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翠 《医学文选》2001,20(5):669-670
周围性面瘫是因面部感受风寒 ,局部病毒感染 ,面神经缺血或水肿 ,或附近组织有炎症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1 ]。我们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 5 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右侧面瘫35例 ,左侧面瘫 15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5岁 ,以 2 5~ 45岁居多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30天 ,多数在 7天内来就诊。1.2 治疗方法1.2 .1 初期穴位 地仓、大迎、颊车、阳白、四白、太阳、医风、合谷、牵正、下关。1.2 .2 后期配穴 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 ,上唇歪取禾寮、人…  相似文献   

2.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系指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管内节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更为狭窄,导致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1~65岁,予针灸治疗,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地仓、下关、承浆、牵正,予浅刺,平补平泻手法,接电针轻强度刺激,每次留针30 min.治疗20d观察疗效.[结果]痊愈43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0%.[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电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瘫,多见于Be11氏面瘫[1,2],祖国医学称之为“口口呙”、“口僻”[3],近年来,本人对面瘫的治疗进一步改良方案,采用电针为主治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84例面瘫患者均系我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电针组88例,男性42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左侧面瘫47例,右侧41例;病程最短1d,最长16a。对照组96例,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58岁;左侧面瘫42例,右侧54例;病程最短0.5d,最长3a。中青年约占78%。1.2 方法1.2.1 取穴:治疗组患者从就诊当日起,先采用体针健侧治…  相似文献   

5.
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发病早期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规律。方法选择发病3 d内又未经其他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分期施治,全程足三里温针灸,急性期灸面部、翳风刺络拔罐、针远道穴,静止期面部多针浅刺、经筋排刺,恢复期面部少穴透刺。对照组不分期,始终局远配穴、面部艾条灸、足三里温针灸。两组各以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发病早期恰当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疗程短、愈显率高。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治疗周围怀面瘫的最优方法,在选用病例的阳白、太阳、下关、颊车、翳风、地仑、双合等8个穴位以及配合祛风涤痰、固表通络的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对照观察了艾灸与针刺治疗生面瘫73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在有效率、显效率以及疗程与疗匀的关系方面艾灸疗法与针刺疗法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艾灸不进入体内,无痛苦、加之操作简便,更易为病员接受。  相似文献   

7.
8.
周围性面瘫,多是由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导致的面肌瘫痪[1].笔者近年在沙特阿拉伯工作期间,有感于面部按摩疗法在周围性面瘫康复中的广泛应用,以面部游走火罐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本病35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00例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以针灸面部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少阳经穴,加隔姜灸。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面部穴位针刺后加电针,再用生姜片贴敷穴位,用TDP照射。结果7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7.33%。结论电针加TDP隔姜照射治疗能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又称"口(口呙)"是由于正气虚衰,风、寒、湿邪侵袭颜面部位造成;即中医所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笔者于2000年5月-2003年12月用艾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青少年周围性面瘫22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称为贝尔麻痹,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发病率42.5/100万[1],多见于冬、夏季,可影响患者的容貌、身心健康,给患者及亲属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笔者2011年6月以来采用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并设针刺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和中药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颊车、地仓、牵正、合谷等穴配和中药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瘫400例,经过1—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8%,提示用本法治疗面瘫见效快,治愈率高,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面瘫,是指患本病后,按常规综合(针灸、理疗、药物)治疗2个月以上,仍见眼险不能完全闭合、食物稽留颊内等面瘫重要指征。这种病人一开始除口眼歪斜外,尚伴有2/3味觉消失、耳呜、耳壳疮疗等。从定位上看,均在鼓索神经以上,笔者用电针、艾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理疗的综合物理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0.5.1-2011.5.1期间就诊的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6例治疗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其中对治疗组的急性期患者给予针灸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采用针灸、超短波度调制中频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只采用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6.7%,对照组治愈率为33.3%,两组治愈率以及治愈所需疗程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灸加理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理疗的综合物理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不但可以提高治愈率,而且大大的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以口眼歪斜,患侧面部麻木、胀痛,进食不便,流泪为特点.我科门诊自2003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周围性面瘫108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并进行疗效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02年1月至2008年7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患有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去除Hunt’s综合症、中枢性面瘫、脑梗塞等后对10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排除未能完成完整疗程观察的患者后,治疗组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8岁,两组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  相似文献   

20.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面部神经受风寒而引起,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常见于青壮年,一般起病急、短则数小时,长则3—4天,症状可达高峰,患者常在清晨洗脸、漱几时发现口眼歪斜,面肌动作差,面部疼痛,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歪向健侧,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眼、露齿、吹口哨,鼓腮等动作、常流涎,食物留于病侧齿颊间隙内,我科采用电针、穴位药物注射加面部推拿按摩438例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