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观察注射氯胺酮或帕瑞昔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全身麻醉进行开腹子宫切除手术的57例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氯胺酮组、帕瑞昔布组以及对照组。在麻醉前,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帕瑞昔布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情况。结果氯胺酮组与帕瑞昔布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相对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帕瑞昔布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注射氯胺酮或帕瑞昔布的方法,均可以对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起到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预防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使用生理盐水预防痛觉过敏,观察组(n=30)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痛觉过敏,比较两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按压次数、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27.49±3.21)min、拔管时间(34.09±3.17)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量(54.13±3.12)mL小于对照组,按压次数(8.00±1.21)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min、术后1h、术后2h、术后4h和术后24h的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显著,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08年12月—2012年10月期间一共收治了手术患者820例,对所有的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即对照组:410例患者,给予其0.1mg的地佐辛来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现象,而观察组:410例患者,则给予其0.2mg的地佐辛来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现象,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者苏醒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拔管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mg的地佐辛对于预防患者术后的痛觉过敏十分安全,且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布啡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拟行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麻醉前5 min,A、B、C组分别静脉注射3 mL生理盐水、40 mg帕瑞昔布钠、0.3 mg/kg纳布啡。比较三组患者苏醒后疼痛程度、镇静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苏醒后0.5 h、1 h VAS评分分别为(2.12±0.33)分、(2.04±0.27)分,均低于A组、B组(P<0.05)。C组苏醒后0.5 h、1 h 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79±0.58)分、(2.75±0.74)分,均高于A组、B组(P<0.05)。C组的恶心呕吐、寒颤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纳布啡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增强镇静效果,避免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现象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于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前15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15μg/kg;B组、C组分别在手术结束时15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5μg/kg及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动脉及心率变化、并记录苏醒拔管后30min视觉模拟(VAS)痛觉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拔管后苏醒期内患者呼吸抑制、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动脉及心率变化三组比较,A组及B组明显小于C组(P<0.05),A组、B组拔管后30min的疼痛VA评分、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于A和B组,C组在术后有躁动现象发生。结论布托啡诺可以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在术后出现痛觉过敏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结束前给予右美托咪啶预防出现术后痛觉过敏;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结束前给予生理盐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现痛觉过敏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在术后出现痛觉过敏症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社区医学杂志》2017,(20)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对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案。手术结束前15min给予对照组40mg生理盐水注射,给予观察组40mg帕瑞昔布注射。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0时两组患者HR(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T_2、T_3时两组HR、MAP以及VA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3时MAP水平与入室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7%)与对照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能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递减停药法对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全麻择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4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递减停药组(G组)和瑞芬太尼恒速给药组(C组),每组20例;观察2组术后发生痛觉过敏的程度、追加舒芬太尼的剂量,对患者自主呼吸、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 2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递减停药法可减少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脊柱后路手术中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8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至结束手术前15 min,对照组则输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术后2 h、 4 h、 8 h、 12 h、 24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 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降低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残余肌松发生情况及其呼吸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择期全身麻醉开颅手术、术后转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328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维库溴铵组(135例)和罗库溴铵组(193例).麻醉诱导后气管内插管,持续输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并间断给予肌肉松弛剂维持麻醉.术毕根据临床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内导管转入PACU,使用4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测定肌力恢复情况和动脉血气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维库溴铵组和罗库溴铵组患者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分别为31.9%(43/135)、14.5%(28/193).维库溴铵组TOF比值<0.9与TOF比值≥0.9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0%(3/43)比4.3%(4/92)和44.2%( 19/43)比18.5%( 17/92)(P< 0.01);罗库溴铵组TOF比值<0.9与TOF比值≥0.9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6%(1/28)比1.2%( 2/165)和39.3%(11/28)比17.0%(28/165)(P< 0.01).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依据临床指征拔管后残余肌松发生率较高,且呼吸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宫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女性不孕症行宫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对象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于切皮前10min常规静脉滴注曲马多1mg/kg,氟哌利多0.05mg/kg,A组气腹时加用氯胺酮0.5mg/kg,术中视受术者气腹耐受情况追加氯胺酮。常规面罩吸氧,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气腹前和气腹后15min、30min、45min及放气后监测参数;记录术中肢体扭动、气腹不适感及意识状态;了解术后24h内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副作用等不良反应;术后24h调查受术者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对象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压波动较大,但仍在正常值范围;体动、气腹不适感比较B组明显多于A组,镇静、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P0.01);麻醉满意度调查A组高于B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镇静镇痛效果满意,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ASA Ⅰ~Ⅱ级成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曲马多组(T组).两组患者术毕前30 min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和曲马多2 mg/kg.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的呼吸频率、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拔管后20 min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后20 min的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5%,与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用于全麻苏醒期镇痛和芬太尼具有相同疗效,不良反应少,苏醒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利多卡因和曲马多对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在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LT组:诱导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1 mg/kg,继以2 m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诱导时、手术结束前30min各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L组:单用利多卡因,方法同LT组;T组:单用曲马多,方法同LT组;对照组:以0.9%氯化钠替代.记录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时间、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等.结果 与其他三组比较,LT组手术期间普鲁泊福用量[(450±178)mg]少,拔管时间[(15.0±4.8)win]短,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低、RSS高,在麻醉后加强监护病房(PACU)仅1例使用芬太尼,术后48 h内仅1例肌肉注射哌替啶;L组苏醒期间有RS高于、RSS低于、在PACU芬太尼使用例数多于、而术后48 h内肌肉注射哌替啶例数少于T组趋势.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利多卡因可较好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使用曲马多可降低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间的急性疼痛及躁动发生率,两者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曲马多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进行对比,对其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进行评估。方法:90例ASAⅠ~Ⅱ级的全子宫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曲马多组(T组):负荷剂量(Loding dose)1.5mg/kg,单次剂量(PCA bolus)10mg,背景输注(Back ground)10mg/h,锁定时间(Lockout time)5min;芬太尼组(F组):Loding dose1μg/kg,PCA bolus10μg,Back ground10μg/h,Lockout time5min;吗啡组(M组):Loding dose0.15mg/kg,PCA bolus0.5mg,Back ground1mg/h,Lockout time5min;观测患者24h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VAS、镇静评分、Prince Henry评分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记录患者24h内用药量。结果:SS、VAS、PHS三组病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M组>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排气时间延长发生率F、M组>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马多能够获得与吗啡、芬太尼相同的满意的镇痛效果,并且降低了术后排气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但恶心的发生率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麻醉前静脉注射长托宁和阿托品对氯胺酮麻醉儿外科手术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长托宁组,n=30)和Ⅱ组(阿托品组n=30);氯胺酮静脉麻醉前10min礴注研究药物0.01mg/kg,记录HR、MAP、SpO2的变化和唾液分泌量,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长托宁组心率显著低于阿托品组,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长托宁组唾液分泌物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品组。结论长托宁有稳定心率和减少围术期唾液腺分泌的显著作用,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适合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曲马多、芬太尼分别和罗哌卡因合用对于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经腹子宫全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R组:0.15%罗哌卡因(n=20);F组:0.15%罗哌卡因+0.000 4%芬太尼(n=20);T组:0.15%罗哌卡因+0.5%曲马多(n=20)。三组术后均应用首剂镇痛药0.5%罗哌卡因6 m l硬膜外注入,连接一次性微量泵进行硬膜外镇痛。监测术后不同时间的VAS疼痛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恶心等不良反应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R组VAS评分明显高于F组以及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组和T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R组和T组(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各组间以及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F组和T组镇痛总体满意度优良率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曲马多、芬太尼分别与罗哌卡因合用均可达到有效的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曲马多与罗哌卡因配伍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更为为安全有效的硬膜外术后镇痛配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2月入住该院的82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麻醉,对照组41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段BP、HR、SPO2、RR变化、镇静效果评分、麻醉至胎儿出生时间间隔(ID)、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切皮时及胎儿分娩时平均动脉压(MAP)、HR、RR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闭腹膜时两组患者SP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切皮时、胎儿分娩时的镇静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给药后至产儿娩出时间间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七氟烷(S)吸入与普鲁泊福(P)联合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特征,为该类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ASA分级Ⅰ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与P联合K组(PK组),每组各35例.S组采用吸入S诱导,气管插管后仅吸入S,保持S吸入浓度在1.0~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PK组采用肌肉注射K 6 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泵注P 80μg/(kg·min)和K 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苏醒期、术后1~2 d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PK组(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0.0%,7/35)高于PK组(2.9%,1/35)(P<0.05);术后1d PK组恶心(17.1%,6/35)、呕吐(31.4%,11/35)及睡眠质量差(54.3%,19/35)的发生率高于S组(均为2.9%,1/35)(P<0.05);术后2dPK组睡眠质量差(14.3%,5/35)的发生率仍高于S组(0)(P<0.05).S组及PK组患儿麻醉插管及维持期间循环稳定,S组拔除气管导管时MAP和心率明显升高.结论 吸人S或P联合K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各有优缺点,仍需从麻醉方式、药物组合等角度筛选出更适合该类手术的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