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多智  康敏  毛达勇  张吉才 《河北医药》2011,33(12):1791-1792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4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冠心病组)和6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Hs-CRP和UA水平及相关血脂成份。结果CHD组血浆Hs—CRP、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CHD的发病与TC、TG、HDL-C、LDL—C有关(P〈0.05)。结论血浆Hs—CRP和高UA血症常和cHD的危险因子并存,并非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基于CISS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基于CISS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时间段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行MMP-9和Hs—CRP的检测。结果基于CISS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MMP-9和Hs—CR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MMP-9和Hs—CRP的水平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MMP-9和Hs—CRP的水平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结论基于CISS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MMP-9和Hs—CRP的水平越高,MMP-9和Hs—CR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检测MMP-9和Hs—CR的水平有助于评估基于CISS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方法选择90例诊断为慢性肾病早期的老年患者(观察组)和90例无慢性肾病的老年患者(对照组),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老年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组血清TG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HDL水平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病早期患者易出现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降低、hs-CRP升高,需要早期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TC、TG、HDL-C、LDL-C、TC/HDL—C和hs—CRP,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hs—CRP是已知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合并微量蛋白尿组及合并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受试者的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合并大量蛋白尿组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抵抗素与Hs—CRP、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67,0.61;均P〈0.01)。结论血清抵抗素、Hs-CRP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联用多烯康及两药单用治疗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3例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多烯康组33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多烯康4.05g/d;辛伐他汀组42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多烯康组28例,给予多烯康4.05g/d;治疗12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辛伐他汀+多烯康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TC、LDL—C显著降低(P〈0.01),HDL—C升高(P〈0.05);多烯康组TG下降明显(P〈0.01),TC及LDL—C下降、HDL-C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多烯康组降低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辛伐他汀组降低TC、LDL—C及升高HDL-C明显;多烯康组降低TG明显。辛伐他汀+多烯康组与单用辛伐他汀组不良反应轻微,多烯康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对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两药联用疗效好而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7.
康剑云  刘宝生 《中国药师》2011,14(5):695-69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早期耱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po,q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NS)、hs—CRP、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FBG、HbA1c、TC、TG,hs—CRP、PAI-1、UAER、F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hs—CRP、PAI—1水平,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8.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呙蓉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18-24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及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出生两周内的212例新生儿分组进行Hs—CRP的检测。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A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B组)及对照组(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s—CRP可做为诊断新生儿早期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含量可做为判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g/d),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g/d)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Hs-CRP浓度及IL-6、IL-8、IL-10的水平变化,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II,-6、IL-8、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治疗前三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各组Hs—CRP、IL-6、IL-8、IL-10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大剂量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120m岛静脉点滴,1次,d,两组共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并且治疗组降低二者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Hs—CRP和Lp-PI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海昆肾喜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CKD)Ⅲ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CKDⅢ期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15mg·d-1)和治疗组(海昆肾喜2粒,tid;贝那普利15mg·d-1),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h尿蛋白定量(UT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63.6%,P<0.05)。2组治疗后UT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Alb、Ccr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TG、TC、BUN、S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海昆肾喜联合贝那普利不仅可以改善CKDⅢ期患者临床症状,还能降低血脂,有效延缓CKDⅢ期患者肾功能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心内科门诊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联合用药组各60例;氟伐他汀组每晚口服40mg氟伐他汀、非诺贝特组每晚口服非诺贝特200mg、联合用药每日清晨口服非诺贝特200mg,晚口服氟伐他汀20mg,均用至12周。观察血脂参数变化、疗效评价、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结果三组TC、LDL-C、TG治疗前无差异(P>0.05),氟伐他汀组治疗后TC、LDL-C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TG变化不明显(P>0.05);非诺贝特组治疗后TG有显著性下降(P<0.05),TC、LDL-C变化不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TC、LDL-C、TG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临床控制(显效、好转)83.3%(50/60)高于氟伐他汀组的68.3%(41/60)和非诺贝特组的65.0%。三组患者血清CK、肝肾功能等参数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肌病症状,无1例退出或终止。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高征孕妇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变化,以进一步明确妊娠高血压与血脂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妇产科收治的46例妊高征孕妇为妊高征组,选择正常孕妇及正常妇女各46例,分别作为孕妇组和妇女组,比较三组的LDL-C、HDL-C、TG、TC水平。结果妊高征组LDL-C、TG、TC明显高于孕妇组,HDL-C明显低于孕妇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LDL-C、HDL-C、TG、TC明显高于妇女组,HDL-C明显低于妇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对于早期诊断妊高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新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00-101,132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C、TG及TC、TG皆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7~17mmol/L的患者,其TC及LDL-C值明显低于血糖值>17mmol/L的患者,说明TC及LDL-C随血糖升高而升高。而两组TG及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联合检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李刚 《中国医药》2014,(6):792-794
目的探讨首发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首发心血管疾病患者21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I及apoB等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及apoB分别为(6.1±0.3)、(1.9±0.8)、(3.9±1.5)、(1.4±0.7)mmol/L,对照组分别为(4.4±0.6)、(1.1±0.5)、(2.6±0.9)、(0.9±0.3)mmol/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349、10.827、465、8.223,P〈0.05),而观察组apoA1为(1.5±0.3)mmol/L,低于对照组的(1.9±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体重指数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3)kg/m。比(26±4)kg/m。,(1.4±0.6)mmoL/L比(1.2±0.9)mmol/L](t=1.748、1.556,均P〉0.05)。观察组210例患者中极高危50例、高危44例、中危64例、低危52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及apoB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6、0.753、0.663、0.900,均P〈0.05),apoA1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91,P〈0.05)。结论首发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每组35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氯氮平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A1、ApoB,以及治疗12个月后糖尿病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利培酮组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poA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利培酮组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低于氯氮平组,ApoA1高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利培酮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均会对患者血糖、体重、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氯氮平的影响更明显,这种不良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吴波明  应茵 《中国药业》2013,22(7):26-27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胶囊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减重及控制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 mg,治疗组51例患者口服水飞蓟宾胶囊105 mg,均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7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Qn,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血脂、CRP的变化,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RP(P〈0.05),实验组治疗后TC、LDL-C及CRP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脂效果好,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