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课程,因其文简、理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尝试着采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原文来诠释<内经>理论的交叉融合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深奥的<内经>理论原文,通过另外一个角度的诠释,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贴近临床,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1 <内经>和法的含义 <内经>中没有关于和法的专篇论述,但在162篇原文中,载有"和"字内容就多达57篇,涉及"和"内涵的篇章则更为广泛.笔者对<内经>含有"和"的原文内容粗略归纳,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和调、和谐,指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平衡协调.  相似文献   

3.
张茂林  王朝阳 《光明中医》2009,24(5):978-979
<内经>是中医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其学习的目的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如人卫版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编写说明中说:其是为了适应中医应用人才的需要,是中医本科教学后期的提高课程.其缺乏明确的内涵,提高的是什么可能会因讲授者的理解而有不同的内容.目前社会有强调临床实用的需要,所以学习者多为想提高临床水平,而且讲义中也增加了临证指要的内容,也说明了其在适应社会需求.焦树德先生曾说:<内经>不是一本治病的书.那么学习<内经>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因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否则难以达到学习经典的目的.笔者认为学习<内经>除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之外,不能忽视<内经>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泉,本文通过三则典型案例,阐述了<内经>理论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饮食养生法源于<内经>,又在明代医家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例如<内经>书中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再如<本草纲目>中谓:"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  相似文献   

6.
《内经》论失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娟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55-456
本文仅将<内经>中有关失眠一证的论述,摘其存者予以类析,并结合临床,补充以证治方药,以期能加深读者对<内经>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内经>着手探讨经络问题,其实是不想受后世对经络理解的影响,也希望能从源头上探讨经络本义.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经络的原文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得出如下认识,与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8.
《内经难字音义》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难字音义>一卷,成书于1884年,为<世补斋医书>之一,系清代医家陆懋修所著. 陆氏感于"医家言则一字一病,一字一治法,学者每苦<内经>有难字置而弗读,则所失多矣",故博览群书,以<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等字书和经史子集、医学论著共20多部著作作为根据,对<内经>一书中的400多个难懂字词予以正音、释义.书中篇第悉以王冰注本.  相似文献   

9.
《内经》论证思维的层次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其内容甚广,除医学以外,尚涉及哲学、天文、历法、数学、地理、气象、心理等学科领域.可以说,<内经>是先秦时期一部以医学为主的百科经典全书.其医理深奥广博,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和研究. 笔者通过对<内经>有关人体生理、病因、病传、诊断及防治等内容的分析,发觉<内经>论证思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这种思维的层次性对后世医学影响颇大.现就浅见述诸于后,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翀羽  年莉 《吉林中医药》2008,28(4):306-307
<内经>首次系统创立经络学说,并提出了络脉的概念.但是,<内经>中的络病和今天的络病含义还不完全一致.仲景对于络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虫类通络药物的应用对后世的影响意义深远.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理论.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明确提出了治疗脏腑病和经络病的不同治疗方案,但由于两种病变在气血和功能上关系密切,也均具有气血不调和功能失常两方面的病机,因此发病后的症状也多有相似之处.根据<内经>的整体观思想,从脏腑与经络在人体内外两大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入手,比较两者病机与表现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对两种不同的疾病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也有助于对经典著作中部分条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解读《内经》之"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牛菲 《吉林中医药》2008,28(7):477-479
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是人体津液代谢的产物.通检<内经>中200处的论汗内容后不难发现,其对人体出汗之源、出汗的机理、汗与五脏、汗与津液、汗与血的关系有深刻揭示.<内经>从外感性和内伤性两方面论述了病理汗出,认为出汗是病理过程中的主要体征,可根据出汗辨疾病顺逆和病情发展.对<内经>汗法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孟庆云 《中医杂志》2004,45(12):948-948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一些时间节律,当代称之为生物钟.<内经>有年生物钟、月生物钟、周生物钟和日生物钟.<伤寒论>的"七日自愈"之说就是对<内经>周生物钟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内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在内容上应明确课程定位,突出教学特色,重视<内经>哲学文化基础以及思维方法,同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经>强调"和"是机体本能的内在要求和趋向,认为"自和"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特性,所以其和法以自和为基础而确立,同时自和作为<内经>和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通过阴阳之间互根又互制的密切联系而实现,而五行舍和的动力则来源于五行之间的生与克的交互作用.另外,<内经>"自和"机制的实现主要体现在痰病不治自已,以及治疗疾病时重在促进机体的自和,顺应机体正气抗御外邪的趋势,加以辅助,以使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6.
韩玉强  王国斌  戴慎 《光明中医》2009,24(10):1858-1859
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卫生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作为一部奠基性著作,它不仅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诊法治法,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它从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合理饮食、不妄作劳、调畅情志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养生.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简要分析<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存在大量的对偶句,且具有"不劳经营,率然对尔"的特点,<内经>中以"阴阳"为代表的对偶词也随处可见.归纳、分析<内经>的对偶辞格,探求其规律,对于准确理解原文、研究医理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内经》喘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志娟 《天津中医药》2008,25(4):344-345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喘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笔者根据<内经>原文简要分析<内经>喘证的内涵,阐明内经喘证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伴有喘证的疾病的对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关于"隐曲"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前贤相关论述,并综合分析<内经>中谈及"隐曲"一词的5处经文,得出结论:<内经>中"隐曲"一词指人的前阴部,并引申为"男女之事"之意.就罗元恺先生早年把"隐曲"解释为"小便不利"的观点进行剖析,认为罗先生论述存在有违经意、以偏概全、不合情理、不合文理的缺憾.罗先生最终能够自我否定,不失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20.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是<内经>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从经络气血及藏象五体学说可见痿证取自阳明的妙用.而从"治痿非独脾胃虚"和"阳明非独补益"两方面分析,又显示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在辨证分型中,痿证除了"虚"和"热"为基本病因引起的证型外,临床上还包括寒湿凝滞导致的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