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是最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方法,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常 造成较大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影响复明效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可使术后散光显著减 少,但需昂贵的设备,难于在贫困地区和多数基层医院中普及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 采用日本医生百濑式小切口无缝线手术,简单易行,手术安全,所需费用少,符合我国国情 ,尤其是医疗队在送光明扶贫行动中应用此项技术,有其推广价值,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000年5月18~6月22日,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赴宁夏地区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送光 明行动中,我…  相似文献   

2.
3.
不同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94例2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三组。A组69眼,为上方角巩缘大阶梯切口,切口长度为11mm弦长(约120°弧度);B组71眼,为上方巩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5.8mm弦长;C组72眼,为距角巩缘3mm的反眉弓形巩膜遂道切口,遂道宽度示为5.8mm。晶状体核处理:A组采用双手压迫法将核娩出,B、C组均以碎核器将晶状体核分为两半后再用晶状体圈匙捞出。三组均为同一术者并用同种人工晶状体及逢线,术后处理也基本一致。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查视力及应用角膜曲率计观察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前A、B、C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81±0.33、0.84±0.30、0.79±0.29D。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远视力≥0.5的眼数分别是:A组:4.31±1.37、3.56±1.24、2.46±1.18D,36眼,49眼,60眼;B组:3.54±1.05D,3.03±1.03D,2.35±1.01D,42眼,55眼,65眼;C组:1.72±0.43D,1.36±0.41D,0.88±0.36D,56眼,61眼,70眼。经t及χ2检验,三组间以上二种参数分别进行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A组及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巩膜遂道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 3种手术切口对术后愈合及散光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3例 89眼 ,男 47眼 ,女 42眼 ;年龄 45~ 82岁 ;患者随机分为 3组 ,Ⅰ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30眼 ;Ⅱ组行角膜缘阶梯切口 ,2 8眼 ;Ⅲ组行角膜缘一刀切口 ,31眼。所有病例常规球周麻醉 ,超乳组 ,角膜缘上方2mm做一水平长 5 5mm巩膜隧道切口 ,连续环行撕囊 ,水合分离。晶体核行蚀刻法吸出 ,残留皮质灌吸系统吸出 ,植入直径 5 5mm晶体于囊袋内 ,切口缝合一针。一刀切口组和阶梯切口组 ,手术切口均长约 9~ 1 0m…  相似文献   

5.
陈杨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432-432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无缝合、恢复快、接近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更好的推广普及、提高手术质量,现将我院应用该术式所遇到的术中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弧形、水平、反眉形切口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9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眼)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29例,C组33例,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分别选择弧形、水平、反眉形切口,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及术后1周、1,3个月视力≥0.5眼教和手术源性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和视力≥0.5眼教分别为:A组(2.21±0.61)D,20眼(71.42%);B组(1.15士0.44)D,28眼(96.55%);C组(0.45±0.12)D,26眼(78.78%).结论:对术前散光>2 D、1~2 D、<1 D患者,分别采用弧形、水平、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可校正术前已有散光,更有利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位置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术后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对照组(84眼,颞上方巩膜位置做切口)和观察组(80眼,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各75例.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白内障巩膜隧道小切口与常规角膜缘切口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38例40只眼,常规角膜缘切口手术27例30只眼。术后1周及1月分别观察术眼视力及散光度数。结果小切口术眼视力恢复优于常规术眼,散光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术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经济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合牢固。且反眉形切口的两端能有效减轻角膜散光。因此,小切口组术后散光明显小于同期所进行的常规组,术眼早期恢复正常屈光状态,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炎症反应轻,如操作得当,无严重并发症。此术式无需昂贵的医疗设备投资,可减少病员的手术费用,适应我国国情,易于在广大基层医院应用,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白内障术式的手术性散光。方法:随机将118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行囊外摘除术、5.5mm切口和3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比较三者手术散光的大小。结果:两组超声乳化术造成的手术性散光均显著小于囊外摘除术组(P<0.01),两组术间的手术性散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引起的手术性散光较小,具有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白内障术式的手术性散光。方法 :随机将 118例患者分成 3组 ,分别行囊外摘除术、5 5mm切口和 3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 ,比较三者手术散光的大小。结果 :两组超声乳化术造成的手术性散光均显著小于囊外摘除术组 (P <0 0 1) ,两组术间的手术性散光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超声乳化术引起的手术性散光较小 ,具有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益完美,术后散光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理想屈光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最常使用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仍是切口大小为3.2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着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术后散光相应减小。由于不同手术方式产生的术后散光不同,现通过文献回顾,综述不同切口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OL)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拟在我院行PHACO联合IOL术治疗的9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术中行巩膜隧道切口,对照组术中行透明角膜切口。对比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个月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破裂时间;对比两组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高于术前1 d,而观察组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均低于术前1 d,而观察组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明角膜切口相比,PHACO联合IOL术中使用巩膜隧道切口可减小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改善干眼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吴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972-4973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8例(14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改良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w、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平均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数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改良式角巩膜隧道切口,具有术后恢复快、自闭性好、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类4种巩膜隧道外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手术源性散光(SIA)度数和裸眼视力的变化规律,并评价手术效果,研究SIA与切口长度和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40例(240只眼)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在0.00~0.50D之间,循规)分为A、B、C、D 4组,分别以3.2 mm和5.5 mm的平行于角膜缘和反眉型巩膜隧道外切口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曲率,运用Cravy向量分析法计算SIA度数及方向,比较4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SIA度数及裸眼视力.[结果]平均SIA度数和裸眼视力,术后1周A、B组明显优于C、D组(P〈0.05),A和B以及C和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6个月4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3.2 mm巩膜隧道外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SIA 度数小而稳定,早期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裸眼视力;而术后SIA与切口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沈勤  周波 《临床荟萃》2000,15(9):424-425
1745年 Daviel[1 ] 经角巩膜切口施行了白内障摘除术。 186 4年 Donders[2 ] 首次报道了手术切口可引起角膜形状的改变。随后 ,人们对此思想的认识不断加深。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手术器械及新材料的出现 ,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也日趋满意 ,然而传统的角巩缘切口和缝合方法常引起术后早期循规性散光 ,尔后又向逆规性散光发展而影响视力的提高和稳定。为了减少术后散光和避免医源性散光的出现 ,国内外眼科学者对手术切口及缝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综述如下。Moore(1980 ) [3]曾报道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就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按照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参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其后对比两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散光改善较比参照组,明显较好,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裸视眼力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好,组间由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观察组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白内障手术,选择巩膜隧道切口以及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利于术后散光的矫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按照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白内障手术,选择巩膜隧道切口以及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利于术后散光的矫正。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为多例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解除眼疾痛苦。因这部分患者身处农村,经济条件差,来我院手术时多为高度硬化核或过熟期白内障,我科采用巩膜隧道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38例过熟期白内障或晶体高度硬化核患者的手术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老年性白内障138例186眼,男性72例99眼,女性66例87眼,年龄56~90岁,晶状体核为高度硬化核,或为过熟期白内障。1.2术前检查按照术前常规全面查体,血常规化验、X线、心电图检查等。发现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全身合并症时,在内科医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无缝线不同位置切口对白内障术后散光变化的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4—03~2005—05白内障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00例,126眼,男40例,女60例,年龄58~85(平均72)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3不等,除外合并有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患者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40眼,平均年龄71岁,采用颞侧角膜切口,第二组,36眼,平均74岁,采用上方角膜切口,第三组,平均73岁,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7例(168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上方角膜缘后2mm处切口做水平状或反眉状弦长5.5mm半层巩膜切口,巩膜隧道长约4mm,行ECCE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72.6%、89.2%、91.1%和94.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水肿和前房炎性反应轻微,瞳孔形态保持良好。结论:该手术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可稳定眼屈光状态及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