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国内近年来期刊公开报道的有关氨溴索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1.90%,各种制剂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结论重视氨溴索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促进安全用药.方法 对国内近年来期刊公开报道的有关氨溴索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1.90%,各种制剂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结论 重视氨溴索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年1月-2011年7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盐酸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52例,男性多于女性。所致不良反应最多为全身性损伤(32例,61.54%)、皮肤及附件损伤(10例,19.23%)。结论:应重视盐酸氨溴索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洪冰 《医药导报》2010,29(9):1242-1243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调查2005年9月~2009年8月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的关于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但也有致药物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重视盐酸氨溴索相关不良反应,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所收集的20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87例丹参及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进行检索并查阅原始文献,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有关丹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及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主要多发于用药30分钟以内,且多发于50~59岁年龄组,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比例最高。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及护士应重视丹参及其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氨溴索的临床配伍禁忌。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治疗过程中运用盐酸氨溴索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03例临床病例结合临床报道以及说明书等资料,分析盐酸氨溴索的临床配伍禁忌情况。结果从统计后的数据表明,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发生配伍禁忌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免疫增强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激素及有关药物、茶碱类、利尿类等以及中药制剂。结论要严格掌握盐酸氨溴索的临床配伍禁忌,尽可能地降低、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细辛脑制剂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相关文献26篇,有效病例27例;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差异性分析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复方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近年来期刊公开报道的有关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复方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拉西林致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95;哌拉西林复方制剂致不良反应男女比例为1∶0.69,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哌拉西林,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别。结论:重视哌拉西林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穿心莲注射制剂致48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心莲注射制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市报告的48例穿心莲注射制剂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穿心莲注射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40min内。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穿心莲注射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明丽  谢陶吟  许建平 《中国药房》2011,(40):3791-3792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雾化吸入注射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方法:报道我院注射用氨溴索雾化使用致不良反应1例,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注射用氨溴索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检索仅得到1例雾化吸入注射用氨溴索致过敏反应的报道,而我院近年注射用氨溴索雾化使用除1例致呼吸困难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氨溴索本身并不会引起呼吸困难,之所以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与雾化因素和药物pH值有关。结论:注射用氨溴索的雾化使用需要谨慎,其长期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上报的抗菌药物ADR共计10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首位;大多数ADR均在用药30min内,特别是用药10min内;ADR主要由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其中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彭学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70-171,173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1月~2013年6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9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56.25%)和中药注射液(占17.71%),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及其治疗成本,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药费用的支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40例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造成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为抗感染药物(50.71%),其次为心脑血管药(12.14%),ADR主要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每例平均治疗时间为2.69天,平均每例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直接成本费用为112.11元,间接费用为100.10元。结论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应更多地进行ADR经济成本的监测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社会和患者的ADR成本负担。  相似文献   

16.
杨永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45-146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分布情况,旨在为指导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科室上报的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按抗菌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以静脉给药为主,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占41.07%)、喹诺酮类药物(占19.64%)及大环内酯类(占14.29%)居于前三位,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较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31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死亡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戈  孙骏 《抗感染药学》2009,6(1):61-64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死亡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12月—2008年6月收集的31例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死亡的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31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死亡ADR报告中,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居致死亡药物的前2位;静脉用药ADR发生率最高,占90.32%;ADR临床表现中速发型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大,为80.65%;合并用药主要是地塞米松、左旋氧氟沙星。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严重ADR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ADR报告分别从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45.6%);引起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6.0%);ADR涉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反应最常见(49.5%)。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范铭 《中国药房》2010,(40):3823-382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1998~2009年有关阿奇霉素引起ADR的案例报道,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ADR在10岁以内的青少年儿童中发生率较高(22.28%);静脉滴注(86.63%)是主要用药方式;多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系统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7.03%、16.34%、11.88%;过敏性休克(27.23%)是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38.12%)。6例(2.97%)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警惕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