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都市3~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缺乏率,为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成都市每个区选择2所在园儿童数在200人以上幼儿园共10所,先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基础调查,在家长知情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维生素D的检测。所有检测在2013年4~6月间完成。结果 共有753例3~6岁儿童进行的维生素D的检测,血清25-(OH)D适宜水平183例,占24.3%,不足360例,占47.8%,缺乏207例,占27.5%。不同年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名儿童中 ,每天喝牛奶达到500mL的只占到11.6%, 75.8%的儿童近一个月内未服用任何钙及鱼肝油制剂;有33.5%儿童放学回家后户外活动时间达1 h。结论 成都市3~6岁儿童25-(OH)D缺乏率较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郑州市学龄前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指导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体检的0~6岁儿童25-(OH)D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及不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结果965例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3.32±14.06)ng/mL,缺乏与不足占44.04%。不同年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水平及充足率随儿童年龄增长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岁组最高,其次为6~11月龄。5岁组男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女童偏高(P<0.05),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儿童25-(OH)D水平比较,夏季组最高,秋季组次之,春季组和冬季组明显较低(P<0.01)。结论郑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比例较高,尤其2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令人堪忧。临床应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宣教,根据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用药,以降低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郑州中原区小学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分析影响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中原区小学的10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体质量的儿童维生素D水平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儿童中,血清25(OH)D水平的平均值为(70.15±8.96)nmol/L,其中维生素D不足占比最高,为56.20%,其次是维生素D充足,占比为30.30%,维生素D缺乏占比最低,为13.50%;6~9岁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10~12岁儿童,且6~9岁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98%)显著少于10~12岁儿童(7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童,且男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82%)显著少于女童(7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儿童,正常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肥胖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年龄、日照辐射、饮食均是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郑州中原区小学部分儿童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关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加强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0~14岁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为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 000例0~14岁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 25-(OH)D]水平。结果 25-(OH)D缺乏及不足者634例(63.4%);25-( OH) D水平充足者366例(36.6%)。0~1和1~2岁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最高, 2岁后儿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1)。0~7岁男、女童血清 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7~14岁组儿童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25-(OH)D水平夏>秋>春>冬, 冬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检出率为70.29%, 高于其他季节(P<0.05)。结论 0~14岁儿童 25-(OH)D平均水平低下, 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特别是在冬季和年长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0~6岁婴幼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收集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常规保健的824例0~6岁婴幼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结果:824例0~6岁要幼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69.52±57.09) nmol/L,其中充足组213例占25.85%,有73.66%的婴幼儿25-(OH)D处于较低水平(51.33%不足、19.42%缺乏、2.91%严重缺乏).0~6岁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区0~6岁要幼儿血清25-(OH)D水平普遍偏低,应重视婴幼儿血清25-(OH)D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诊断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婴幼儿20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25-(OH)D浓度检测。结果:204例0~3岁婴幼儿中,血清25-(OH)D较为足够99例,占48.6%;相对缺乏79例,占38.7%;缺乏26例,占12.7%,前两者占总人数的87.3%。血清25-(OH)D以2~3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5-(OH)D缺乏率较高,其中以2~3岁幼儿25-(OH)D血清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关系,为防治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广西融水县512名6~13岁儿童,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研究对象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6±0.41)ng/mL。血清25-(OH)D浓度与性别、身高、体重、BMI呈正相关(R2=0.046,P<0.05)。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2,P<0.05)。各年龄段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不同,13岁组血清25-(OH)D水平处于正常或充足状态的比例最高,占33.30%;而7岁组最低仅占3.20%,8~9岁组血清25-(OH)D缺乏者较多,分别占61.90%和44.70%。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学龄儿童BMI呈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210例有可疑VitD摄入不足病史和佝偻病的任何一个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的儿童进行佝偻病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竞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水平(25.463±7.772)ng/ml,不同年龄段血清25-(OH)D3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率24.8%,新生儿、早期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结论: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如南方地区,应重点加强孕母、早期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体检的390例0~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水平以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儿童骨密度,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研究中所有儿童的血清25-(OH) D平均浓度为(28. 93±3. 40) ng/ml,25-(OH) D不足/缺乏发生率为43. 3%(169/390),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并且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骨密度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相关分析显示儿童血清25-(OH) D不足/缺乏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血清25-(OH) D充足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P>0. 05)。结论 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佳,25-(OH) D不足/缺乏时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补充维生素D改善儿童骨骼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该地区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家幼儿园共351名3~6岁学龄前儿童(男:185名,女:166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测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并通过标准问卷获得相关影响因素数据。结果 受试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的平均水平为(28.14±6.70) 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为35例(10.0%),维生素D适宜水平(20~100 ng/ml)为316例(9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制剂补充频率低及大年龄组(≥6岁)是学龄前儿童25-(OH)D缺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年龄和维生素D制剂补充与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相关,大年龄组(≥6岁)儿童维生素D制剂补充率相对较低。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结合个体情况提高维生素D的补充率,同时增加儿童户外活动,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宜昌市夷陵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夷陵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来夷陵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0~6岁11656例儿童,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方法进行末梢血25-(OH)D 3水平检测。结果该区11656例儿童末梢血25-(OH)D 3水平为(29.35±7.59)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566例(4.86%),维生素D不足组6579例(56.44%),维生素D充足组4511例(38.70%)。1岁以内婴儿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幼儿组和学龄前组,3岁以后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46,P<0.05)。不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春季最高,冬季最低(χ2=504.007,P<0.05)。不同性别间儿童维生素D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0.841,P>0.05)。结论我区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大部分处于不足的状态,应增加该区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量,尤其加强学龄前组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及冬季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广州地区25 295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25 295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年龄、季节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收集2012年全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5 295例0~16周岁健康儿童25-(OH)D结果,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血清水平判断:维生素D严重缺乏(<12.5 nmol/L)、维生素D缺乏(12.5~37.5 nmol/L)、维生素D不足(37.5~50.0 nmol/L),分别各年龄组及各月份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广州地区25 295例儿童25-(OH)D平均水平72.41 nmol/L,无性别差异;无维生素D严重缺乏病例;25-(OH)D<50 nmol/L的比例为13.22%。儿童25-(OH)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与年龄呈正比;2012年1月份为全年最低水平,1~7月份25-(OH)D水平逐月上升, 8、9月份达到全年峰值,10~12月份逐月下降;各月份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在1月份为全年最高,全年最低值在9月份。 结论广州地区在冬春季节儿童维生素D营养水平较低,3周岁以上的儿童维生素D营养缺乏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外脏器受累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榆林市第一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8例MPP患儿分为肺外脏器受累组(n=56)和无肺外脏器受累组(n=102)。同时按照维生素D水平将患儿分为维生素D正常、不足和缺乏组,比较3组之间肺外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与无肺外脏器受累组比较,肺外脏器受累组热程较长、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较高,维生素E、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肺外脏器受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不足(OR=1.955,95%CI:1.479~4.233,P=0.006)或缺乏(OR=2.360,95%CI:1.687~8.125,P<0.001)是肺外脏器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预测肺外脏器受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45%和87.76%,最佳界限值为22.48 ng/ml。结论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增加了MPP患儿肺外脏器受累的风险,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以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与其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婴幼儿合理进行VitD的补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沈阳市妇婴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婴幼儿,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结果 2 381例婴幼儿25(OH)D总体平均水平为(36.73±18.75)ng/ml,其中25(OH)D水平严重缺乏组8例(0.34%)、缺乏组174例(7.31%)、不足组149例(6.55%)、正常组2 026例(85.09%)、过量组24例(1.01%);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1~3岁幼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冬季最高,春季最低。结论 沈阳地区0~3岁婴幼儿VitD的总体营养状况较好,但仍存在VitD缺乏及过量现象。应注重科学合理补充VitD,避免出现VitD不足、过量及中毒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儿童血25-(OH)D水平,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6年7月15日-2017年7月14日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体检的1岁半~6岁4 560名入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4 560名学龄前儿童血25-(OH)D平均水平为(101.57±31.56) nmol/L,VD缺乏及不足率为19.91%。1岁组儿童VD水平最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208.962,P<0.001)。4~6岁组儿童的VD缺乏及不足率明显高于1~3岁组(χ2=360.878,P<0.001)。冬春季节的缺乏及不足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χ2=82.739,P<0.001)。2岁后儿童VD补充剂使用率明显降低,超过50%的3岁及以上儿童不服用VD补充剂。结论 柳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冬春季节儿童VD水平较低,以4~6岁儿童VD缺乏及不足率较严重,建议长期合理补充VD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黔南州3~6岁农村布依族与苗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骨密度水平,并比较两民族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12月共收集1 147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589名)和苗族组(558名),两组按年龄均分为4个年龄组,3岁、4岁、5岁和6岁年龄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两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并对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两民族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查结果比较:布依族组589人中,严重缺乏3人(0.51%),缺乏7人(1.19%),不足187人(31.75%),充足392人(66.55%),中毒0人(0.00%);苗族组558人中,严重缺乏18人(3.23%),缺乏25人(4.48%),不足179人(32.08%),充足336人(60.22%),中毒0人(0.00%)。②两民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影响因素比较:布依族组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民族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3、BAP、PTH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民族骨发育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BMD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南州农村布依族与苗族3~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为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舟山海岛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4—8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和入托入园体检的0~6岁儿童共813名,取清晨空腹血,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离子电极法、磷钼酸紫外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水平。结果 813名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相对缺乏、合适水平和过量的分别为118(14.51%)、235(28.91%)、459(56.46%)和1名(0.12%)。男童和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87.37±38.42)nmol/L和(89.00±50.58)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男女血清钙水平分别为(2.39±0.12)mmol/L和(2.37±0.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男女血清磷水平分别为(1.74±0.08)mmol/L和(1.77±0.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1)。男女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都随着年龄增高而下降。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随年龄变化,2~6岁的儿童需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