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7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3 ±0.4) mmol/L比(5.6±0.8) mmol/L、(2.2±0.5) mmol/L比(2.8±0.8) mmol/L、(2.6±0.3)mmol/L比(3.2±0.6) mmol/L、(18.4±2.2) mg/L比(24.3±2.6) mg/L、(39.8±6.4)%比(34.6±6.2)%;瑞舒伐他汀组:(3.6t0.6) mmol/L比(5.4±1.2) mmol/L、(1.8±0.4) mmol/L比(2.6±0.6) mmol/L、(1.9±0.4) mmol/L比(3.4±0.8) mmol/L、(12.4±2.6) mg/L比(22.8±2.4) mg/L、(44.6±5.2)%比(32.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阿托伐他汀组[(2.1±0.8)次比(4.2±1.4)次],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5.7%(67/70)比81.4% (5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且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参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片/次,1次/d;研究组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片/次,1次/d。两组均治疗7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hs-CR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血脂(LDL-C、TG、TC)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参照组LDL-C、TC、hs-CRP水平分别为(1.88±0.58)、(3.42±0.69)mmol/L、(2.39±0.70)mg/L,研究组分别为(1.46±0.30)、(3.01±0.70)mmol/L、(1.84±0.60)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均有显著效果,但瑞舒伐他汀调节血脂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将90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口服)45例和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时hs-CRP、Fbg及vWF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hs-CRP、Fbg及vW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Fbg及vW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hs-CRP、Fbg及vWF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1.62±7.12)mg/L比(15.58±8.19)mg/L;(4.11±0.70)g/L比(4.74±0.88)g/L;(169.4±22.4)%比(181.4±25.3)%](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降低ACS患者hs-CRP、Fbg及vWF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10 mg和辛伐他汀20 mg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藏族患者降脂疗效和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藏族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和辛伐他汀20mg组,每组35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白细胞(WBC)计数、空腹血糖(FBG)和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TC、LDL-C、Apo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组治疗后4周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9±0.63) mmol/L比(1.95±1.62) mmol/L,P<0.05],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4周TG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0.32)nnol/L比(1.93±0.83) mmol/L,P>0.05]。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10mg组hs-CRP水平降低幅度大于辛伐他汀20mg组(40.51%比3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s-CRP水平的降低独立于降脂效果,仅与他汀种类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0.384,P=0.022)。结论 辛伐他汀20 mg对于血清TC和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与阿托伐他汀10 mg相当,两种他汀类药物均可降低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疗效略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杨婧  杜万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86-168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及hs-CR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TC、TG、LDL-C、hs-CRP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的TC、TG、LDL-C、hs-CRP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各指标及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使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LDL-C、hs-CRP下降,HDL-C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氟伐他汀对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UAP病人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氟伐他汀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UAP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2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每晚睡前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水平。[结果]①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hs-CRP和IL-18水平却有所下降(P﹤0.05)。②治疗2周后,氟伐他汀组患者的TG无明显变化,但是TC、LDL-C、hs-CRP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hs-CRP和IL-18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在改善UAP患者血脂浓度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hs-CRP和IL-18浓度,减轻UAP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59例。瑞舒伐他汀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 mg/次,l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g/次,l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给药21 d。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TC、TG、LDL-C、HDL-C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TG、LDL-C、HDL-C分别为(4.06±0.35)、(1.59±0.93)、(2.37±0.24)、(1.53±0.24)、(4.53±0.28)、(1.84±0.26)、(2.69±0.26)、(1.36±0.27)mmol/L,与治疗前的(6.61±0.83)、(2.73±0.65)、(4.12±0.33)、(1.36±0.66)、(6.63±0.82)、(2.74±0.57)、(4.13±0.34)、(1.37±0.68)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实践过程中,与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调脂效果更好,临床整体治疗效果更佳,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51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开放性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26例),瑞舒伐他汀10 mg,1/d和西洛他唑50 rg,2/d;治疗组(25例),瑞舒伐他汀10 mg,1/d,2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血常规、心电图等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TC 、TG、LDL-C 、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显著上升(P<0.01),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出现轻中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西洛他唑联合应用可增强调脂疗效及控制hs-CRP的水平,较同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效果更佳,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小,未见明显肝功损害及凝血机制异常改变,适合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透析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1例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6例)和非阿托伐他汀组(25例).治疗12周后检查总胆崮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设2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较治疗前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分别为(4.98±1.22)mmol/L比(6.02±1.44)mmol/L、(1.27±0.66)mmol/L比(1.63±0.87)mmol/L、(2.11±0.49)mmol/L比(2.92±0.71)mmol/L],HDL-C明显上升[(1.31±0.34)mmol/L比(0.97±0.26)mmol/L];hs-CRP和IL-6、TNF-α显著降低[分别为(4.14±1.21)mg/L比(6.81±1.63)mg/L、(7.53±6.12)ng/L比(12.89±4.32)ng/L、(16.37±7.46)ng/L比(28.52±10.14)ng/L],且与非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存在高血脂和微炎性反应状态,二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透析患者具有较好的凋脂作用,也可以使腹膜透析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朱继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82-2383,238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心血管内科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于介入手术治疗前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3~7d,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同时两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瑞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瑞伐他汀10mg,每日1次,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介入术后再狭窄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入院时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测一次。结果 (1)治疗后复查冠脉造影,瑞舒伐他汀组再狭窄率为3.33%(2例),对照组为13.33%(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14.2±6.8vs13.9±7.0pg/ml),(6.2±1.5vs6.1±1.7mg/L),(48.1±15.8vs47.8±16.0μmol/L)和(82.0±9.1vs82.1±8.9ng/L);治疗后,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6.8±2.5vs9.2±3.6pg/ml),(4.1±1.2vs5.8±1.7mg/L),(63.2±17.6vs47.6±15.9μmol/L)和(61.6±9.5vs80.5±9.3ng/L);瑞伐他汀组治疗后IL-6,hs-CRP,NO和ET-1水平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介入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 68例早期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胱抑素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U)、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 2-MG)]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胱抑素C、UAER、MAU、α1-MG、β2-MG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4.32±1.26) mmol/L比(5.65±1.38) mmol/L,( 1.67±0.64) mmol/L比(2.53±0.96) mmol/L,( 1.29±0.38) mg/L比(1.74±0.51)mg/L,(61.09±18.45)μg/min比(86.42±21.34)μg/min,(5.73±4.81) mg/L比(23.16±9.73) mg/L,( 1.41±1.21) mg/L比(4.76±1.24) mg/L,(1.21±0.13) mg/L比(2.58±0.26) mg/L](P<0.01或<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血清胱抑素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ER、MAU、α1-MG、β2-M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下降程度不及观察组(P< 0.05或<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水平,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OPD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疗程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Ⅱ-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分别为(51.08±7.80)、(75.09±8.03)μU/L和(7.13±0.89)、(4.51±0.61)μmol/L,对照组分别为(52.12±7.31)、(65.16±8.01)μU/L和(7.11±0.87)、(6.21±0.78)μmol/L,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或<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 6、IL-8、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 18.25±7.24)ng/L比(29.02±6.70) ng/L、( 115.28±13.76) ng/L比(148.99±16.61)ng/L、(20.43±3.92) ng/L 比(32.32±8.18)ng/L](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5.25±7.55) ng/L比(28.82±7.54) ng/L、( 136.27±12.97) ng/L比(150.21±17.52) ng/L、(28.43±3.92) ng/L比(32.56±8.78) ng/L](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可改善COPD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和减轻炎性反应,为COPD的治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138例非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10 mg,1次/晚。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3和6月后血清 hs-CRP 和RDW,以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4.13±1.12) mg/L vs.(2.36±1.37)mg/L,P〈0.05];RDW也显著高于正常人[(13.9±1.2)% vs.(12.7±0.9)%,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1月后 hs-CRP显著降低[(4.13±1.23)mg/L vs.(3.12±1.36)mg/L,P〈0.05],3个月后RDW也显著降低[(13.8±1.4)%vs.(13.0±1.5)%,P〈0.05],常规治疗组6个月观察期内 hs-CRP和 RDW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存在着慢性炎症反应和 RDW升高,瑞舒伐他汀治疗降低了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显著降低了 RDW。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糖尿病肾病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基本资料,并检测三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氧(ROS)水平、HO-1mRNA水平、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中,血清MDA水平分别为(14.23±5.07)nmoL/ml、(24.90±7.12)nmol/ml、(43.83-i-16.97)nmot/ml,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22,P〈0.01);PBMC的ROS水平分别为113.18±58.59、364.54±88.67、524.35±162.51,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69,P〈0.01);HO.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84±9.98、36.72±15.85、58.1±15.93,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02,P〈0.01)。HO-1mRNA的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与MDA水平均呈正相关(r=0.407,0.429,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糖尿病非肾病患者相比处于更严重的氧化应激状态并诱导的HO-1代偿性增高。提高HO-1表达将可能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葡糖胺聚糖(GAGs)对糖尿病肾病(DN)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60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mg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AGs组。所检测指标包括UAER、ET、NO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ET;采用酶法高密度测定(ELASAI)NO。结果对照组UAER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GAGs组治疗前后UA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UAER下降26、31%。对照组ET和NO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GAGs组治疗后较治疗前ET下降5.91%,NO升高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ER与ET呈正相关(r=0.8391,P〈0.01);与NO呈负相关(r=-0.8725,P〈0.01)。结论GAGs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期2型DN患者的UAER,升高血清NO,降低E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者(发作组)、26例缓解者(缓解组)及1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诱导痰中PAI-1、t-PA、u-PA和u-PAR的含量,同期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并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组和缓解组诱导痰PAI-1、u-PAR 含量[分别为(23.32±21.64)、(0.766±0.272)μg/L和(17.23±9.40)、(0.700±0.271)μg/L]较对照组[(5.99±5.04)、(0.516±0.197)μg/L]均明显升高(P<0.05).而三组诱导痰uPA、t-PA 含量[分别为(0.287±0.235)、(7.68±3.46)μg/L,(0.251±0.276)、(9.88±4.68)μg/L,(0.239±0.322)、(10.35±7.47)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FEV,%pred 呈负相关(r=0.756,P<0.01).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病程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 PAI-1、u-PAR参与了哮喘气道慢性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酶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急性期患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8例MP肺炎患儿(MP肺炎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以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MP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AST(37.18±6.15)U/L、LDH(294.10±46.20)U/L、CK.MB(84.50±13.70)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10.50)、(140.50±76.21)、(19.50±4.1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肺炎组恢复期血清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但CK-MB[(27.80±8.40)U/L]、LDH[(189.50±69.73)U/L]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MP肺炎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K-MB作为MP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MP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复方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Ⅳ型胶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Ⅳ型胶原(IV-C)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葛根素治疗组(10只)、维生素C治疗组(10只)、维生素C和葛根素联合治疗组(10只).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Ⅳ-C、24 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Ⅳ-C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Ⅳ-Cα1基因表达.结果 (1)4个糖尿病大鼠模型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2)葛根素和维生素C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葛根素治疗组、维生素C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尿素氮[(8.68±0.43)、(7.98±0.47)和(5.76±0.82)μmol/L]、血肌酐[(74.68±8.20)、(75.52±7.98)和(58.66±6.65)mmol/L]、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18.40±0.37)、(17.24±0.30)和(9.97±1.27)mg/24 h×10-3];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0.59±0.21)、(0.61±0.14)和(0.69±0.32)ml/min];Ⅳ-C、[(111.56±14.61),吸光度显著下调(110.78±9.69)和(95.44±9.97)].结论 复方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Ⅳ-C的表达,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4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分别为(47.89±6.93)、(49.12±5.54) m/s和(43.69±4.97)、(42.35±5.14) m/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分别为(41.15±4.36)、( 39.89±3.67) m/s和(37.57±3.08)、(36.56±2.81) 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