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3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为aVF导联连续下行R波出现特点可推测其为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3:2文氏型下传阻滞,周期0.55土0.01s。但上行长RR间期基本为短RR间期的2倍,酷似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3:2二度Ⅰ型下传阻滞,此时周期变成0.72±0.02S,然而通常认为二度Ⅰ型和Ⅱ型阻滞不会互转,其交界性心律周期也不会突然有明显变化,故推测上行长RR间期是自律性交界性激动连续2次下传受阻,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70岁。临床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功能Ⅲ级 (killpe分级 )。上两条图为入院时心电监护仿Ⅱ导联非连续记录 :窦速 ,频率 12 0次 min ,QRS波有Rs和RS两种。由梯形图可以看出 ,Rs型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 ,RS型为交接性逸搏。交接区近端为 2∶1阻滞区 ,远端为文氏型传导 ,1个文氏周期结束时连续 3次窦性P波未能下传心室 ,随后即出现 1次交接性逸搏 ,交接性逸搏又干扰了下 1个文氏周期的第 1个本应下传心室的激动 ,因此第 1行Ⅱ导联头两个文氏周期实为远端 4∶3文氏传导 ,却表现为Rs与RS波2∶1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9岁,突发心悸1小时入院。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近期未用洋地黄类药。心电图(图1)示:①P波消失,为F波代替,频率300次/min。心室率116次/min。Ⅱ导F波最清楚,可见连续3个F波未下传(QRS脱落)。梯形图示交界区双层阻滞。F波在上层呈2:1阻滞,下层呈文氏型传导。第4~6、10~12个F波两次连续3个未下传;②6个导联可见宽窄交替的QRS波;宽者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型,出现于0.42s之短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3岁,间断心慌4年余,再发加重5天.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心房波节律整齐,心室波不齐,房室呈4∶3文氏下传,考虑房性心动过速4∶3下传.但返回病房后,患者再次发作心慌不适,心动过速心电图节律整齐,房室呈1∶1关系,考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比两次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波频率、形态、振幅等特点,可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0岁,突发性心慌胸闷一年余,临床拟诊冠心病。本图是头胸导联HV_2和HV%的先后记录。HV_2导联合率为333次/min,符合心房扑动频率。房室传导如梯图示,近端呈2:1下传,远端呈文氏型下传,其中后囊是3:2与2:1文氏周期交替出现,3:2文氏周期中出现“F波被跨越”现象。据此图形特点,房室传导符合类型交替性文氏周期。HV5导联心房频率降至187次/min,符合房性心动过速频率,这个频率可以1:1通过左室交界区近端的2:1阻滞区,兴奋到达远端时仍为文氏型传导,且仍呈3:2与2:1文氏周期交替,形成与QRS波群序列同HV2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 P间期匀齐,频率88次/min ,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以下行最后一个6∶5文氏周期为例,其P R间期递增情况为0 .1 5~0 .1 6~0 .2 0~0 .2 2~0 .2 4s,后继一个P波漏传,或称QRS波群脱落,房室传导比例呈3∶2~6∶5。P波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振幅相同,时限>0 .1 2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见图1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Ⅲ度左束支阻滞并发Ⅱ度Ⅰ型右束支阻滞(亦可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讨论 本例心电图窦性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然后发生QRS波群脱落,房室…  相似文献   

7.
《心电学杂志》2006,25(3):141-141
本例基本节律为心房扑动,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均一致的锯齿状F波,以V5较为明显,等电位线消失,F-F间期为280ms,频率为217次/min(典型心房扑动的心房率为250~350次/min,但慢者约为160~170次/min,快者约为430次/min)。F波与QRS波群呈2∶1~4∶1传导。仔细测量,发现在F波2∶1下传的基础上,F-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连续3个F波下传受阻。说明房室交接区存在着双重阻滞区,上层为2∶1阻滞区,下层为文氏型阻滞区,由于上层传导不受下层文氏现象影响,故文氏周期中最后一个心房激动前后两个F波均在上层受阻,以3个F波连续受阻结束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V_1导联示P,波呈“负、正、负”三相波,P′-P′间期0.28s,频率214次/min,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QRS形态正常,R-R间期分别为0.71s、0.64s,呈“长-短”交替出现。长R-R间期中有2个P′波受阻,下传P′-R间期为0.24s;短R-R间期中有1个P′波受阻,下传的P′-R间期为0.31s;表现为房室交接区上层5:4文氏现象,下层2:1阻滞,连续出现2个P′波受阻(见梯形图示),符合B型交替性文氏周期特点。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交接区B型交替性文氏周期(上层5:4文氏现象,下层2:1阻滞)。  相似文献   

9.
伴有不典型交替文氏周期的心房扑动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1)A为人院时描记,F波规则,3:1下传心室。FR有长短两种,RR间期出现长短交替现象。FR间期短者0.18s,出现在短RR间期(0.60s)内,长者O.22s.位于长RR(0.66s)间,二者交替发生,梯形图示在交界区有三层阻滞,上层以3;2文氏型传导,中层以4:3文氏型传导,下层以3:2传至心室。B为3天后描记心电图.F波频率无变化,梯形图示心房扑动伴交界区两层阻滞。上层  相似文献   

10.
例 1 男 ,43岁。间歇性心悸、胸闷 3个月。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 (图 1)示 :F波 ,心房率 2 10次 min ,室上性QRS波 ,R -R间期不等。F波以交替性 2∶1、4∶1下传心室 ,每个周期第 1、3个波下传心室 ,第 4~ 6个F波连续未下传 ,符合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例 2 女 ,62岁。反复性心悸、胸闷半年余 ,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心电图 (图 2 )示 :F波 ,心房率 3 2 0次 min ,QRS波呈室上性 ,间期不等。F波以交替性 2∶1、3∶1下传心室 ,当F波以 2∶1下传心室时 ,下传的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连续 2个F波未…  相似文献   

11.
一例房室传导系统纵向分离的长期室上性阵速患者,在心房快速起搏时,首先出现2∶1房室阻滞,突然变为3∶2文氏周期,使 A-H 明显延长,引起交替性文氏周期,直到连续两个激动被阻滞。此后 A-H 缩短,恢复2∶1房室传导。另外,在 A-H 延长时,或激动下传后突然关掉起搏器,均可见到心房回波。上述现象可以重复,但交替性文氏周期无连续性,不能用目前双水平阻滞区的机理解释,作者认为系隐匿性折返所致。在2∶1房室阻滞时,A-H 的长度未达到引起折返的临界值。到3∶2文氏周期时,第2个下传滚动的 A-H 超过临界值,就在房室交界区的近端逆行折返。但折返的联律间期  相似文献   

12.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79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一周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距相等。心房率115次/min,呈2:1-5:1房室传导。下传的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ORS电轴左偏-90°。Ⅱ、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S_Ⅲ大于S_Ⅱ,符合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图形。呈2:1下传的P-R间期由0.20s渐延长至0.30s,其后连续三个P波受阻,出现一次逸搏,逸搏周期相等,均为1.28s,逸搏的QRS形态与下传的QRS形态相似。赤呈CRBBB LAFB图形,推测逸搏来自交界区。心电图诊断:三束支传导阻滞—CRBBB LAFB 左后分支阻滞(LPFB)呈交替性文氏现象;交界区逸搏。 2 讨论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8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病史20年.因突发心悸、气促3h急诊入院.心电图(图略)示:频率273次/min的心房扑动.在2:1房室传导阻滞的基础上,下传心动的F-R间期由0.24s—0.34s逐渐延长,直到长R-R间距中3个F波连续受阻未下传而结束该文氏周期,周而复始,形成房室交界区的双层阻滞,其近端呈2:1传导,远端呈6:5文氏型传导.另可见ST_(1、v_5)压低、T(v_5)倒置.心电图诊断:房扑,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心肌劳损.  相似文献   

14.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四相性束支阻滞少见,呈文氏型传导更少见,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连续描记的V_1导联)显示:窦性P波均齐,P-P 0.56 s,率107次/分,P_1及P_8以P-R 0.22~0.24 s下传正常QRS波群,余各P波均与QRS波群无关。在R_1之后0.98 s出现R_2呈rsR′型,时间0.10 s,在R_2之后1.04 s出现R_3,R_3之后1.08 s出现R_4,均为rSR′型,时间增至0.12 s,当R_5距R_4之后0.72 s出现  相似文献   

15.
房扑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及右束支倒文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6 9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本图为心电图Ⅱ导联(图 1)示 :FF周期 0 2 2s ,频率为 2 75次 /min。RR间期呈长短两种 ,短RR为房扑 2∶1,FR为 0 2 1s,QRS呈Rs型 ,宽度为 0 0 7s。长RR为房扑 4∶1,其前FR为 0 30s ,然后连续三个F波脱落 ,构成交替性文氏。房扑 4∶1之后的第一个下传的R波呈rsr′s′型 ,宽度为 0 12s,之后下传的QRS波宽度分别为 0 10s ,0 0 8s,至恢复正常 ,构成右束支倒文氏现象。心电图诊断 :房扑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及右束支倒文氏现象。图 1 Ⅱ导联连续记录 ,说明见文内讨…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8岁。心电图(略)示:窦性P波频率>QRS波频率,P与QRS波无传导关系,为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节律规整,频率49-52次/min,V_1导联呈rSR′型,时限0.14s,心电轴 72°,可能属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伴室内CRBBB。 约半年后门诊复诊心电图(略)记录提示:P波与QRS波仍无传导关系,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V_1导联仍为CRBBB型,电轴左偏达 110°,QRS波Ⅰ、aVL呈rS型,aVF、Ⅱ、Ⅲ呈qR型,提示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同时存在CRBBB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 再于三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略)示:Ⅲ°房室传  相似文献   

17.
图中可见延迟出现的其前后均无P的室上性QRS波,系交界性逸搏。窦性P波,依稀可见。频率约33次/min,提示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P波后继以QRS波:①QRS波呈室上性(呈rs);②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时限0.14s。其产生机理推测是:第1个窦性下传之QRS波在室内传导正常,P—R0.16”;第2个窦性  相似文献   

18.
文氏周期是指P-R间期随每一心搏逐次延长,直至P波完全不能下传,出现一次心室脱落,同时R-R间期有逐渐缩短的现象。2:1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是每隔一个P波,即有一次不能下传,但凡是下传的P波,其P-R间期固定。交替性文氏型阻滞是指心电图上表现有2:1房室传导阻滞,但可以下传的P-R间期逐次延长,直至P波不  相似文献   

19.
通常,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不容易发现同向性的室性融合波。本文报道1例交界性并行心律合并预激征患者,异位冲动沿希氏束下传心室与窦性冲动沿肯氏束传入心室形成较为罕见的室性融合波。患者男性,40岁,患轻度高血压病,心电图(图1)为Ⅰ、Ⅱ、Ⅲ导联记录,Ⅲ导联为连续记录,F标志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表现:(1)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54次/min。(2)窦性搏动下传的P-R间期为0.11s,  相似文献   

20.
在一部分二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中,如同时合并有逸搏或逸搏心律时,则会因逸搏的干扰而导致本应下传的P波不能下传心室,在心电图上出现连续的P波未下传,表现为酷似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在出现的逸搏心律中,如果是分别起源于左右心室的双源性室性逸搏,则两种逸搏在频率相近的情形下由于融合的差异,其QRS波形态改变可出现伪正常化,继而呈现由窄逐渐增宽、酷似束支内文氏现象的规律。本文报道这样的一例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