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产程中合理应用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63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212例,观察组产妇临产后8h应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对照1组宫口开全后给予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对照2组未应用磷酸肌酸钠,比较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1、2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时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1、2组,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pH值、PvO2值、HCO3-值高于对照1、2组,PvCO2值低于对照1、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临产后8h给予小剂量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新生儿血气分析,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脐带绕颈阴道试产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8例存在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做为观察组,同期86例健康无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阴道试产,观察并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病死等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99,P<0.05),脐带绕颈≥2周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绕颈1周者(χ2=16.883,P<0.01),脐带绕颈≥2周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2.554,P<0.01),脐带绕颈1周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756,P=0.385);②观察组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3.874,P=0.049<0.05;χ2=4.692,P=0.030<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脐带绕颈≥2周的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脐带绕颈1周者(χ2=24.233,P=0.000;χ2=28.524,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5);脐带绕颈1周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749和0.786,两组病死率均为0;脐带绕颈2周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4.492和30.631,均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9)。结论脐带绕颈≥2周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临床需谨慎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而绕颈1周者完全可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晚期单脐动脉妊娠特点及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6例孕晚期单脐动脉临床资料,并与对照组产前一周B超S/D比值、围产儿结局及胎心电子监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单脐动脉组产妇胎儿脐动脉S/D比值异常率高于非单脐动脉组产妇(x2=8.42,P<0.01),单脐动脉组产妇NST及CST异常发生率高于非单脐动脉组产妇(13.0% vs2.2%;23.3% vs5.4%,x2=4.79,P<0.05;x2=7.71,P<0.01),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单脐动脉组孕妇胎儿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非单脐动脉组(x2=10.05,7.85,P<0.01;P =0.0362).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脐动脉组孕妇围产儿不良事件发生率[52.2%(24/46)]高于非单脐动脉组[2.1% (2/96),x2=55.17,P<0.01].结论 产前B超检查可发现单脐动脉孕妇合并胎儿畸形;单脐动脉中17.4%的胎儿可出现脐血流阻力升高,使其胎儿宫内窘迫或发生死胎;单脐动脉产妇阴道试产,应严密观察产程及胎心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可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所有因胎心监护异常诊断为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产妇共802例,观察胎心监护图形的异常与术中羊水污染、脐带因素、羊水过少和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胎心加速组102例中羊水污染33.33%,羊水清亮66.66%,新生儿窒息0%。随着孕周的延长羊水污染χ2=0.363,P0.05,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χ2=0, 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胎心减速组共700例中羊水污染37.71%,羊水清亮62.29%,新生儿窒息5.28%。随着孕周的延长羊水污染χ2=5.242,P0.05,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χ2=14.020,P0.05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妊娠与非高危妊娠羊水污染χ2=28.927,新生儿窒息χ2=12.54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胎心监护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但仅凭胎心监护图形的异常而诊断胎儿窘迫会出现假阳性的判断,增加剖宫产率,诊断胎儿窘迫,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侧卧位分娩与传统仰卧位分娩对产程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产房无合并症的足月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侧卧位分娩为研究组,100例传统仰卧位分娩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限、会阴损伤、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母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妇第二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t=-3.10,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37、5.10,均P<0.05),而两组新生儿锁骨骨折、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75、1.01,均P>0.05).研究组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9,P<0.01),且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5,P<0.05).结论 侧卧位分娩能够预防胎儿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减少产妇的会阴撕裂伤,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有利于产后恢复,还能够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发生足月、单胎、枕横位、枕后位、初产妇的健康产妇15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产前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程活跃期人工破膜、改变体位、手法旋转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潜伏期及活跃期胎儿下降速度及胎儿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7.3%)高于对照组(44.0%)(χ~2=16.044,P0.05);第一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5.96,P0.05);潜伏期及活跃期胎儿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t=3.87,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40,P0.05)。结论:通过对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并缩短产程,降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胎儿脐带绕颈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恰当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6月本院122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脐带绕颈组)的妊娠结局,并与同期分娩的240例无脐带绕颈的产妇(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果:脐带绕颈组产妇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带绕颈的胎儿在产程中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加强产程观察和胎心监护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并应根据产程进展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而不能以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的单一指征。  相似文献   

8.
杨际新  王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3020-3021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60例孕足月初产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外,其他产科处理与观察组相同。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结果:2级以下疼痛观察组占76.67%,对照组占13.33%,两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2χ=59.06,P<0.01)。镇痛后第一产程活跃期加速,第二产程缩短,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剖宫产率降低(2χ=4.82,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及妊娠终止时机对过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过期妊娠孕妇35例作为观察组,足月妊娠住院分娩的延期妊娠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剖宫产分娩与阴道顺产分娩过期妊娠孕妇的胎儿预后情况(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胎儿预后情况,包括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5.0 cm、羊水量300 ml、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剖宫产15例(42.86%),顺产20例(57.14%)。经剖宫产分娩的胎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2例,产后出血1例;顺产的胎儿窘迫9例,新生儿窒息4例,产后出血2例。观察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34.29%、1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3%、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FI≤5.0 cm、羊水量300ml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过期妊娠产妇的最佳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加强对延期妊娠的定期检查,防止出现过期妊娠,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胎儿脐血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官内窒息的164例新生儿,包括妊高症、胎膜早破、脐带绕颈、高危妊娠、产程停滞等(男38例,女38例).每例新生儿于断脐后取脐静脉血检测S100蛋白,同时记录出生时胎龄,胎儿体重及母亲分娩年龄.[结果]产妇年龄以正常剖宫产组及异常剖宫产组较大,与正常阴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9,P=0.013).胎儿孕周:异常剖官产组>异常阴道产组>正常剖宫产组>正常阴道组(F=6.535,P=0.0001).4组胎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9,P=0.474).S100β蛋白:异常阴道产组>异常剖宫产组>>正常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66,P=0.000 1),组间两两比较:异常阴道产组与正常阴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剖宫产组虽高于正常阴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内窒息可导致胎儿HIE,HIE胎儿脑损伤可能主要在官内发生.因此,剖宫产等缩短分娩过程的措施对减轻胎儿脑损伤并没有明显的帮助.对HIE的防治应将重点放在对胎儿的监测,以便预防并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窒息.  相似文献   

11.
李志峰  刘柳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51-1052
目的分析胎盘边缘切口在剖宫产手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产科收治的产妇中94例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胎盘边缘切口,对照组选择子宫下段切口进行剖宫产,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情况、子宫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9,P〈0.001;χ2=4.00,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01)。结论胎盘边缘切口和子宫下段切口进行剖宫产对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分娩均取得较好效果,但是胎盘边缘切口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更合理的切口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和生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变化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价值。方法:对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窒息新生儿脐血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窒息新生儿后3~7天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③重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窒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发生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的患儿生后3~7天血清HMGB1含量显著增高。结论:HMGB1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脐带绕颈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采用分娩前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查对产妇脐带绕颈类型与方向进行确定,针对绕颈类型与方向,通过产妇卧姿,对其胎心与产程变化进行观察,以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8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80例早产儿分为自然分娩组(36例)及剖宫产组(44例),对比两组早产儿产后1d内的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学、血常规、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早产儿胎龄较小(t=2.523,P<0.05).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5、0.421、1.666、1.292、0.097,均P>0.05).酸碱度(pH)、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HCO3-)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9、0.826、1.842,均P>0.05).血Na、血Cl、血Cr、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6、0.849、1.418、0.402、0.567、1.240,均P>0.05).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贫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1.935、2.184、2.018,均P>0.05).结论 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的影响无差别,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控剖宫产的指征,以降低临床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11-51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的影响。方法:对418例窒息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同期住院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有皮肤黄疸的新生儿应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观察,结果接近高胆诊断标准时,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肝功能。结果:轻度窒息组(279例)、重度窒息组(139例)、无窒息组(4 827例)高胆发生率分别为17.20%、10.07%、59.2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92,P<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93,P<0.01),轻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重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77,P<0.01),重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3,P>0.05)。结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胆发生率均低于无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16.
刘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599-600,605
[目的]对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指标、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1.03期间162例胎儿窘迫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指征行剖宫产病例,把握胎儿窘迫的不同诊断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统计其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并统计各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百分比。[结果]产前诊断组剖宫产79例(73.15%),显著高于产后诊断组(17/31.48%),χ2=0.722,P﹤0.01;产前诊断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55例(50.93%),产后诊断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11例(14.81%),χ2=4.89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对于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母婴预后有较高的临床意义。[结论]对于有胎儿宫内窘迫相关指证者,应加强监护,做到早期诊断,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术前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对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产科电子病例系统记录的孕37~38+6周剖宫产病历资料400例;随机挑选术前使用地塞米松6mg肌肉内注射,每12小时1次,共4次的患者200例为研究组,使用0.9%生理盐水10mL注射的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母亲一般情况,采用趋势检验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 1分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而5分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转入重症病房新生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83、3.55,均P<0.05).结论 对孕37~38+6周择期剖宫产患者施行地塞米松注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海波  王丽  刘飞  潘培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96-3598
目的:检测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分析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对于新生儿窒息引起的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两组,重度窒息组30例和轻度窒息组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对3组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并与常规检测肾功能的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的血、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提示窒息程度越重肾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血、尿β2微球蛋白在早期的含量变化(24 h内)较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更为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肾功能损害,血、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可以作为早期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但血、尿β2微球蛋白较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更为灵敏,尤其是尿液标本采集方便、无损伤,因此尿β2微球蛋白作为早期判断窒息后肾功能是否受损的常规检测项目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窒息患儿240例,其中肾损害13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组(n=70)。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肌酐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该院新生儿窒息肾损害的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尿素氮和肌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减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行剖宫产的孕妇960例,选取其中60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设为观察组,选取其中60例未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脐动脉血血气异常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脐动脉血血气异常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1.7%(25/60)、16.7%(10/60)与33.3%(2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60)、3.3%(2/60)与8.3%(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总评分以及神经行为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孕妇剖宫产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因此临床上需做好预防与治疗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