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后颅窝开颅内外联合减压术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加后颅窝开颅单纯外减压术,观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随访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计分,观察组为(66.5±29.9)分,对照组为(42.1±26.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的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小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危重症,及时行后颅窝开颅内外联合减压术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观察组),并与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存活率(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47.62%)(χ2=3.98,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16.84±2.52)分]、BAI评分[(4.23±1.17)分]均较对照组[(9.01±2.85)分、(2.82±1.03)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21,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去骨瓣减压术,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及减压充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伴有脑室血肿的小脑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后,行后颅窝开颅小脑血肿清除并术中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脑室血肿的治疗方法。结果接受此治疗的15例患者存活13例,死亡2例。9例患者为术中一次性清除小脑及脑室血肿。4例患者为经术后脑室内注入尿激酶,3~5d内清除脑室内血肿。结论对于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患者先行侧脑室引流术,然后行后颅窝开颅小脑血肿清除术,同时放开留置的侧脑室外引流管,并通过此管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脑室内血肿,可以使大部分患者一次性清除脑内血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19例和B组17例。A组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B组行常规颞顶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病死率为15.8%低于B组的17.6%,重度残疾率为42.1%亦低于B组的52.9%(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一种有效的抢救手段,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例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后颅窝减压术组)和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结果 A组4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5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1例昏迷,评分为8分以下。B组7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3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随访9个月至5年,A组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部分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80.0%;B组4例症状明显改善,5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90.0%。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安全可靠、效果好,优于传统的后颅窝减压术。  相似文献   

6.
2004-05~2009-09我院收治4例大面积小脑梗死,采用脑室外引流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6~65岁,既往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房颤1例.发病至住院时间3~36h,4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眩晕、恶心、呕吐、共济障碍.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确诊,病变直径>4cm,左小脑半球3例,右小脑半球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系统出血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36采用经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 UK)脑室内纤溶治疗+腰椎穿刺引流,B组30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纤溶治疗。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病情预后,术后多次行头颅CT检查血肿影像学变化。结果脑室出血清除时间A组为(5.3±1.5)d,B组为(8.2±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0,P=0.000)。 A组有效率为83.3%(30/36),B组有效率为66.7%(20/30),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P=0.116)。结论脑室系统出血患者同时给予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纤溶治疗+腰椎穿刺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hiari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对Chiari A型采用充分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穿刺,软膜下吸除下疝的下半部小脑扁桃体,枕大池重建;对Chiari A型采用后颅窝减压。结果:35例患者术后按Tator结果评定,优24例、良7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结论:对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行后颅窝减压有效,应根据畸形特点采取相应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常规减压术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面积〉4cm)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均进行GCS评分、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梗死灶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监测脑血流情况。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脑梗死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流明显改善。14d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为16.6%。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面积小脑梗死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梗死早期应用枕下开颅减压,梗死液坏的脑组织清除术,治疗小脑梗死患者23例。1年后随访。结果手术全组7例治愈,10例生活自理,4例左侧肢体偏瘫,2例死亡。结论枕下开颅减压术是治疗早期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3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2.
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贵伟 《中国医药》2014,(5):653-656
目的 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10年8月经治的29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均采用手术干预治疗,单纯行枕大孔减压术16例,行枕大孔减压加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1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3年,单纯行后颅窝减压组中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7.5%;后颅窝减压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组中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76.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首选治疗,因下疝和空洞致脊髓受损轻者减压术后恢复较好,而脊髓受损明显者则手术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及自体筋膜用于后颅窝硬脑膜修补能否减少术后脑脊液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后颅窝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脊液漏发生率传统术式组26.9%,人工硬脑膜组10.6%,自体筋膜组8.5%。早期传统术式组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硬脑膜组及自体筋膜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脑膜严密缝合及重建是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正确对策,人工硬脑膜及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硬脑膜是可靠的硬脑膜修补替代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疝患者术前行锥(钻)颅引流减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55例颅脑损伤后因幕上硬膜外(下)血肿致急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开颅手术前床旁紧急锥(钻)颅引流减压进行抢救,23例患者直接行开颅手术治疗,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锥(钻)颅组32例中有22例(69%)经紧急锥(钻)颅减压后瞳孔明显回缩,其中15例意识有好转。GOS预后评分在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锥(钻)颅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锥(钻)颅引流减压简单、易行,是颅脑损伤后因幕上硬膜外(下)血肿压迫致急性脑疝形成的一种重要抢救手段,配合开颅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丽萍  李静 《安徽医药》2014,(8):1535-1537
目的观察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无负压自然引流组(观察组,31例)和持续负压吸引组(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胃液引流量、不适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75±1.03)、(3.02±0.71)、(14±5.62)d,均低于对照组的(3.89±1.01)、(4.45±0.65)、(18±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负压引流方式相较于持续负压引流方式,具有缩短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优势,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B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总有效率较低,病死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组(42例)和小骨窗开颅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为(9±1)ml,明显少于大骨瓣开颅组的(15±3)ml(P〈0.05);术后12h小骨窗组有2例(4.76%)再出血,大骨瓣组有8例(19.05%)发生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后颅窝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①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脑脊液漏、术中开放乳突气房、术中使用人工硬膜、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脑室外引流是后颅窝手术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中开放乳突气房、术中使用人工硬膜、术后脑脊液漏是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③12例经综合治疗后11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对于后颅窝手术除非不得已不要打开乳突、不使用人工硬膜(取自身筋膜代替)、加强切口管理、减少脑脊液漏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关键.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减压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将1998年8月一2008年8月收治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B组34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随访8~40个月,疗效评价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推荐的OswestryDisalilityIndex,以改善率表示。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眇O.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8.8%,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术、保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0例,微创穿刺组20例,小骨窗开颅组20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发症、GOS预后分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结果小骨窗开颅组、微创穿刺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3.7±0.8)、(3.1±0.6)d,小骨窗开颅组、微创穿刺组、保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1)、(15.1±4.3)、(16.8±4.9)d。小骨窗开颅组、微创穿刺组的住院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微创穿刺组的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微创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小骨窗开颅组(P〈0.05)。微创穿刺组中GOS预后分级为4、5级的比例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微创穿刺组中ADL评定为Ⅰ级的比例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