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肝功能不全,是甲亢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甲亢或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也可能是肝脏本身病变引起的肝损伤,或者由其中两种因素共同引起。甲亢和肝功能不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和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仔细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合理的治疗,则可影响预后,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现将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8例甲亢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出现肝功能变化时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比较分析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两组之间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及两组合并其他甲亢并发症的情况。对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分析甲亢患者肝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的FT3、FT4明显高于甲亢无肝功能损害患者(P<0.01);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其他甲亢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P<0.05);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时主要以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异常增高为主;并且FT3、FT4分别与ALT、AST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亢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工作中甲亢伴有肝损害的病例不少见。除了甲亢性肝损害以外,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也较常见。还有一部分甲亢患者合并病毒性肝炎。甲亢合并肝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正确判断和处理甲亢合并肝损害,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前,治疗甲亢的基本方法仍然是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甲状腺功能,进行药物的调整,停药前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价对于有效控制甲亢,提高缓解率及减少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现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旨在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诱发心房颤动的有关因素,以提高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房颤动的防治。1资料与方法1.1资料5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均系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患者,58例患者通过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多次测定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案。方法将10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采取同样的降糖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1%(52/5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6.23%(51/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5个月,均未见甲亢或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结论 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困难,多数依靠术后病珲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胜利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16(4):255-255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典型的甲亢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极易误诊误治,延误救治时机。从1994年3月-2003年11月我院共收治甲亢患者87例,其中误诊13例,误诊率约15%,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组9例均为甲状腺性甲亢,22岁女性1例,30岁~40岁5例,男性2例,女性3例。60岁以上者3例,均为男性。具有高代谢症群、甲状腺肿大及突眼等典型甲亢表现者仅有22岁女性1例,而30岁~40岁5例中,需仔细询问症状及查体才能发现有甲状腺肿及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却无突眼体征。而60岁以上的3例老年病人更缺乏典型的甲亢症状与体征,其中1例误诊为冠心病(心房纤颤),1例误诊为低血钾性肌麻痹,1例误诊为慢性结肠炎。现就3例误诊病例做如下报告。 1 病历摘要例1,男性,65岁。近5年来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曾多次以冠心病(心房纤颤)收入我院治疗,此次又因阵发性心悸来我院就诊。做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遂给予静推西兰地0.4mg,20分钟后复查心电提示窦性心动过速。且发现该患者神志淡漠,明显消瘦,怀疑为甲亢性心脏病,嘱病人到医大一院检查FT_3、FT_4均增高,TSH下降,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肝损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9例伴肝损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以下简称甲亢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男 2 6例 ,女 33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33 .8±1 0 .1 )岁。就诊至确诊平均时间为 1 2d。1 .2 诊断标准和观察指标甲亢的诊断根据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需求为重点,探讨采用巯咪唑(MM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塘厦医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分别给予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口服治疗,连续用药12个月,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及总四碘甲腺原氨酸(TT4)水平,并通过随访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T3、FT4、TT3及TT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T3、FT4、TT3及TT4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ALP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效果显著,可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甲亢以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及突眼为临床表现,但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易被误诊。现将2002年—2007年误诊的22例甲亢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 选择某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5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在1~2月明显缓解,体重增加.血清Fr3、FT4、TSH呈正常恢复,餐后2h血糖控制在7.1~11.2 mmol/L,空腹血糖控制在5.2~7.1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在早期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降糖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能提高综合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48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饮食调整、降糖治疗联合抗甲状腺治疗。结果 48例患者均有"三多一少"表现,甲状腺明显肿大;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体重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TSH、FT3、FT4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断正确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 妊娠合并甲亢 2 7例行丙基硫氧嘧啶 (PTU)治疗 ,为治疗组 ;另外 2 0例 ,未给予治疗 ,为未治疗组 ;正常孕妇 3 0例 ,为对照组。产前测定孕妇外周血T3 、T4、TSH、FT3 、FT4,并行组间对照 ,以探讨其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通过抽脐血及出生后 3d、5d、7d查T3 、T4、TSH以了解新生儿甲状腺功能 ,探讨母体的治疗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之间的联系。结果 甲亢未治疗组T3 、T4、TSH、FT3 、FT4水平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未治疗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 ,且有 2例新生儿甲亢出现 ;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上限或增高 15 %以内 ,3例新生儿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低 ) ;甲亢组分娩顺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8/14 :19/3 9,P <0 0 5 )。结论 妊娠合并甲亢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胎儿预后 ,但仍影响分娩方式 ,应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指征。甲亢缓解后对胎儿或新生儿仍有影响 ,应加强对胎儿或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在临床属于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病因并不单一,由不同影响因素所致,在甲亢疾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在发展期间极易累及多器官,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同时易造成肝脏功能出现异常,随着病情发展极易诱发肝硬化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伤疾病在造成肝损伤的同时伴有黄疸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6例发病初期被误诊的病例资料。结果24例病程初期于我院误诊,另2例在外院误诊,误诊为冠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误诊为消化道肿瘤1例,慢性结肠炎2例,脂肪肝1例,周期性瘫痪3例,误诊为特发性水肿2例。误诊时间平均15个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最后确诊为甲亢。结论甲亢初常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心悸、双手颤抖等表现,伴有其它症状,分别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周期性麻痹、神经精神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典型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不典型病例易引起误诊,对高度怀疑本病者,应及时做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