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探索快速检测21号染色体的方法.方法对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标本分别进行引物原位标记反应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中期分裂相21号染色体标记率平均为98%(97%~100%);平均91%(89%~95%)的间期细胞核显示2个信号.荧光信号清晰明亮,引物原位标记反应在4~5 h内完成.其结果与常规G显带结果一致.结论引物原位标记技术检测外周血标本中21号染色体特异性强,标记效率高,可作为产前快速诊断异倍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快速检测21号染色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21号染色体的方法。方法:对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标本分别进行引物原位标记反应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中期分裂相21号染色体标记率平均为98%(97-100%),平均91%(89%-95%)的间期细胞核显示2个信号,荧光信号清晰明亮,引物原位标记反应在4-5h内完成,其结果与常规G显带结果一致。结论:引物原位档记技术检测外周血标本中21号染色体特异性强,标记效率高,可作为产前快速诊断异倍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快速诊断21-三体综合征的新方法。方法:应用21号染色体特异性引物对30例智力低下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进行引物原位标记(prim ed in situ labeling,PR INS),同时与传统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结果:在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PR INS技术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出21号染色体。在11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标本中,21号染色体标记率平均为89%;在19例非21-三体综合征患儿标本中,21号染色体标记率平均为93%。荧光杂交信号清晰,整个检测反应在24 h内完成。结论: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21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有助于对传统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的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魏萍  丁显平  聂涌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91-1893
[目的]建立检测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的引物原位标记合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进行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采用单色引物原位标记合并单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同时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8号染色体的着丝粒α-卫星序列和21号染色体长臂的单拷贝序列进行双色标记.[结果]成功地在淋巴细胞培养的中期分裂相上同时获得了18号和21号染色体的标记,其中18号标记为绿色信号,21号标记为橙红色信号,标记率分别达96.2%和93.6%,双标记率达到91.3%.[结论]应用该技术对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标记结合了引物原位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各自的优点,增加了检测靶点的多样性,为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环境化学物诱导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整倍体是引起人类出生缺陷、智力低下、自发性流产、死产及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非整倍体的发生率较高,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见于大约0.3%的新生儿、4%的死产、50%的自发性流产[1,2].在自发性流产的胚胎中所有染色体都有过三体的报道(1号染色体除外,有报道曾在体外受精的8细胞胚中观察到),在新生儿中只有13、18、21号及性染色体的三体儿可存活,而以21三体最为常见,在死产中最常见是性染色体三体,但在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的自发性流产,以16三体最常见,约占1/3.  相似文献   

6.
引物原位DNA合成技术是分析细胞遗传学中继荧光原位杂交之后出现的另一项新技术,被称为FISH的潜行替代者,它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本文就其发展简史、操作过程、在染色体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优缺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通量技术在胎儿产前检查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到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产科经行产前检查的早、中孕期单胎妊娠妇女3 680例,在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采集孕妇外周血血浆进行高通量DNA测序。同时所有标本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3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3 680例孕妇血浆cffDNA高通量检测结果共发现非整倍体胎儿16例,检出率为0.434%,其中包括2例45,XO,3例47,XXY,3例47,XYY,3例47,XXX,2例21-三体,2例18-三体,1例13-三体;高通量检测结果中有1例47,XYY、1例47,XXX与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存在差异,高通量产前检查与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符合率为87.5%。3 680份样本中经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验证共有14例非整倍体胎儿,非整倍体胎儿发生率为0.380%。结论:无创性高通量产前非整倍体胎儿检查可有效的发现非整倍体胎儿,准确率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产前非整倍体胎儿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孕妇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TP)和孕妇行血清学产前筛查,探讨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天津市南开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NIPT检测的16799例孕妇筛查结果,同时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血清学产前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罕见常染色体非整倍体(RAAs)病例的胚胎/胎儿结局,探讨RAAs对胚胎/胎儿发育的影响,旨为染色体异常孕妇提供进一步的生育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CMA)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诊断为RAAs的胎儿193例,其中经CMA发现126例,FISH发现6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例。跟踪胎儿结局,并对不同染色体异常及胎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3例RAAs胎儿中,190例结局为流产,其中一般流产2例,稽留流产188例;3例未发生流产,其中2例引产,1例成功分娩。(1)RAAs妊娠结局中97.4%为稽留流产;少数不发生流产(1.6%),妊娠结局为引产和足月分娩;极少数发生一般流产(1.0%)。(2)在193例RAAs病例中,16号、22号和15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3.0%、24.4%和9.3%。未发现1、17、19号染色体异常。(3)RAAs流产的孕周范围为6~18周,完全型RAAs胎儿最大发育孕周为18周,3例嵌合型RAAs胎儿可发育到较大孕周,其中2例发育到19周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汇总2016年1月至12月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的1 207例孕妇的检测结果及生育前后追踪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孕妇行NIPT的指征构成比以及评价NIPT分析性能。结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选择NIPT的指征主要是高龄妊娠(62.55%),其次是血清学筛查异常(25.85%)和不良孕产史(17.23%)。1 207例标本经基因测序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20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21-trisomy syndrome,T21)高风险8例,18-三体综合征(18-trisomy syndrome,T18)高风险7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T21和T18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5例。NIPT检测T21的平均Z值为6.710±2.122,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4.936~8.484;检测灵敏度为100%(7/7)、特异度为99.92%(1 199/1 200)、漏诊率为0(0/7)、误诊率为0.08%(1/1 200)、诊断准确度为99.92%(1 206/1 207)、阳性预测值为87.5%(7/8)、阴性预测值为100%(1 199/1 199)。检测T18的平均Z值为6.593±2.352,95%CI为4.418~8.768;检测灵敏度为100%(5/5)、特异度为99.83%(1 200/1 202)、漏诊率为0(0/5)、误诊率为0.17%(2/1 202)、诊断准确度为99.83%(1 205/1 207)、阳性预测值为71.43%(5/7)、阴性预测值为100%(1 200/1 200)。结论 NIPT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快速、安全、准确,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未经培养羊水细胞的方法学平台,规范操作程序,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适合进行产前诊断的羊水标本25 ml,取5 ml进行FISH(13、21、18、X、Y)检测;同时将20 ml羊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收获后制片,常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应用FISH检测技术,共检测90例标本。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出1例非整倍体,1例46,XX/46,XY嵌合体,FISH检测标本均能在24~48 h内出结果。FISH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FISH技术具有实验方法稳定,结果准确可靠,需用标本量少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能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并进行复制。方法 选取 13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分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细胞甩片法固定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滚环扩增结合原位跨缺口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BV DNA和HBV cccDNA表达。结果 137例标本中,68.6%(94/137)的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后检测出HBV DNA的表达;83.9%(115/137)的标本原位杂交和滚环扩增PCR后检出HBV cccDNA阳性信号;血清HBV DNA浓度高于106 copies/ml的患者PBMC中HBV cccDNA阳性率为95.1%,低于106 copies/ml的阳性率为51.4%。结论 高浓度外周血HBV DNA是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危险因素,通过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能够更灵敏地检测HBV DNA和cccDNA在PBMC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证实PBMC感染导致HBV母婴传播途径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在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8日~12月2日因自然流产到该院优生遗传门诊、妇科病房行清宫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16、18、21、22、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94例早期流产绒毛标本进行FISH检测,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FISH检测成功率为100.0%(94/94),传统细胞遗传学法检测成功率为91.5% (86/94).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成功的86例中,74例结果与FISH结果相符,另外检出12例FISH探针所不能覆盖的染色体异常;培养失败的8例标本中,FISH检出5例异常.FISH异常检出率为48.9%,细胞遗传学法异常检出率为60.5%.结论:FISH与细胞遗传学法均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应根据流产绒毛标本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其在遗传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彦恺  王心如 《卫生研究》2004,33(3):354-357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MFISH)在检测核酸序列、染色体和基因方面有着强大功能。由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畸变被认为是遗传毒性研究重要的生物学终点 ,而该方法可准确直观地评价暴露于职业、医疗和环境毒物后的染色体异常 ,因此以其为基础的各类方法在人类遗传学、生殖医学、尤其是遗传毒理学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经超声检测为胎儿畸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00例自愿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结果 100例结构异常的胎儿中,染色体拷贝数异常13例(13.0%),其中9例CMA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检测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90例病例中,有4例CMA检测出致病基因(4.4%);CMA检测为良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84例病例中,有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平衡易位。结论 CMA检测在超声结构异常的胎儿的遗传学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CMA分析技术本身有局限性如不能检测平衡易位,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6.
韦红卫  杜娟  陈科  蒋丽  谭芸  白华  夏红卫  莫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20-1822
目的:探讨染色体数目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00例早期妊娠自然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分析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结果:100例绒毛标本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2例,占42.00%;嵌合体16例,占16.00%。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三倍体,占35.71%;其次为45,X和16三体,分别占16.67%和14.29%。高龄组(≥35岁)和非高龄组(<35岁)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分别为45.46%(10/22)和41.03%(3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然流产史和无自然流产史者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分别为42.55%(20/47)和41.51%(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0周和妊娠>10周者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45.00%(27/60)和37.50%(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无论孕母年龄大小、既往有无自然流产史及无论孕周大小,本次发生自然流产者均有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临床医师应重视染色体的检查,以便为再次妊娠做好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染色体技术诊断某些遗传病病因的意义。方法:应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G显带、C显带,镜下核型分析。结果:526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71例,检出率为13.49%。其中罗伯逊易位携带者9例,平衡易位携带者32例,倒位携带者5例,性染色体异常者14例,先天愚型及发育异常者11例。结论:染色体技术是某些遗传性疾病临床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某些遗传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12名NT增厚孕妇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12名孕妇NT增厚孕妇中14例胎儿为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为4.49%,并且NT≥3.0 mm对染色体异常的诊断灵敏度为96.45%,特异性为94.45%。结论:NT增厚对染色体异常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NT≥3.0 mm是进行染色体筛查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