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准确、可靠的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大鼠血清中液质联用(LC-MS-MS)分析方法,用于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在正常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优化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及内标延胡索乙素质谱检测条件,确定相关条件并开展方法学考察.正常大鼠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经时取血,样品经处理后将该方法用于3种成分的测定.DAS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参数.结果:在ESI(+)离子化条件下采用MRM工作模式,用,m/z 338~322,351.9~308,336-319.8来分别检测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同时以m/z 356.1~192.1来检测内标延胡索乙素.药根碱在0.2~25μg·L~(-1)、巴马汀、小檗碱在O.4~5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3种生物碱在高、中、低3个浓度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结论:应用LC-Ms-s技术建立了测定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黄连解毒汤正常大鼠体内这3个成分的药动学研究,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黄连与干姜配伍后对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黄连单煎液和黄连干姜合并液后,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5种生物碱血药浓度,分别求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配伍前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结果:黄连干姜合并液组与黄连单煎液组比较,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峰浓度(Cmax)增加,半衰期(t1/2z)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t)均降低,达峰时间(Tmax)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与干姜配伍后能够促进黄连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量和加速其消除速率,干姜能够显著影响黄连5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连药材提取物及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组织样品中的盐酸小檗碱.结果:两种提取物以等剂量灌胃后,相同时间点在组织中,大鼠体内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大于黄连药材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结论:在小肠、大肠、胃、肝、肺、脾、睾丸、心、肾、子宫、胰组织中都能检测到小檗碱,特别是胃肠道系统中的组织浓度较高,表明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黄连解毒汤在正常及内毒素血症(ETM)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大鼠腹腔注射粪便上清液建立大鼠ETM模型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收集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浆,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在正常及ETM模型大鼠体内的药-时特征均为二室模型。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血药浓度的方法,为黄连解毒汤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葛根有效成分异黄酮和黄连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单用及配比后降糖作用及其血清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灌胃给以葛根异黄酮800mg/kg、黄连总生物碱60mg/kg和葛根异黄酮黄连总生物碱8:3配比860mg/kg,比较灌胃葛根异黄酮组、黄连总生物碱组和葛根异黄酮黄连总生物碱配比组降糖作用;采用HPLC梯度洗脱方法对比葛根异黄酮和黄连总生物碱配比与含药血清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葛根异黄酮与黄连总生物碱单用及合用均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大鼠血糖,改善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葛根异黄酮黄连总生物碱配比组优于葛根异黄酮组和黄连总生物碱组;葛根异黄酮黄连总生物碱配比组血清中有12个成分来源于原配比组,包括有葛根素、大豆苷、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有22个成分来源于代谢产物,其中6个代谢产物由葛根异黄酮代谢,5个代谢产物由黄连生物碱代谢,11个代谢产物来源于葛根异黄酮和黄连总生物碱的相互作用,同时2个原配比组中成分未在血清中检出。结论:葛根异黄酮与黄连总生物碱合用降糖效果优于其有效成分单用,原因可能因为主要有效成分入血后相互作用引起含量变化、新生有效代谢中间体造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从黄连须根中分离纯化黄连生物碱单体和总碱的联产工艺.方法 用0.3%硫酸水加热回流提取黄连须中总生物碱,用石灰乳调节提取液pH为5~6,过滤;滤液用JG-101树脂吸附,用不同洗脱剂分步洗脱;重结晶获得药根碱和小檗碱单体,盐析获得黄连总生物碱;用HPLC分析黄连生物碱及总碱含量.结果 用2%氢氧化钠洗脱,酸中和后重结晶得药根碱单体;再用70%酸性甲醇(1% H2SO4)溶液洗脱总生物碱;洗脱液中加入2%NaCl沉淀并重结晶得小糪碱单体;上清液加20%NaCl沉淀获得余下总生物碱.结论 用JG-101树脂能够很好吸附黄连总生物碱,药根碱和小檗碱单体的纯度均达到95%以上,总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之和)的含量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8)
目的:建立UPLC-MS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以延胡索乙素为内标,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进行UPLC-MS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2%的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正离子检测模式,选择的检测离子质荷比分别为:降氧化北美次碱m/z 191.904/118.973,8-氧黄连碱m/z 335.877/308.072,盐酸巴马汀m/z 351.94/294.554,表小檗碱m/z 335.94/262.112,非洲防己碱m/z 337.94/322.422,黄连碱m/z 319.904/292.037,延胡索乙素m/z 355.977/192.036,盐酸小檗碱m/z 335.94/320.036,氧化小檗碱m/z351.94/321.995,药根碱m/z 337.94/322.949。结果:在大鼠不同组织中,9个生物碱成分在测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1);方法的精密度RSD小于15%,准确度和稳定性均在±15%以内,提取回收率在72.1%~82.9%之间,RSD≤15%。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巴马汀成分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降氧化北美次碱、8-氧黄连碱、氧化小檗碱仅在肝及心/肾中检测到。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应用于检测大鼠体内生物碱类成分的组织分布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蔡巧玲  王莹  袁瑾  安叡  崔波  王新宏  马越鸣 《中成药》2012,34(2):212-216
目的研究大鼠肝微粒体温孵育体系中黄连生物碱成分的代谢动力学,比较半夏泻心汤全方及不同配伍组对其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黄连生物碱成分(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质量浓度。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考察半夏泻心汤全方,辛温开痞组、苦寒降逆组及甘滋补益组对黄连生物碱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系中的代谢变化影响。结果温孵时间小檗碱在0~40 min内,黄连碱在0~20 min内,巴马汀和药根碱均在0~60 min内呈线性消除;各生物碱成分在空白肝微粒体中代谢速率顺序为黄连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与空白组相比,除辛温开痞组对巴马汀的代谢无抑制作用外,其余配伍组对黄连生物碱成分均呈抑制作用,全方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对生物碱的代谢主要起抑制作用(P<0.01),且苦寒降逆组的抑制作用较其他配伍组显著。  相似文献   

9.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黄连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方法:采用TLCS法对黄连单煎液、黄连吴茱萸合煎液、黄连吴茱萸单煎混合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以盐酸小檗碱的减少较为明显.结论:两药合用,黄连生物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吴茱萸可制约黄连苦寒之性,为临床两药配伍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促进小鼠吸收黄连总生物碱的助剂,研究黄连总生物碱的药代学.方法:黄连总生物碱与助剂按1:1配成制剂,灌胃小鼠后收集小鼠粪便和灌胃后眼眶采血,HPLC测定粪便和血液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明胶使药根碱、黄连碱、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吸收均提高约30%;聚山梨醇酯和阿拉伯树胶对小檗碱的吸收无影响,而抑制其他3种生物碱和总碱的吸收;卵磷脂几乎不影响各生物碱的吸收.总生物碱在血液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2 h(C_(max)1=5.9 mg·L~(-1))和5.0h(C_(max)2=3.4 mg·L~(-1)),AUC为17.6mg·h·L~(-1),消除半衰期t1/2为5.2 h:添加明胶后,总生物碱的达峰时间分别为1.5 h(C_(max) 1=7.6mg·L~(-1))和4.8 h(C_(max) 2=8.5 mg·L~(-1)),AUC增大为31.1 mg·h·L~(-1), 消除半衰期t_(1/2)为6.2 h.结论:明胶可以加快小鼠对黄连总生物碱的吸收,延长消除半衰期,增加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黄连生物碱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的转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2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析肠吸收特征.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 50 mg·L-1)的Papp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巴马汀(160 mg·L-1)的Papp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质量浓度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同肠吸收的Papp有显著影响;相当浓度的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在不同的灌流液中灌流Ka为戊己丸配伍方>黄连提取物>标准品.结论: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回肠段吸收最好;其吸收不是以简单的被动扩散起作用;以戊己丸和黄连粗提取物给药时可显著促进黄连中生物碱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四川洪雅地区黄连(味连)根茎生物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最佳采收期,实现洪雅地区黄连的GAP种植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定点采集三至五年生黄连样品,分析黄连根茎生物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根茎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结果:随着黄连生长年限的增长,根茎生物量在不断增加,以四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增长较快,在10月份达到最高.黄连根茎中有效成分的积累有一定规律.四年生黄连的6种生物碱和总碱要高于三年和五年生黄连.不同月份间,四年生黄连根茎中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总碱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根据黄连根茎生物量变化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规律,洪雅地区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份的四年生黄连根茎.  相似文献   

13.
龙成燕  杨炀  黄思行  张莉  阳勇  郭延垒 《中草药》2022,53(19):5972-5979
目的 构建黄连Coptis chinensis生物碱类成分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库(HR-MS-Database),研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黄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手段,借助SCIEX公司LibraryView数据库平台,建立黄连生物碱类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并对不同黄连炮制品中炮制前后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 建立黄连生物碱类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包含黄连生物碱类成分31种;对姜黄连、酒黄连、萸黄连及黄连生品4种样品测定结果显示,黄连炮制前后生物碱成分差异明显。黄连经姜炙后,药根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含量略有上升,黄连碱、小檗碱含量略有下降,巴马汀含量未见改变;萸黄连中药根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含量下降,黄连碱、巴马汀及非洲防己碱含量未见变化;而酒黄连中所测定的6种生物碱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建立了一种黄连炮制前后生物碱类成分变化规律的快速识别方法,并定量了在黄连炮制前后含量变化显著的6种生物碱,为黄连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灌胃和尾静脉2种方式对大鼠给予黄藤总生物碱,采用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浓度变化后,通过3P97软件计算巴马汀与药根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大鼠经灌胃与尾静脉2种方式给予黄藤总生物碱60 mg·kg~(-1)后,测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灌胃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Cmax分别为(0.91±0.06),(0.70±0.08)mg·L~(-1),tmax分别为(35.24±0.83),(47.76±1.24)min,t1/2分别为(187.03±1.53),(105.64±16.99)min,AUC分别为(280.30±18.69),(144.36±1.06)mg·min·L~(-1);静脉注射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t1/2分别为(172.18±12.38),(147.26±1.82)min,AUC分别为(2 553.14±214.91),(328.83±10.81)mg·min·L~(-1)。巴马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98%,药根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3.90%。  相似文献   

15.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的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5种生物碱的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的质量分数,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在线性范围内,盐酸小檗碱与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31、0.999、1.011、1.076、1.025,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6种生物碱成分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可行而且准确。  相似文献   

16.
灵芝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中NO,SOD,MDA,CAT,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治疗组(200,400,800 mg·kg~(-1))、小檗碱阳性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第16周末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LVSP,LVEDP,dp/dt_(max),-dp/dt_(max)),检测心脏NO,SOD,MDA,CAT,GSH-Px水平;用电镜观察左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灵芝多糖中、高剂量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LVEP,升高LVSP,dp/dt_(max),-dp/dt_(max);能够有效对抗氧化应激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改善心肌超微结构.其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中剂量组和BerG.结论:灵芝多糖能够明显改善T2DM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其氧化应激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左金丸类方中4种生物碱的转运特征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LC-MS/MS法测定左金丸类方中4种生物碱在Caco-2细胞上的转运特征,研讨其转运差异的机制。结果: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均可增加4种生物碱的Papp(AP-BL),降低其Papp(BL-AB);MK-571对其转运均无影响;左金丸中的4种生物碱的Papp(AP-BL)均较黄连组增大;甘露散、茱萸丸中的药根碱、黄连碱和小檗碱的Papp(BL-AP)均较黄连减小。结论: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均为P-gp底物,而非MRP2底物;吴茱萸可能具有抑制P-gp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LC-MS/MS测定法,研究其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特性。方法 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水(4 mmol·L-1醋酸铵和0.08%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MRM模式。实验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对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上摄取的影响。结果 药根碱、小檗碱在0.001 5~0.30 μmol·L-1r=0.999 8、r=1.000 0),巴马汀在0.001 4~0.28 μmol·L-1r=0.999 8)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的摄取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表现为被动扩散;P-gp抑制剂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可显著增加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结论 该法快速、灵敏、简单。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的摄取存在P-gp的参与,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是P-gp的底物。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维拉帕米和吴茱萸提取物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吸收的影响,利用HPLC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两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黄连提取物和吴茱萸提取物配比为6∶12时小檗碱和巴马汀的Ka和Papp显著增加.黄连生物碱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巴马汀与吴茱黄提取物6∶12配伍时,能明显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6∶1配伍时,减弱小檗碱的吸收,促进巴马汀的吸收.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存在均能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结论:黄连配伍吴茱萸可促进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