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人工栽培与野生北马兜铃根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几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北马兜铃根的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主要成分含量野生品高于栽培品,本文为人工栽培北马兜铃根的药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北马兜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北马兜铃根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经化学及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为马兜铃酮,7-甲氧基马兜铃酸A,7-羟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酸C,马兜铃内酞胺-N-六碳糖甙。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野生与人工栽培麻黄不同部位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麻黄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别。方法以50%甲醇为溶剂,用加热回流法分别提取野生与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部,再以HPLC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的麻黄碱的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用GC—MS测定野生与栽培的麻黄挥发油中的成分。结果HPLC测定野生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55%和0.00057%,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26%和0.0017%。用GC—MS确定了麻黄挥发油中的45种物质,其中野生和栽培品共有成分13种。结论野生麻黄茎中含麻黄碱的量约是人工栽培的2倍,而在两种麻黄的根中麻黄碱的量都非常低。在麻黄挥发油中未发现麻黄碱。 相似文献
11.
人工栽培和野生雷公藤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人工栽培和野生雷公藤的质量比较周迎新,方乍浦,张亚均,曾宪仪,雷江凌(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南昌330029)为了保证栽培雷公藤的质量,我们对雷公藤16个样品进行了生物碱、二萜内酯的薄层层析定性分析及总生物碱、雷公藤氯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此项工作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与陈俊元等 ̄[1]进行的相似,但采集的样品较多,分别为不同季节、土壤、海拔的样品,同时总生物碱的测定是取的根皮。1材料雷公藤样品1991年8月、10月,1992年1月、5月分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0)
目的探寻适合细辛和马兜铃品种鉴定的ISSR引物。方法利用一个品种对全部100条ISSR引物设置退火温度进行梯度实验,筛选出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5条,从理论上讲,这些筛选的引物可以实现对现有辽细辛和北马兜铃品种的鉴定。马兜铃属ISSR-PCR的引物筛选,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 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这4种因素3个水平,对马兜铃属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模板DNA浓度、PCR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检测。结果从样品中筛选出优选引物,细辛UBC815、UBC826、UBC862、UBC868、UBC888;马兜铃UBC825、UBC827、UBC836、UBC846、UBC848。反应体系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均稳定可靠。结论得到马兜铃的最佳组合,即2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含0.25 Lmol/L引物、1.5 mmol/L Mg~(2+)、1×PCR buffer、150 Lmol/L dNTP和0.5 UTaqDNA聚合酶。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以30个循环94℃变性30 s,50℃退火1 min,72℃延伸1 min,最后以72℃延伸10 min。得到细辛的最佳组合,2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含0.50 Lmol/L引物、1.5 mmol/L Mg~(2+)、2×PCR buffer、250 Lmol/L dNTP和2.0 UTaqDNA聚合酶;同时得到最佳模板DNA浓度为10 ng,最佳退火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黄芩为大宗常用中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良好开发前景。通过对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进行生药学比较,对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旨在对黄芩的质量评价及GAP标准化种植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黄芩药材做性状比较、组织比较、粉末比较、理化鉴别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黄芩苷含量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了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在性状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异;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栽培黄芩大于野生黄芩;无机元素Mn、Zn、K的含量,野生黄芩大于栽培黄芩。[结论]栽培黄芩可作为黄芩商品的来源代替野生黄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栽培柴胡与野生北柴胡的粉末显微特征.方法 采用显微镜对其粉末进行辨识.结果 栽培品种北柴胡和野生北柴胡都含有比较多分泌管以及分泌物,但野生北柴胡中的分泌管和分泌物明显比栽培品种北柴胡粉末中少.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栽培北柴胡与野生北柴胡显微学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栽培与野生黄芩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栽培与野生黄芩质量的比较研究黑龙江中医学院都晓伟,李丹,衣红,李彬中药黄芩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甙。近年来由于其独到的抗菌、抗病...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栽培锁阳与野生锁阳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binirugnsnganicumRupr的干燥肉质茎。具有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的功能 ,为中、蒙医临床常用药物 ,有“不老药”之称。近年来由于锁阳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 ,有关专家进行了人工栽培锁阳的研究。为了对栽培品种的药用价值进行评价 ,我们对野生锁阳和栽培锁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文献报道 ,野生锁阳中主要含花色甙、三萜皂甙、鞣质、脯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糖类等化学成分〔1〕。三萜及甾体类成分为β -谷甾醇、熊果酸、胡萝卜甙〔2〕及乌苏烷 - 12烯 -2 8酸 ,3β -丙二酸单酯〔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