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钴胺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晖 《现代医院》2005,5(8):50-51
目的评价甲钴胺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入选病例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维生素B1针和维生素B6针治疗;治疗组56例,予川芎嗪针联合甲钴胺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w。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在疼痛、麻木、蚁行感和感觉减退主观感觉改善方面效果明显,其有效率分别为75.0%,69.6%,71.4%,78.6%,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0.01或P<0.05),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与川芎嗪联合运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肢体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MNCV)和运动传导速度(SNCV)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助于提高肢体神经传导速度,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加之糖脂代谢紊乱干扰了神经组织的代谢,形成恶性循环,使神经纤维脱髓鞘及神经轴突转运异常。本研究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8-01-2017-08-31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00%,χ2=5.527,P=0.029。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为(53.14±6.23)m/s,高于对照组(46.78±3.46)m/s,t=5.676,P0.0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为(48.96±4.15)m/s,高于对照组(42.17±1.36)m/s,t=9.854,P0.001;腓总神经MNCV为(47.58±4.26)m/s,高于对照组(39.82±1.45)m/s,t=10.931,P0.001;腓总神经SNCV为(45.79±6.92)m/s,高于对照组(41.37±1.82)m/s,t=3.912,P0.001。治疗组高切全血黏度为(6.02±0.37)mPa·s,低于对照组(6.41±1.03)mPa·s,t=2.303,P=0.032;治疗组低切全血黏度为(11.03±1.42)mPa·s,低于对照组(11.63±1.24)mPa·s,t=2.034,P=0.046;治疗组血浆黏度为(1.42±0.27)mPa·s,低于对照组(1.62±0.44)mPa·s,t=2.494,P=0.006;治疗组血小板黏附率为(36.84±2.76)%,低于对照组(41.15±3.42)%,t=6.294,P0.001。结论采用血塞通注射液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钴胺胶囊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43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规律性每周1次血液透析和1次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甲钴胺胶囊,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21/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4/2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7±4.30) m/s比(49.74±4.32) m/s、(36.26±4.49) m/s比(47.45±4.37) m/s、(36.16±3.87) m/s比(40.90±4.23) m/s和(31.56±3.42)m/s比(38.37±4.25) m/s,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3±3.11) m/s比(46.14±3.32) m/s、(36.87±4.43)m/s比(42.30±4.24) m/s、(35.42±4.20) m/s比(41.78±4.22) m/s和(32.17±3.64) m/s比(37.24±4.66) m/s,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胶囊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有明确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首先给予糖尿病教育、运动疗法、饮食控制、门冬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之后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临床疗效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6、hs-CRP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6、hs-CRP、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调整机体氧化应激状态(SOD、MDA)有关。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39-94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1例。干预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MNSI评分以及腓总、胫后MNCV值与SNCV值。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P <0.05)。治疗后,干预组的MNS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腓总、胫后SNCV值、 MNCV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可提高腓总、胫后SNCV值、 MNCV值,降低MNSI评分。  相似文献   

7.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艮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甲钴胺(弥可保)治疗神经病变;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20μg,用2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并用肌电图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及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DPN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对照组50例,单用甲钴胺推注,1次/d,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的有效率分别为84.6%、74.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能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DPN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对照组50例,单用甲钴胺推注,1次/d,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的有效率分别为84.6%、74.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能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依帕司他(50mg,3次/d)和甲钴胺(50mg,3次/d)治疗16周,治疗期间评价患者症状、体征及左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治疗有同等改善,治疗后较治疗前主观症状(分别由治疗前20,35和18,57降至治疗后9,16和11,18)和客观评估(分别由治疗前5,50和5,00降至治疗后3,63和3,95)均有显著性改善,试验组胫后神经(治疗前41,02 m/s升至治疗后47,44m/s)、腓神经(治疗前33,34 m/s升至治疗后41,27m/s)及对照组正中神经(治疗前40,07 m/s升至治疗后46,75 m/s)、胫后神经(治疗前32,34 m/s升至治疗后45,30 m/s)SNCV均有改善(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外,给予甲钴铵500μg、维生素B1100 mg肌内注射,1次/d,疗程2周。前列地尔组:除一般治疗外,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联合治疗组:除上述前列地尔组治疗外,加用针灸治疗2周。针刺主穴取肾俞、胰俞、肝俞、脾俞、合谷,配合穴取外关透内关,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穴。观察治疗后各组临床效果及主侧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分别为(44.2±4.8)、(43.6±5.7)m/s和(43.2±6.0)、(36.4±4.1)m/s,前列地尔组的分别为(48.6±6.1)、(48.2±4.6)m/s和(52.3±5.5)、(42.5±4.0)m/s,联合治疗组的分别为(53.8±5.7)、(52.6±4.4)m/s和(52.3±5.5)、(49.5±4.7))m/s。三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治疗后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以联合治疗组升高最为明显,而且与对照组及前列地尔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前列地尔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60.0%,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前列地尔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针灸治疗DPN具有明显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神经传导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经过3周的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肌电图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42/45)比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49.5±3.2)m/s比(40.2±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利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具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强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观察糖尿病基础知识、足部自护能力以及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基础知识(87.4±11.3 vs 75.4±9.6)及足部自护能力(79.4±10.4 vs 67.3±8.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0.11±0.01 vs 0.17±0.02 mm)、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37.7±7.4 vs 46.20±7.01 cm/s)、运动潜伏期(3.1±0.6 vs 4.8±0.7 ms)均低于对照组,弹性程度(0.23±0.03 vs 0.17±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1.3±8.9 vs 42.7±7.7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53.2±6.9 vs 44.8±5.9 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与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运动潜伏期呈负相关,与弹性程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提高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来改善下肢血管、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乐芹  吴丽萍 《现代保健》2014,(10):152-154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为8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等改善情况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进行临床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传速为(47.57±4.26)m/s、尺神经为(44.56±2.83)m/s、胫神经为(45.37±3.43)m/s,而对照组正中神经为(43.45±3.18)m/s、尺神经为(40.21±2.16)m/s、胫神经为(41.23±3.19)m/s,两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1.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92,P=0.0056)。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神经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7月就诊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进行检测.结果 足底内侧神经检出异常率均高于腓肠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H反射及F波异常率,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测,根据血糖变异系数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和波动性高血糖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时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HbA1C≥9%时,波动性高血糖组神经病变发生率(44.9%)、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2.42±2.38)和体征评分(1.76±1.45)均高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30.4%,0.60±0.83,0.80±1.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左侧(50.91±5.14)m/s,右侧(51.38±5.98)m/s]和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左侧(45.72±4.53)m/s,右侧(44.90±3.56)m/s]低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左侧(54.13±5.82)m/s,右侧(54.43±5.27)m/s和左侧(47.17±3.66)m/s,右侧(47.40±3.57)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铅中毒病人周围神经电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是否存在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并为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的 30名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 (根据GB1 1 5 0 3— 89诊断 )作为铅中毒组 ,测定单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和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及尿铅。结果 研究组平均MNCV减慢、DML延长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研究组正中神经MNCV减慢与尿铅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82 ,P <0 0 5。结论 无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的铅中毒病人存在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MNCV、DML检查可作为铅中毒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