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1例,采用随机性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联合治疗组采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液学指标情况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7%,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9例,分为脑卒中组(34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比率、脂蛋白(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CRP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透析后脑卒中组的SBP、DBP及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透析后,脑卒中组的SBP、DBP及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55.6%(10/18)]显著高于脑梗死患者[37.5%(6/16)](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卒中可能是多个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措施治疗原并发疾病,保证透析安全,控制微炎性反应状态发展,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丽英 《中国保健》2008,16(5):233-235
目的:研究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根据结果分为抑郁组33例及非抑郁组28例.比较2组患者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4.1%;治疗不依从率为85.24%;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在总不依从性及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评分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依从性较差,抑郁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项因素,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方案中应包括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接诊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低血压、感染、血量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失衡综合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医院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干预6个月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透析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性血液透析组和间歇性血液透析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均采集静脉血进行肾功能的检查,在透析治疗前、中、后时段每隔2h进行心率、血压的实时检测,并记录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在透析结束时进行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评分(APACHEⅡ).结果 连续性血液透析组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组在每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92±0.34)、(3.87±1.22)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性血液透析组和间歇性血液透析组在每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38±2.36)、(3.74±3.38)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性血液透析组和间歇性血液透析组尿量达到600 ml/24 h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43±5.28)、(22.92±8.43)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连续性血液透析组APACHEⅡ评分[(17.3±4.36)分]明显低于间歇性血液透析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透析方法治疗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PD)与间歇性血液透析(HD)治疗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按透析方法不同分为PD组(24例)和HD组(2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PD组血尿素氮透析前(31.05±15.01)mmol/L,透析后第10天(13.23±3.86)mmol/L,HD组血尿素氮透析前(34.80±13.36)mmol/L,透析后第10天(14.65±4.02)mmol/L.PD组血肌酐透析前(465.55±135.31)μ mol/L,透析后第10天(176.25±91.31)μmol/L,HD组血肌酐透析前(495.33±107.25)μmol/L,透析后第10天(207.85±93.24)μmol/L.两组透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发生并发症(低血压、心力衰竭、再次出血、严重感染)4例次,HD组为11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平均住院费用PD组(863.25±153.78)元,HD组为(1054.45±237.2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PD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衰竭患者78例,比较透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肌酐清除率(SCr)、尿素氮(BUN)、血钾(K+)和血糖(Glu)水平,统计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分析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的SCr、BUN、K+和Glu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名患者共透析400次,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15.00%,最低为3.7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虽然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等情况,但能够通过针对性干预进行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白质疏松症(LA)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分为LA组和非LA组,选择可能与LA有关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A组年龄、透析时间、LDL-C、CRP与非L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与非LA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龄、透析时间、CRP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A的发生可能与高龄、高透析时间、高水平的CRP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照组采用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比较两组透析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其疗效优于单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行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3次,4~5 h/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8个月,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7.4%)和功能障碍发生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7.0%,34.8%),动静脉内瘘的中位使用时间(大于20个月)较对照组(20个月)显著延长,生活质量三项指标健康指数(6.6±3.34)、情绪指数(39.7±7.62)和心理指数(4.6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15.34±4.26,60.51±8.51,9.42±2.2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 N)患者与非糖尿病肾病(N D N)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科于2 0 1 4年1-1 2月期间收治的1 0 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 N组)与非糖尿病肾病组(N D N组)各5 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期间,D N组共发生低血压2 2例、低血糖1 6例、肌肉痉挛4例、失衡综合征7例、心跳骤停2例;N D N组发生低血压9例、低血糖6例,肌肉痉挛1例,失衡综合征1例;D N组均明显高于N D 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2)D N组发生高血压4 1例、心血管病变2 6例、感染1 1例、肾性骨病1 0例、眼底出血1例;N D N组发生高血压3 0例、心血管病变2 1例、感染4例、肾性骨病3例、眼底出血1例;除眼底出血外,D N组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 D 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D N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 D N组患者,因此要加强D N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钙磷代谢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BN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行MHD的患者112例,根据心胸比值分为血液透析充分组(A组,63例,心胸比值<0.5)及血液透析不充分组(B组,49例,心胸比值≥0.5),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结束时、透析后4h、透析后24h血浆NT-BNP水平的变化,检查透析前后校正后下腔静脉宽度(VCD),并对透析后的血浆NT-BNP水平与心胸比值、校正后VC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组透析前NT-BNP分别为(13 808±7611)、(25 573±844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结束时两组NT-BNP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4h两组NT-BNP均显著下降(P<0.01),透析后4h两组NT-BNP分别为(8256±6611)、(21 320±6828) ng/L,B组NT-BNP显著高于A组(P<0.01).透析后24 h,A组NT-BNP仍处于较低水平,但B组NT-BNP再次呈上升趋势.透析前,两组校正后V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校正后VCD均较透析前下降,但A组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BNP水平与心胸比值、校正后V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462,P< 0.01;r =0.513,P<0.01).结论 血浆NT-BN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HD患者的容量负荷及尿素清除指数,可更为全面地评价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末期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的42例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并进行观察监测其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透析并发症主要为低血糖与低血压,2年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与严重感染,其死亡患者首次透析肾功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指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DN末期患者应透析应及早进行,并积极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及减少感染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预防低血糖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中抽取的5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7月,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入选2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32.14%),组间数据经比较后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 根据透析频率将5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19例,每周透析3次;B组15例,每周透析2次;C组19例,每2周透析3次.记录透析1年内三组感染发生情况及死亡例数.结果 三组共发生感染62例次,A组17例次,B组18例次,C组27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5例次(56.45%)、血管通路14例次(22.58%)、尿路8例次(12.90%)和消化道5例次(8.06%).三组共死亡8例,病死率15.09%(8/53).A组死亡1例,B组死亡1例,C组死亡6例.三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5).结论 透析频率低于2次/周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应调整透析方案,增加透析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5例,分析低血压发生率与原发性疾病类型、患者年龄、超滤量以及PTH值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疾病为糖尿病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原发性疾病患者(P〈0.05);患者年龄大小与低血压发生率为正相关,36岁以上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患者(p〈0.05);透析期间体重的增加和低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随着超滤量的升高,低血压发生率上升尤为显著,表面两者为正相关性(P〈0.05);所选患者中共有7名患者PTH值大于500Pg/ml,这些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PTH值〈500Pg/mL的患者(P〈O.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与患者年龄、超滤量及PTH值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较其它原发性疾病更高。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工企医刊》2015,(2):1324-1325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护理策略。方法对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组)和24例非糖尿病终末肾患者(对照组)维持透析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在透析过程中治疗组患者低血糖、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经过积极治疗护理,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糖尿病肾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较多,加强监护,早期预防,及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是提高透析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因,以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腹膜炎发生情况、病因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腹膜炎发生率为58个月/例次,平均0.21例次/年.39例次腹膜炎因操作不规范引起24例次,占61.5%.白蛋白(Alb)≤30 g/L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64.7%(11/17),显著高于Alb>30 g/L患者的27.9%(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24.5%(13/53),显著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居环境较好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15.5%(9/58),显著低于家居环境较差患者的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腹膜炎发生率28.6%(4/14),与非糖尿病患者的37.5%(24/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病因.营养状况好、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居环境较好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低.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可使腹膜炎发生率相似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