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且对比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6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临床治疗,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患者经予以低分子肝素有效治疗后,显著提升了临床疗效,对血栓的形成能够进行有效性抑制,故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经过DSA、MRV检查确诊静脉窦血栓并经过肝素钠、低分子肝素治疗30例,肝素钠组15例,低分子肝素组15例,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6月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抗凝7d实验组、对照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15/15,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11/15,有效率73.3%,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月随访实验组12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3例形成良好侧枝代偿,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对照组10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5例形成侧枝代偿,13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CSVT安全性接近,肝素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VS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颅内高压患者予以20%甘露醇脱水,乙酰唑胺抑制脑脊液分泌,感染者予以抗感染治疗,有合并症的患者治疗合并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14d后,两组在头痛缓解,体征恢复,意识恢复,控制抽搐,病死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痊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5例,无效6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60%。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除注射部位有淤斑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CVST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VS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3%高于对照组的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除注射部位出现淤斑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VST,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课题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颅内压增高。其中8例患者临床行低分子肝素治疗,2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在临床中多数具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首选治疗方法为抗凝治疗,联合应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金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40-34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然后进行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64例(60.38%),总有效率90.57%;对照组显效42例(39.62%),总有效率70.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使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显著下降,病情发展得到了有效逆转,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的效果和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普通肝素、降纤酶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通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应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脑脊液压力恢复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脊液压力恢复率为62.50%,观察组脑脊液压力恢复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利用尿激酶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高雷  郭大乔  颜骅 《上海医药》2012,(20):33-3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独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评估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可增加局部血栓处的血液灌注,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纳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开展外科手术患者3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5例,两组患者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增加皮下注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样本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凝血死亡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2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但临床应用时需给予针对皮下注射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保证有效抑制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臣富  张文龙 《天津医药》2011,39(3):268-27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因下肢骨折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7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 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7例)实施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17例)实施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与NHISS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临床治疗,两组的VAS与NHI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单纯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伊诺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钙对脊柱融合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融合术后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62例肢体的临床资料,分别用利伐沙班(20例),伊诺肝素(21例)和低分子肝素钙(21例)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用彩超观察血栓的消失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伊诺肝素组(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内皮细胞功能相关参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伊诺肝素组(P<0.05);而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治疗脊柱融合术后急性肌间静脉血栓疗效强,安全性较高,但服药方式不同,可根据患者的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仅予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治疗,85 IU/kg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芎注射液200 mL静滴。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生出血倾向及过敏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肿瘤静脉血栓栓塞,效果显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60例.利伐沙班组在术后6 h口服10mg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组在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40mg低分子肝素,均每日1次,持续用药14 d.术后14 d对两组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5.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瑶  李红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52-53,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腹部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9月在本院外科行腹部手术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于术后24h开始使用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予以常规预防及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预防及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