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铅酸蓄电池企业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作业岗位铅烟/尘、硫酸浓度及铅接触作业工人血铅,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健康危害化学物控制要素法(COSHH Essentials)、综合指数法对铅酸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比较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以血铅异常率为参照,选择评估结果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法。结果当有害因素浓度在1/2限值~限值之间时,和膏与加酸岗位,3种方法评估结果完全一致,均为中等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高于限值时,铸板、磨片、分刷片与焊接岗位COSHH Essentials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低于1/2限值时,球磨与涂板岗位评估结果不一致,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与血铅异常率的中等风险相对应。结论综合指数法适用于有害因素任意现场检测浓度情况下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激光器制造企业激光作业岗位激光辐射接触情况,评价激光作业工人激光辐射接触强度和防护效果.方法 对广东省某激光器制造企业的激光作业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测量激光辐射强度,依据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激光辐射职业接触限值(简称“GBZ 2.2-2007接触限值”),并参考2012年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制订的《阈限值与生物接触限值》手册推荐的激光辐射阈限值(简称“2012年ACGIH接触限值”),评价激光作业工人激光辐射接触强度和防护效果.结果 被调查企业11条生产线共计31个激光作业岗位存在激光直视接触;其中2个作业岗位激光照射量超过GBZ 2.2-2007接触限值,超标率为6.5%;8个作业岗位激光辐照度和照射量超过2012年ACGIH接触限值,超标率为25.8%;作业工人防护眼镜佩戴率为39.0%,防护眼镜衰减率达90.0%以上.结论 激光器制造企业作业工人存在激光直视接触,应加强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修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激光作业工人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混合烷烃生产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某公司混合烷烃生产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对该生产装置5个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显示,各岗位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正常工作环境中不会对操作工人造成健康危害.职业病...  相似文献   

4.
应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对核工业某燃料元件生产线中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工人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满足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要求,但按照综合指数法得出氨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硝酸和氟化氢为中等风险。提示企业应根据岗位作业风险分级情况,重点加强脱氟蒸氨岗位的氨防护。  相似文献   

5.
殷伟  杨培记  李魁中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6-2727,2730
目的了解某甲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该厂5个粉尘作业点进行总粉尘浓度检测,对24个工段中33个岗位的和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对18个工段中的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空气中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变换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脱碳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噪声检测最大声强为113.0 dB(A),最小声强为68.6 dB(A),平均87.2 dB(A),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8.5%。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标准职业卫生限值,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压缩车间、造气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某甲醇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化肥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北造气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型煤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在该厂工作场所内20个工段,29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103.odB(A),最小声强65.6dB(A),平均88.2dB(A),其中13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55.2%。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5个工段、20个岗位或工种分别进行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其中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北压缩车间、变化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也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结论某化肥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李斌  张锐军  王萍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379-2381
放射性是钢铁企业有害因素之一,放射作业人员如果长期接触小剂量放射线可以使作业工人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超剂量当量限值的放射线,使其健康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解包钢近年来放射性作业岗位工人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7年3月-2009年2月对该企业在岗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监护普查,现将本次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羽绒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我们对某羽绒厂进行了职业卫生检测和调查,并对该厂397名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 羽毛粉尘、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了8个岗位作业工人所接触的羽毛粉尘浓度和10个岗位作业工人所接触的噪声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体检结果显示血压偏高5人,肝功能异常15人,心电图异常42人,肺功能异常10人,纯音听力异常46人。结论 说明该厂职业卫生条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但部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接近标准限值,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某轧钢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矽尘、其他粉尘(氧化铁粉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氧化钙、三氧化铬(按Cr计))、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_2计)、氟化物(不含氟化氢)(按F计)和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手传振动;除噪声岗位不合格率80.9%(17/21)、高温岗位不合格率22.2%(4/18)、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岗位不合格率50.0%(2/4)外,其余各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卫生限值。结论某轧钢厂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地将噪声、高温、锰(按MnO_2计)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职业限值以内,应着重改善不合格岗位的生产工艺和作业环境,完善防护措施,控制超限值作业岗位的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使其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电容器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和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病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等对某电容器厂的职业病危险因素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该厂主要存在三氯乙烯、二甲苯、氧化锌、二氧化锡、铅烟等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噪声。该厂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除清洗岗位三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为484.3mg/m3和505.3mg/m3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各岗位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要求。结论该厂除清洗岗位需要治理外,其他基本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文静  郑礼琴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097-1098
目的了解宁夏煤业集团企业生产环境的职业卫生状况和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确定职业卫生工作防治重点。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2010年对宁煤集团两家洗煤厂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对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在岗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厂粉尘和噪声的检测样品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1.6%和59.0%。职业性健康检查中以听力损害最严重,异常检出率为37.9%;其次是心电图和肺功能损害,分别为19.6%和12.3%。结论洗煤厂主要的职业危害是噪声和粉尘,洗煤业在粉尘和噪声防治方面应加强监管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人群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李俊卿  李梦 《职业与健康》2014,(17):2387-2389
目的探索室内装修工人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更加有效的新措施。方法对达州市管理规范的4家装修公司(公司组)的178名装修工人和164名个体装修工人(个体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公司组和个体组工人的身份、文化程度、经济负担、漆工作业场所苯浓度超标率和木工作业场所甲醛浓度超标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公司组工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和知晓率均高于个体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灰石工的胸部x线表现异常率、听力异常率、粉尘浓度超标率和噪声强度超标率、漆工白细胞异常率、木工的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均高于公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化的装修公司,规范装修制度,同时把好装修建材质量关,更有利于室内装修工人的职业病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海上石油作业职业卫生现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平台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危害、作业环境、个人防护、海上平台设施的基本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论证其海上平台作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方法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高毒物品目录》对其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有害因素主要有操作工巡检露天设备时可能受到噪声及高温危害。结论本项目海上石油评价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但是在噪声和高温方法上需要重点加强作业人员个体防护,从而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室内装修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对装修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07年7—10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泸州市市区室内装修工人200例,同时抽取从事室外作业的工人200例作为对照,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个体防护以及全身各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对象对装修材料的危害认识及职业病的认知不够,工作条件较差,个体防护措施欠缺。室内装修工人皮肤红肿(13%)、皮肤干燥(10%)、头痛(8.0%)、头晕(9.5%)、咳嗽(15.5%)、气喘(8.5%)、胸部紧迫感(7.5%)、恶心(8%)、呕吐(5%)、眼部异物感(30.0%)、眼部疼痛(15.0%)、怕光流泪(15.0%)、嗅觉异常(15.0%)、鼻咽部不适(12.5%)、咽痛(10.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室内装修材料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室内装修工人健康已造成潜在威胁,应加强其职业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5.
空调环境空气质量及其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空调环境下空气质量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方法现场检测职业环境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有害气体(CO、CO2)、可吸入颗粒物(IP)和空气离子化程度及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微小气候与有害气体浓度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IP含量显著低于室内对照及室外环境的浓度;空气离子评议指数(CI)在0.22~0.26之间,在空气清洁度的临界值(0.29)以下.作业人员头昏、咽部不适感等自觉症状增多,且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常见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空调作业环境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空气CI<0.30时,可使作业人员的自觉症状主诉率与上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大型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职业有害因素及其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危害.方法 按国家相关标准方法测定固体废弃物填埋作业场所粉尘、有害气体和物理性有害因素,连续2年进行填埋场作业人员的一般体检和肺功能测定、听力检查、神经系统及嗅觉检查,测定尿样中铅、镉和汞含量,采用彗星试验方法测定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结果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主要职业有害因素为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噪声.其中,某些作业岗位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和夏季气温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显示,一线工人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呼吸道炎症患病率为21.1%,肺功能下降率为11.5%,明显高于行政管理人员(7.1%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工人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百分率为50.0%,明显高于行政管理(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的推土机司机由于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引起听力下降.此外,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者中75%是一线工人.结论 固体废弃物填埋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存在明确的健康危害,应加强防护.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work sites of a large solid waste landfill and analyze their adverse health effects. Method The national standardized detec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dust concentration, harmful gas and physical factors in worksites.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pulmonary function, hearing tests and nervous system test were performed in workers for 2 consecutive years.Urine lead, cadmium and mercury contents were detected. The comet assay was use to measure DNA damage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mong workers. Result The main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in this solid landfill are dust, harmful gas, high temperature and noise. The oxides, carbon monoxide, and noise and high temperatures in summer at some work sites exceeded the nation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The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inflammation and rate of pulmonary function decrease among front-line workers and on-site technical managers are 21.2% and 11.5%,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mong administrative staff (7.1% and 0)(P<0.05). Nervous system abnormalities rate of front-line workers and on-site technical managers was 50.0%,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26.7%)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P<0.05). Because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intensity noice, hearing loss rate of bulldozer drivers was 10.3%. In addition, about 75% of workers with DNA damage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are front-line workers. Conclusion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rom occupational hazards were observed among workers in this solid waste landfill.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服务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影响职工职业卫生服务认知的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选择湖北省黄石市3家企业的90名职工为调查对象,并以问卷调查了解职工对职业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并以χ2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 约75%的职工知晓工作中所接触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只有50%的职工知晓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检测浓度,且仅有33.0%的职工在工作企业接受过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月收入、户籍状况和企业及工会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是影响职工职业卫生服务认知率的主要因素;随着月收入的增加,职工对应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保险金及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知晓率也随之增高。结论 企业应当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性危害因素浓度监测和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职工开展多元化的职业卫生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企业的监管力度,以保障职工对职业有害因素的知情权,提高工人职业卫生服务认知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烟台市室内装修工人粉尘防护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加强职业保护提供资料和思路。
方法 对烟台市六区200名室内装修工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工人防尘知识掌握情况、防护态度和行为,以及工人健康管理情况,并对工人粉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防尘口罩佩戴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粉尘防护知识掌握分级为“好”的工人占18.23%,39.58%的工人在接尘时能正确佩戴防尘口罩。不同来源工人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率、定期体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情况均以企业工人最好,个体户最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个体户,企业工人和包工头招揽的工人掌握好粉尘防护知识的可能性较高(OR=24.767、19.244,P < 0.01);相比≤ 30岁工人,41~50岁工人正确佩戴防尘口罩的可能性较低(OR=0.404,P < 0.05);分别相比认为作业时不需要佩戴防尘口罩、认为粉尘防护措施不重要的工人,认为作业时需要佩戴防尘口罩、认为粉尘防护措施重要的工人正确佩戴口罩的可能性更高(OR=2.884、3.139,P < 0.05)。
结论 烟台市室内装修工人防尘知识水平及防尘行为有待改进。开展有效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活动,重点关注流动性较大工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是今后加强室内装修工人粉尘防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汪润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55-2456,2459
目的了解某公司(冶金大型国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对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结果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为87.87%;其中粉尘合格率为86.09%,毒物合格率为99.38%,噪声合格率为76.88%,辐射热合格率为93.75%。结论该厂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较高,但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同时,还应加强健康监护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青岛市黄岛区部分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职业卫生监测资料和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测企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合格率为76.20%;接触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率为49.14%,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为4.18%。[结论]黄岛区职业病现状不容乐观,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