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血液肿瘤术后预防复发和进一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8例,经CT检查,其中1例患者发生肝脏肿瘤转移,其余17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所有患者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进行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存活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随访过程中无1例发生死亡,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术后复发预防中,有94.4%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食欲有所增加、体力有所恢复、起色也逐渐好转,1例患者无好转,经CT检查为恶性淋巴瘤出现肿瘤转移现象;在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7.8%,经对症处理或者未处理24h均缓解或消失。结论 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血液肿瘤复发的预防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在肿瘤术后预防性治疗方案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用于临床的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cells,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ells,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等。CIK是  相似文献   

3.
DC与CIK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已知的效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可有效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的抗原免疫反应,从而将先天和获得性免疫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免疫反应的始动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是由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8例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08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2.78%,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治疗后饮食、睡眠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均安全顺利出院。结论 DC/CIK细胞回输前心理护理以及在回输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其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的疗效.方法 59例患者分成A组(单用TP方案化疗)与B组(自体CIK联合TP方案治疗).对两组的生活质量、免疫学反应、缓解率(RR)、无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期进行观察比较.CIK细胞由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培养产生.结果 CIK细胞的数最与杀伤活性均在培养第14~21天形成高峰.与A组相比,B组病人的免疫力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自体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邓琦 《天津医药》2010,(11):967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应用于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清除,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疗程、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方法 34例共45例次AL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单采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DC和CIK,分别行腹股沟淋巴结区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前、中、后期进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微小残留病灶、骨髓涂片和融合基因等方面检测,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DC、CIK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偶见发热等症状,可自行消退;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状态,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取得满意结果。结论 DC、CIK治疗AL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患者易于耐受,短期疗效肯定,为AL患者MRD的清除以至AL的治愈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对其远期疗效需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急性白血病;白血病残留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CIK免疫疗法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为主)联合CIK免疫疗法治疗2005年10月-2010年1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86例(观察组),将同期仅接受化疗的63例晚期消化道肿瘤设为对照组,分别于完成第2、4个疗程后2周检测两组相关免疫指标( CD56+、CD3+、CD3+CD56+、CD3+CD8+T细胞),完成第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改善情况和总生存期,同时对比疗效。结果完成第2、4个疗程后观察组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完成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恶心和呕吐症状均明显缓解(P〈0.05,P〈0.01)。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5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期28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log-rank检验两条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28)。结论化疗联合CIK免疫疗法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同时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人们对于CIK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本文着重从CIK细胞制备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CIK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寿兴  朱建平  徐鸣  汝美华 《江苏医药》2006,32(11):1093-109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瘤细胞,以其体外增殖数量大、对肿瘤杀伤活性强、抗瘤谱广、副作用小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IK细胞体外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IK细胞治疗肿瘤的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0.
CIK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花  胡冰 《安徽医药》2013,17(3):406-408
目的评价CIK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按常规方法采集细胞,分离培养,10~15 d收获,对50例患者采用CIK细胞静脉输注治疗。结果 50例患者通过CIK细胞治疗后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培养后CIK细胞表型检测可见CD3+,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 CIK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力及生活质量,可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心肌缺血6例。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对癌症患者心脏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将培养后的DC与CIK回输及行淋巴结区皮下注射,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与CIK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前后复查骨髓象,共3例获得完全缓解(3/12),其中1例从难治性白血病(1/6)获得完全缓解,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者共6例(6/12),3例无效(3/12).结论:DC与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为急性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鲍健  孙媛媛  葛磊  孙峰  汪毅  鲍扬漪 《安徽医药》2014,(12):2356-2360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1例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化疗联合CIK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1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CIK回输后患者CD3、CD8、CD56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且CIK输注可明显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水平(P<0.05)。治疗总体有效率为47.3%,临床获益率为67.3%。该研究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3个月,1年生存率为22.9%,而无进展生存期7.2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为14.0%。结论化疗CIK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82例Ib-IIIa期NSCL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和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每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a-ture-Kille)r比率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生活质量: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生活质量总提高率分别为90.0%与73.2%,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和CD4+/CD8+的比值、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于治疗后4周达高峰,此后逐渐回落;而Th2细胞因子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下降,治疗后4周降至低谷。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4、8周CD3+,CD4+,CD4+/CD8+,NK细胞,IL-2,IFN-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与常规治疗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增强NSCLC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HAART疗法的毒副作用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本院对本市经HAART疗法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对HAART疗法后产生毒副作用的患者进行统计,从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神经损害及乳酸酸中毒等方面分析与体重〈60kg的患者相关性。结果:艾滋病HAART疗法毒副作用程度与体重呈负相关性。结论:在采用HAART疗法时,应注意药物应用。为艾滋病HAART疗法的毒副作用与低于60kg的患者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峰  鲍扬漪 《安徽医药》2012,16(7):1008-1010
目的观察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 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3例(TP方案+CIK细胞免疫治疗)与对照组25例(TP方案化疗),评价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采用肺癌特异性量表QLQ-LC13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39.1%)高于对照组(3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13肺癌特异量表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CIK细胞回输过程中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结论 CIK细胞回输安全、副作用小,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望成为治疗的安全、有效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笔者所在科行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11例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按体表面积计量的吉西他滨和/或替吉奥化疗药物,然后在化疗用药结束后的第25 d回输CIK细胞。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11例中无完全缓解者,3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81.82%。中位生存时间为14.87个月,1年生存率为72.73%。不良反应如下:骨髓抑制4例,腹泻2例,乏力、纳差1例。结论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抗肿瘤中药藤梨根的乙醇提取物与CIK细胞在体外联合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运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藤梨根醇提物以及不同效靶比的CIK细胞24、48 h后的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藤梨根醇提物、CIK细胞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后的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当1 mg/ml的藤梨根醇提物与效靶比为20:1的CIK细胞相联合24 h,杀伤效率高于单用藤梨根醇提物及CIK细胞(P〈0.05)。结论藤梨根醇提物与CIK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联合,具有协同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腹腔积液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分离15例结肠癌患者的腹腔积液培养获得成熟DC,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培养获得CIK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MTT法检测各组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恶性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可获得成熟的DC细胞,高表达HLA—DR、CD80、CD83、CD86分子。DC与CIK共培养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CIK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功能正常的成熟DC细胞,与CIK共培养后可增强其体外杀伤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