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9例外科腹腔感染和24例非腹腔感染患者,依据腹腔感染范围不同,分为无感染组24例,局部感染组38例和弥漫性感染组31例,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第3天的体温(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血清PCT、TNF-α、CRP和IL-6的水平,分析其与WBC的相关性。结果弥漫性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入院时T、WBC、N%、CRP、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弥漫性腹腔感染组TNF-α和IL-6表达高于局部感染组;弥漫性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无感染组比较,PCT表达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3天后,两组感染患者T、WBC、N%、CRP、TNF-α、PCT和IL-6表达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弥漫性感染组TNF-α、PCT和IL-6水平仍高于局部感染组。PCT、TNF-α、CRP、IL-6与WBC均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TNF-α、CRP和IL-6均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外科腹腔感染,与CRP和WBC相比,PCT、TNF-α和IL-6检测更有助于评估腹腔感染严重程度,对抗菌药物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糖尿病肾病(DN)与非DN患者炎性因子清除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DN患者3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N-LFHD组和DN-HDF组,每组19例;非DN患者38例,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DN-LFHD组和非DN-HDF 组,每组19例.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蛋白水平.结果 各组治疗前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DN-LFHD组、非DN-LFHD组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N-HDF组、非DN-HDF组患者 CRP、IL-6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HDF组、非DN-HDF 组患者治疗12周后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与DN-LFHD 组、非DN-LFHD 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30.95±7.12)g/L,明显低于非DN患者的(36.78±3.21)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轻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7.37%( 18/38),严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63%(1/38).血清CR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 HDF 相对LFHD 可以显著降低DN与非DN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UAP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及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 并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IL-6、IL-8及TNF-α水平有助于AC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 h)32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40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RP、TNF-α、IL-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RP、TNF-α、IL-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白蛋白尿和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的CRP、IL-6、TNF-α增高,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他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MPP患儿80例为观察组,予以吉他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选取60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和G-CSF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RP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6、IL-8、IL-10、TNF-α、G-CSF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3、6.082、5.654、6.378、11.243、10.624,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血清TNF-α、G-CSF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天,血清IL-6、IL-8、IL-10、TNF-α、G-CSF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天血清IL-6、IL-8、IL-10和CRP水平均较治疗第3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6、IL-8、IL-10、TNF-α、G-CSF和CRP等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作为小儿MPP诊断、病情评估、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吉他霉素治疗小儿MPP在改善患儿症状、体征的同时,对上述相关炎症细胞因子也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与炎症指标的关系及 血清NGAL水平对判断微炎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从2010年10月开始纳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150例,同时纳入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人口学资料、相关的临床和生化学资料及血清NGAL、CRP、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NF-α、IL-6、IL-1等情况,做血清NAGL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其血清NGAL水平为(445.45±50.34)ng/ml,健康对照人群为(50.02±6.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炎症组患者,血清NGAL水平、TNF-α、IL-6、IL-1、铁蛋白较无微炎症组患者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CRP、TNF-α、IL-6、TSAT等指标均有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IL-1及铁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NGAL与CRP、TSAT、TNF-α、IL-6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某些炎性因子的不同影响,为临床选用适宜的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40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40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小组固定成员实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的变化以及IL-6、TNF-α、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前比较,WBC、NE%、IL-6、TNF-α及CRP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2 h LC组WBC和NE%水平均显著低于OC组(P0.05),LC组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OC组(P0.05)。结论LC引起机体炎症反应较轻,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喻莉  万安琪  王美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82-3183,3185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8月,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78例给予血栓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TNF-α、IL-6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TNF-α、IL-6和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中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50例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和26例健康新生儿的血清 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水平在不同出血量组之间IL-6、TNF-α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水平在不同出血量组部位之间IL-6、TNF-α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 可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相关信息,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CT、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WBC)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痰培养阳性131例(阳性组)、阴性174例(阴性组)。PCT和CRP水平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WBC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RP与WBC检测(P0.05),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CRP与WBC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IL-6检测灵敏度是4项指标中最高的,但特异度是4项指标中最低的,严重影响诊断的准确度。结论采用PCT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CRP、WBC和IL-6的价值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变化率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肺炎患者98例,重症肺炎组50例,轻症肺炎组48例.动态观察其血清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的变化情况.记录重症肺炎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比率及病死率.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19.8±21.6)μg/比(1.5±0.8) μg/L,(34.3±13.1) ng/L比(11.5±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IL-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随着病情被有效控制而迅速下降,WBC、CRP及IL-6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RP下降幅度(10.3±7.8)%,IL-6下降幅度(12.4±6.9)%,PCT下降幅度(43.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炎性指标WBC、CRP及IL-6而言,PCT更能协助对感染的诊断,且其变化率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89例AMI患者(AMI组)和100例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cTnⅠ、Mb、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cTnⅠ、Mb、CK-MB水平分别为(8.15±3.26)μ g/L、(478.45±96.87)μg/L和(128.17±53.26) U/L,而对照组分别为(0.03±0.02)μg/L、(21.61±9.38)μg/L和(9.53±2.94) U/L,AMI组cTnⅠ、Mb、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nⅠ、Mb、CK-MB检测AMI的敏感度分别为95.5%( 85/89)、97.8%( 87/89)和87.6%( 78/89),特异度分别为98.0%(98/100)、82.0%( 82/100)和94.0%(94/100)。结论 cTnⅠ、Mb和CK-MB水平在老年AMI患者中明显升高,其中cTnⅠ在诊断AMI时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连续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6例AMI患者在发病后30 min、1h、2h、4h、6h及12 h血浆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水平,比较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MI的准确率。结果 AMI发病时间≤6 h,H-FABP诊断AMI的准确率[95.7% (44/46)]明显高于cTnⅠ[65.2%(30/46)]和CK-MB [41.3%(1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AMI发病后4h即显著升高,cTnⅠ在AMI发病后6h显著升高,CK-MB在AMI发病后12h显著升高。结论 H-FABP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温(T)、呼吸(RR)、心率(HR)、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R、HR、WB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血浆CRP、PCT、ALT、TBIL、DBIL、Cr、BUN、LDH、CK-MB、PT、APTT、D-D、IL-6、TNF-α、NSE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FIB、IL-10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乌司他丁组除Cr、BUN外,上述其余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ICU收治的62例确诊重症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10和CRP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CD4+/CD8+和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0、CRP水平显著降低[(64.4±13.5) ng/L比(96.1 ±22.1) ng/L,(153.8 ±23.8) ng/L比(180.1 ±21.7) ng/L,(73.8±13.8) ng/L比(101.1±11.7)ng/L,(53.7±18.8) mg/L比(91.3±32.8) mg/L,P< 0.05],而外周血CD4+、CD8+、CD4+/CD8+升高(0.311±0.021比0.424±0.035,0.201±0.017比0.238±0.038,1.78±0.21比1.56±0.18,P< 0.05 ),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上调[(38.4±11.5)%比(18.1±12.1)%,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常规生化检查及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方法选择儋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EV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67例,重症型53例。另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健康体检小儿6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WBC计数、CRP、IL-2、IL-4、IL-6、IL-10和IFN-γ含量分别为(12.01±1.24)×10^9/L、(10.83±2.45)mg/L、(10.83±1.24)pg/ml、(11.43±1.46)pg/ml、(34.39±5.46)pg/ml、(10.32±2.41)pg/ml、(4.83±0.97)p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WBC计数、CRP、IL-2、IL-4、IL-6、IL-10和IFN-γ含量高于普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WBC计数和CRP水平升高,且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和IFN-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对代谢综合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同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实验开始前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和健康成人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WBC)计数等证实代谢综合征存在微炎症状态,随后进行治疗研究,对照组予饮食、运动、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一般治疗,实验组在饮食、运动、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在观察治疗期间未服用噻唑脘二酮类药物和他丁类等影响微炎症指标的药物,3个月后复查2组的微炎症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MS患者CRP、IL-6、TNF-α及WBC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复方丹参片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CRP、IL-6、TNF-α及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S存在微炎症状态,复方丹参片对SM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短程抗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儿运用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检测指导治疗,对照组患儿运用常规经验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儿为87.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0 ~22.091,P<0.05);白细胞计数(WBC)值在治疗前五天时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结束时恢复至正常水平(t=11.413 ~6.059,均P<0.05);C反应蛋白(CRP)值在治疗第三天时升高,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71 ~ 17.276,均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57、5.286、10.357,均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抗生素治疗方案的调整,并对短程抗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面膜CD14(m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重症脓毒症患者35例(病例组)和健康志愿者15例(对照组).于入院后第1、3、5天检测其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浓度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结果 病例组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分别为(2.61±1.59)%、( 10.25±5.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7±1.53)%、(59.28±14.76)%,血清TNF-α、IL-10浓度分别为(96.66±45.38)、( 149.79±77.15)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2±0.00)、(5.67±2.1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病例组患者死亡10例,存活25例,28d病死率28.6%(10/3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及SOFA评分、APACHEⅡ在入院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存活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明显高于死亡患者[(5.12±2.03)%比(2.75±0.67)%;(35.12±9.29)%比(13.06±5.87)% ](P< 0.01或<0.05),SOFA评分、APACHEⅡ明显低于死亡患者[(4.48±1.71)分比(10.70±3.16)分;(9.36±5.57)分比(25.60±10.88)分](P<0.01),而两者血清TNF-α、IL-10浓度在入院后第1、3、5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清TNF-α、IL-10浓度在入院后5d内的动态变化不能反映患者疾病的演变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