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疼痛度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对照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研究组予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分析两组疗效、疼痛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1月接诊的1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PFNA内固定)与对照组9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手术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手术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杨辉  巴黎  陈国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84-548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内固定术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情况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为(20.4±3.8)d,内固定组术后卧床时间为(60.0±13.5)d.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组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9.11%(13/68);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8% (7/90);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69.12%和93.0%.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在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要优先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临床手术案例探讨采用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3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骨科共收治8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28例,女61例。平均年龄(75. 25±2. 13)岁。骨折均为闭合性。均行择期(伤后至手术时间5~10 d)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手术。观察指标:手术效果(总有效率)及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0. 90±5. 47)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1. 57±3. 02) d。总有效率为96. 87%(86/89),其中显效70例,有效16例,其余3例为无效。2例泌尿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骨折移位,围术期总的并发症率为5. 62%(5/89)。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为(9. 23±2. 65)周,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 PFNA术式对老年骨质疏松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钢板固定这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和两种方法的适应症。方法 :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股骨近端钢板固定6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49例。结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风险小,术后恢复好,是手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51例60岁以上、合并重度骨质疏松(Singh指数Ⅲ级以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骨折分型采用Tronzo-Evan分型,骨质疏松程度评价采用影像学Singh指数评估.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抽取病例,髋关节置换组19例,采用改良Gibson切口,置入合适的髋关节或者人工股骨头假体;DHS组32例,采用髋外侧入路,置入DHS.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CPM机锻炼,术后3~7 d开始逐渐下床负重;DHS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2~10周后开始部分负重.结果 51例患者中4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40.5(28.1±11.9)个月.髋关节置换组19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8例(94.7%)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或良,1例差.DHS组28例获得随访,其中23例(82.1%)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或良;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开始负重时间为(8.3±4.2)d,DHS组为(43.6±1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短于DHS内固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内固定;可早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治疗后的心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心理学角度对比分析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6月期间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或股骨头置换术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具有完整资料的11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6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33例;对比3组术后随访的一般指标,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相比,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增高(P﹤0.05);3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SCL-90多项分值均高于老年常模,其中焦虑、恐怖、抑郁因子分及阳性项目均分较老年常模的相应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较内固定组的焦虑、抑郁检出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允许术后早期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且并发焦虑症,抑郁症的检出率较低,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并给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分析50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并在随访6个月后测定其的髋关节功能MSTS-93评分.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132.75±13.8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34.28±76.12)ml;平均住院时间(16.35±2.11)d.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MSTS-93评分优24例(48.0%)、良17例(34.0%)、中5例(10.0%)、差4例(8.0%),优良率为82.0%.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而通过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弋阳县人民医院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围术期死亡,骨折全愈合,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7.6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既往多采取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但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故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而髓内钉InterTAN则可避免上述不足,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进一步保证术后康复效果。本研究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联合采取抗骨质疏松和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4-01-2017-12-01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70例,依据患者就诊顺序依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且使对照组年龄、性别和骨折的临床特征构成与研究组接近,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量表评分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完全负重时间为(7.13±1.05)d,低于对照组的(9.48±1.19)d,t=8.760,P0.001;术中失血量为(221.04±44.63)mL,低于对照组的(244.77±50.36)mL,t=2.086,P=0.041;骨折愈合时间为(11.21±2.12)周,少于对照组的(14.49±2.33)周,t=6.160,P0.001。术后研究组Harris评分为(87.08±8.01)分,高于对照组的(76.47±7.15)分,t=5.846,P0.001;BI评分为(92.13±5.09)分,高于对照组的(83.64±6.19)分,t=6.268,P0.001。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4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41。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术中失血量、机体功能康复用时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4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性别、肥胖、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术中骨折复位、股骨头钉尖顶距(TAD)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43例患者获10个月至3年的随访并摄X线片复查.共有13例PFNA内固定失败.肥胖、不稳定性骨折、TAD≥25 mm及术中骨折复位欠佳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8.5%(12/141)、7.8%(12/153)、18.5%(5/27)、26.1%(6/23)]与不肥胖、稳定性骨折、TAD <25 mm及术中骨折复位良好患者[分别为1.0%(1/102)、1.1%(1/90)、3.7%(8/216)、3.2%(7/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肥胖、不稳定性骨折、TAD≥25 mm以及术中骨折复位欠佳是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选择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7日我们对1例肺功能严重下降的重症肺气肿患者进行了左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及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隆间骨折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评定疗效。结果:随访8个月至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80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髋关节活动功能80%(64/80)恢复到伤前水平,2例髋内翻畸形。动力髋螺钉无松动、移位或折断,已取出髋螺钉38例。结论:DHS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手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髋内翻等并发症少,术中满意复位。正确固定和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对股骨骨折的患者行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9月的86例股骨骨折,根据使用螺钉的种类分成两组,分别称作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都行内固定术,研究组使用防旋近端髓内钉,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在院治疗时间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在院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股骨骨折的患者而言,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都是较理想的治疗器材,防旋近端髓内钉在近期疗效方面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在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例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时间8~18个月,患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为(14.2±2.6)周,优良率92.8%。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具有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临床疗效好,适用于不同年龄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力髋部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动力髋部螺钉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外,治疗组疗效、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DHS与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DHS及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二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52例采用DHS(22例)或PFNA(30例)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3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PFNA组相对于DHS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 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12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及针对原发病治疗,其中7例行MPT(美法仑、甲泼尼龙、沙利度胺)方案化疗,3例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12例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2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75%(9/12).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1例13个月后局部复发,1年总生存率100%,2年总生存率83%,3年总生存率67%.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清除局部肿瘤病灶,重建功能,术后恢复快,缓解疼痛,为进一步综合治疗争取机会.术后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可促进新骨形成,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外科手术干预局部处理的同时应标本兼治,针对原发病多发性骨髓瘤积极治疗,降低肿瘤细胞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BHR)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病人共96例,其中PFNA内固定术组8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8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比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离床活动时间短,术中输血量少(P﹤0.01)。内固定组术后制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BHR组50例达到优级,20例达到良,优良率87.5%;PFNA组36例达到优级,20例达到良,优良率70%;术后1年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BHR组优良率高于于PFNA组(P﹤0.05)。[结论]BHR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是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应于骨质疏松性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