AFP降低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清除患者肿瘤病灶,改善其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住院天数为(8.23±1.68)d、住院费用为(10171.10±1116.72)元,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为(9.62±1.86)d、住院费用为(11186.00±1232.60)元;试验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69%,而对照组则为13.11%。结论: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全面护理,以及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整体护理介入,可以缩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冶的未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的观察组43例,和单纯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72.1%,显著优于对照组(43.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一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AFP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FP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手段,而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移植肝功能衰竭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4.8%~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皮直接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分别在术后1,3,6,12,24个月观察海绵状血管瘤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海绵状血管瘤平均直径(6.9±1.6)cm,栓塞后3个月(3.7±1.1)cm(P<0.01),栓塞后6个月以上(1.2±0.8)cm(P<0.01),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患者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有效减轻疼痛的方法。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9例。常规组在导管置入肝固有动脉时直接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干预组先注入2%利多卡因100mg 地塞米松10mg,再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结果干预组患者使用止痛药为14例,占17.7%;杜冷丁用量为(14.3±5.8)mg;常规组使用止痛药49例,占62.0%,杜冷丁用量为(85.3±2.3)mg;经t检验,t=26.59,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推注化疗药及栓塞剂前注入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可有效地避免和减轻术中及术后的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术后止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a-L-岩藻糖苷酶(AFU)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PHC 92例、良性肝病42例和健康对照组90例,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AFU,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PHC患者血清AFP、AFU的敏感性分别为67.39%和75.00%,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AFP、AFU,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达到91.30%和91.04%,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 AFU是诊断PHC良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与AFU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助于PHC的诊断、病情变化判别及治疗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9.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护理。回顾性分析了500例心脏介入术后并发7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此反射好发于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止血及拔除动静脉鞘管过程中。年老体弱、精神紧张、术前禁食时间长、术后补液量少为其主要诱发因素。此反射发生迅速、进展快、危险大,须针对发病特点、诱发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32P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32P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血管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TAE+32P治疗后肝动脉血流速度在第1、3周降至(31.30±10.96)cm/s、(36.15±15.42)cm/s,比术前(97.52±23.61)cm/s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5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3、5周门静脉血流速度比术前显著增加(P<0.05)。阻力系数术后第3周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为了提高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除栓塞肝癌患者肝动脉外,还应对门静脉血流进行阻断。并且在术后第5周左右,应再次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