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临床与影像的关系。方法对150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其与临床关系。结果150例患者中,134例发现动脉狭窄,颅内动脉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6.0%,59.3%),在〈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为47.6%,高于单纯颅外动脉、颅内-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26.9%,19.1%),侧枝循环建立53.9%,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2.9%,颅内.外狭窄或闭塞31.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32.2%),侧枝循环建立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病因与颅内血管的侧枝循环有关。结论DSA检查是TIA的重要病因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12例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颅内动脉及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 DSA显示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狭窄或闭塞均以颅内动脉为主[分别占59.57%(56/94)和61.90%(26/42)];而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为主(68.75%,22/3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以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为主(61.70%,29/47).结论 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是脑梗死(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动脉颅内段、颅外段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16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53例(32.32%),动脉硬化性改变23例(14.02%),血管狭窄或闭塞84例(51.22%),非动脉硬化性改变(烟雾病)4例(2.44%).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段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段血管狭窄为主.结论 颅内段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段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研究后循环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院内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并行DSA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全脑血管的病变性质、程度、范围特点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88.89%)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共有37处颅内外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22例(81.48%),颈内动脉系统狭窄5例(18.52%),椎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均狭窄2例(7.41%),DSA正常2例(7.41%),单处血管狭窄11例(45.83%),≥2处血管狭窄13例(48.15%)。颅内外动脉轻度狭窄23处(62.16%),中度狭窄7处(18.92%),重度狭窄5处(13.51%),完全闭塞2处(5.41%)。椎动脉狭窄29处(78.38%),颈总动脉狭窄3处(8.11%),锁骨下动脉狭窄1处(2.70%),大脑前动脉狭窄1处(2.70%),大脑后动脉狭窄2处(5.41%),小脑后下动脉狭窄1处(2.70%)。结论 :DSA虽是有创性检查,如无禁忌证,还是建议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全脑DSA,以明确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判断预后,为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扫描血管成像对TIA患者血管综合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TIA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伴颅外颈动脉狭窄16例(4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3例(36%),单纯颅外动脉狭窄7例(19%)。36例TIA患者所累及血管中,轻度狭窄5例,中-重度狭窄甚至闭塞31例。共有26支血管发现斑块,其中软斑块4处,中等斑块8处,钙化斑块6处,混合斑块8处。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联合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准确显示TIA血管病变发生的部位、类型、程度,对TIA早期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探讨颈动脉狭窄与失语症发病的关系,推测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选择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0例脑梗死失语症且经头颅cT或MBI证实为左侧半球病变的患者,均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亚项利手评定和判断失语症类型.采用Frenc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评定.并对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利手评定均为右利手,8例运动性失语,1例感觉性失语.1例混合性失语.Frenchy构音障碍评定均无构音障碍.超声检查8例患者左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处于低灌注状态;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例左侧颈内动脉窦部斑块形成.10例患者中5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与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一致.结论 颈动脉系统中.重度狭窄或闭塞,使颅内动脉灌注压下降,狭窄远端血流速度减低,语言中枢的低血流灌注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诊治的疑似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中选出133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分析TCD对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中DSA共检出128条狭窄血管,TCD共检出123条狭窄血管,TCD与DS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6.72%,其中大脑中动脉符合率为89.74%,颈内动脉的符合率为85.0%,椎动脉的符合率为75.76%,基底动脉的符合率为94.44%。TCD与DSA检查对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为92.79%,其中,闭塞与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均为100.0%,中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2.31%,轻度狭窄的符合率为81.82%。结论:颅内多普勒检查在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能准确观察大脑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测量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能早期检出颅内动脉狭窄,且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性好,可作为颅内血管狭窄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61例,根据发作频率分为频发组和非频发组,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2组患者狭窄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率。结果:(1)61例中85.2%(52/61)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频发组92.3%(36/39),非频发组72.7%(16/2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O.05);(2)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58.3%(28/48),而颅内动脉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47.1%(32/68),颅内、外动脉狭窄比约为1.42:1(68/48);(3)频发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76.9%(30/39),非频发组40.9%(9/2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内一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频发TIA的患者应积极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89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血管造影检查(DSA)、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经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同时依据头颅DSA检查结果当作诊断的金标准。结果 89例患者中颅内血管异常66例(74.2%),其中22例合并存在颅外血管异常。TCD检查总条数340,DSA检查总条数436;颅外血管异常54例(60.7%),经动脉超声出现病变血管总条数300条,DSA总条数424条;两种检查方法检查出颅内血管异常患者85例,共检查出异常血管640条,DSA检查出异常血管860条。结论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经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有效提升颅内血管病变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因颅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轻度狭窄且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测颅外颈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CD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是闭塞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观察者进行床头TCD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TCD对不同类型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其中,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最高,最高达92.9%,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准确率为70.6%,且TCD能够显示某些DSA不能提供的血流信号,如盗血和栓子雨的形成。结论:与DSA比较,TCD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是闭塞的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对于颈内动脉系统,同时TCD能提供DSA所不具备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辅助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9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3d内先后行TCD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检查,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以CTA为诊断标准,确定ICA颅内段狭窄的血管条数,然后对CTA证实ICA颅内段狭窄的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计算TCD诊断不同程度ICA颅内段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并分析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 (1)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病例,TCD敏感性是81.3%,特异性是94.3%,阳性预测值是70.9%,阴性预测值96.7%,准确度92.4%。(2)侧支循环开放,重度狭窄患者75.8%存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未见侧支循环开放病例。(3)对诊断ICA颅内段狭窄,TCD与CT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对ICA颅内段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作为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黄莹  张森  薛淑恒 《中国校医》2021,35(12):929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侧支循环建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患者175例,所有患者均行DS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以DSA检查为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金标准”,分析DSA及经颅超声检查结果,另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外侧支开放诊断价值及颅外段病变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DSA共检出前交通动脉开放125例,后交通动脉开放88例,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76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前交通动脉开放86例,后交通动脉开放98例,颈内外侧支开放74例。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前交通动脉诊断中灵敏度为64.8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72.00%、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率为35.20%;后交通动脉诊断中灵敏度为89.77%、特异度为78.16%、准确度为84.00%、假阳性率为21.84%、假阴性率为10.23%;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诊断中灵敏度为88.16%、特异度为92.93%、准确度为90.86%、假阳性率为7.07%、假阴性率为11.84%;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有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轻中度狭窄者,而轻中度狭窄者无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重度狭窄或闭塞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6,P=0.002)。结论 经颅多普勒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侧支循环建立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将其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普勒(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TCD作为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及评估侧支循环,已得到临床循证医学的充分肯定(证据级别:Ⅱ类;推荐强度:B级)。正常状态下,脑底动脉存在着较大的血管性侧支循环通路(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颅外与颅内动脉分支间,颅外动脉分支间,颅内动脉分支间,软脑膜的皮质支间,皮质内穿支动脉间和硬脑膜与软脑膜动脉间也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吻合血管。平时血液压力平衡时处于关闭状态。一旦某支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就会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即病变血管内血液压力差明显增大,血管性侧支通路和吻合血管增粗开放,使病变血管供应的脑组织的缺血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偿,保证大脑的血供。  相似文献   

16.
赵伟丽  崔其福  芦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61-1763,1767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变化,探讨踝臂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行经颅多普勒(TCD)、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核磁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分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液学指标,并测量身高、体重、上肢及下肢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ABI。结果①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组间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05)。②ABI值在颅外动脉狭窄各组间比较,重度狭窄组和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和重度动脉狭窄组呈负相关(r=-0.673,P﹤0.05)。③ABI值在不同病变支数各组间比较,3支及以上狭窄组和无狭窄组、1支、2支狭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和3支及以上动脉狭窄组呈负相关(r=-0.747,P﹤0.05)。结论 ABI和颅内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和重度颅外动脉狭窄呈负相关,和3支及以上动脉狭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建栋 《工企医刊》2008,21(6):11-1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频率与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96例病人,经药物治疗好转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频率与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结果:单次复发组共32例,其中颅外血管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2例。多次复发组共42例,其中颅外血管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10例。复发2组比较,血管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多次发作组(P〈0.05)。结论:颅外血管狭窄越严重,复发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郭悦 《现代保健》2013,(6):95-96
目的:探讨彩超(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查经脑血管造影(DSA)验证后,对诊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临床筛查对可疑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85例,经颈动脉彩超(CDFI)检查并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判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结果:385例可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154例经DSA检测结果为:103例为颈内动脉狭窄,51例为颈内动脉闭塞,经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为:89例狭窄、65例闭塞,即CDFI与DSA有140例符合,经颅多普勒检查114例狭窄,40例闭塞,即TCD与DSA有143例符合,二者联合诊断315例.结论:颈动脉彩超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对于严重的狭窄或闭塞有一定的差异,经颅多普勒对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率,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CVUS、CTA及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检查中的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CVUS、CTA及MRA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DSA诊断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33例,闭塞2例;MRA诊断轻度18例(漏诊3例),中度33例(错诊轻度3例、重度1例),重度35例(错诊中度3例、闭塞1例),闭塞2例(错诊重度1例),MRA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6,P<0.001)。CVUS诊断轻度16例(错诊中度1例、重度4例),中度31例(错诊轻度5例、重度3例、闭塞1例),重度35例(错诊轻度4例、中度5例、闭塞1例),闭塞6例(错诊轻度1例、中度4例、重度1例),CVUS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97,P...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而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原因,约79%的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1].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2].现将我院64例脑梗死患者的数字DSA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