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月经周期规律的15例育龄妇女20个月经周期宫颈粘液及血清葡萄糖、果糖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血清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孕酮(P)放免测定;阴道B超、宫颈粘液Insler评分;尿LH酶联免疫测定和基础体温(BBT)测定,综合评价预测和确定排卵日。20个周期均为有排卵周期。结果:宫颈粘液葡萄糖、果糖水平均表现为卵泡期稍高,排卵前最低,排卵后逐渐升高,黄体中期达高峰;卵泡期果糖水平与E2呈负相关(r=-0.73,P<0.01);黄体期葡萄糖、果糖水平均与P呈正相关(r=0.99,P<0.01;r=0.98,P<0.01);血葡萄糖、果糖水平无周期性变化且与宫颈粘液葡萄糖、果糖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3,P>0.05)。结论:宫颈粘液葡萄糖、果糖水平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可能与雌孕激素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宫颈评分B超尿LH试纸监测排卵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例不孕症患者的88个基础体温(BBT)双相、卵泡期长短不同的月经周期,同时采用宫颈评分(CS)、B超、尿黄体生成素(LH)试纸、排卵痛、BBT五项指标监测排卵。结果:CS、B超、尿LH试纸监测排卵的准确率分别为818%、955%、932%,无显著差异(P>005),且B超监测卵泡增大,CS增高,两者密切相关,减少了B超检查次数,878%排卵发生在尿LH峰出现后24小时内,60例的半年内妊娠率为783%。结论:CS调控B超、结合尿LH试纸是简便易行且准确可靠的监测排卵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体功能不全与生殖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22例有排卵不孕妇女于B超监测排卵的同时,在卵泡中期、围排卵期和黄体中期测血清LH、FSH、PRL、E2、P、T;排卵后第10 ̄14天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按子宫内膜发育落后于月经周期〉2天判断为黄体功能不全(LPD)。比较LPD组(n=12)和正常组(n=10)生殖激素值与卵泡直径的差异。结果:FSH和卵泡期LH、E2在两组间无差异,黄体期LH、E2、P水平,LPD组低于正常组(P〈0.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3的15例患者(Ⅰ型组)、LH/FSH<3的15例患者(Ⅱ型组)以及2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100μg)兴奋垂体-卵巢轴功能试验,观察3组RAS中血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的变化。结果:基础状态下,整个患者组的睾酮(T)与ATⅡ呈显著性相关(P<0.05);LRH兴奋试验后LH、PRA、ATⅡ和ALD的反应浓度是Ⅰ型组>Ⅱ型组>对照组,且患者组的LH和ATⅡ的峰值浓度呈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PCOS有RAS功能亢进现象,尤其是Ⅰ型组患者;RAS参与PCOS的雄激素过多和生殖功能障碍,并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异常分泌的机理。方法: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3的15例患者(I型组)、LH/FSH<3的15例患者(Ⅱ型组)以及20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对照组),行左旋多巴(L-DA,500mg)兴奋下丘脑-垂体轴功能试验,观察3组GH和PRL的浓度变化。结果:在基础状态下,Ⅰ、Ⅱ型组的GH较低(P<0.01)、PRL较高(I型组,P<0.05);L-DA兴奋试验后,Ⅰ、Ⅱ型组GH的升高程度和PRL的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PCOS的GH和PRL异常分泌可能与其中枢DA活性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6.
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Zhu Q  Liu J  Diao Y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0):601-603
目的探讨卵泡发育不良(FM)的表现及其结局。方法对296例不孕患者中的FM患者80例(FM组)及20例正常排卵者(对照组)进行连续宫颈评分、B超监测卵泡发育、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雌二醇(E2)值等检查,并行腹腔镜和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1)在不孕妇女中FM发生率为270%;(2)FM组宫颈评分最高分为73±18分(x±s,下同),对照组为132±18分;月经中期血E2水平,FM组为300±100pmol/L,对照组为900±400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B超检查显示,FM组卵泡模糊,常为多个小卵泡;(4)腹腔镜检查FM组约2/3以上病例卵巢上可见黄体,但无排卵裂孔,约1/3病例无黄体;(5)FM组子宫内膜呈分泌改变者占567%,呈增生期改变者占333%左右。结论(1)FM是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2)FM结局有二,一为卵泡闭锁,另一为未成熟卵泡黄素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应用长效GnRH-a(decapeptyl,Fering)及促性腺激素(Gn)治疗26例顽固性PCOS患者(Decapeptyl组),并与其中前次常规IVF-ET方案治疗的19例(非Decapeptyl组)进行比较。结果:(1)Decapeptyl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6.2%和38.5%,明显高于非Decapeptyl组(P<0.05)。(2)Decapeptyl组用药2周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面积明显缩小,用药第4周时,达最小值。(3)Decapeptyl组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睾酮、雌二醇在用药1周后开始下降,至用药第4周达早卵泡期水平。结论:对在应用常规IVF-ET周期或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过早LH峰,以及使用外源性Gn6个周期无受孕的PCOS患者,长效GnRH-a联合Gn超排卵,是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应用ABC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IAS),定量分析39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1i-67)的含量;对其中22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雌二醇(E_2)、孕酮(P)、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含量;以及对其中8例应用立体学方法进行细胞核体定量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的ER、PR、Ki-67显著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含量(P<0.01);子宫肌瘤的细胞核体数密度和体密度也显著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对应值(P<0.05,P<0.01);子宫肌瘤的ER、PR与血浆的E_2、P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LH、FSH含量呈负相关(P<0.05);Ki-67与P呈正相关(P<0.05);子宫肌瘤的ER与其细胞核体数密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LH、FSH及其受体含量有关,孕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策略及结局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对持续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使用诱发排卵的治疗方案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59例,共81个治疗周期,分为3组:(1)促卵泡激素(FSH)组,49个治疗周期;(2)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泵组,13个周期;(3)常规体外受精(IVF)组,19个周期。前两组给予前期降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治疗。观察用促排或超排治疗后雌二醇(E2)  相似文献   

10.
卵泡发育类型和黄体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应用阴道B超连续监测不孕症患者76例,其中正常单卵泡排卵者48例(单卵泡组),正常双卵光排卵者5例(双卵泡组),小卵泡排卵者14例(小卵泡组),多囊卵巢(PCO)排卵者3例(PCO组),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排卵者6例(LUFS组)。结果:单卵泡组子宫内膜发育迟缓2例,黄体期过短5例,黄体功能不全(LPD)的发生率为14.58%;双卵泡组黄体功能均正常;小卵泡组子宫内膜发育迟缓3例,黄  相似文献   

11.
子宫切除宫颈去留的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宫颈去留之利弊,重新评价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子宫次全切与68例子宫全切两组病人术后性功能、膀胱功能、更年期症状、血脂及血流变学情况进行对比,并观察残留宫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性功能、膀胱功能均下降,以全切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或0.05);两组TG、CHOL、APOB、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POA则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或0.05)上述各变化及更年期情况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残留宫颈无发现1例下垂、息肉或癌瘤,涂片均为巴氏Ⅰ或Ⅱ级。结论;两种术式对卵巢功能早衰的影响是相同的,但对性生活与膀胱功能下降的影响全切组更为明显。提倡对每例患者都权衡宫颈去留之利弊,以提高手术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hMG对子宫内膜、卵泡发育及白细胞雌激素受体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MG对子宫内膜、卵泡发育及白血胞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阴道超声、放免法和放射配体结合法对18例自然周期和16例hMG促排卵周期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成熟卵泡数、血浆雌二醇及孕酮浓度和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①hMG组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大于自然周期组(P<0.05);成熟卵泡数多于自然周期组(P<0.05);子宫内膜A、B型回声比例高于自然周期组(P<0.05);②hMG组围排卵期血浆雌二醇、孕酮浓度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P<0.05);③hMG组围排卵期白细胞雌激素受体含量较自然周期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①hMG可使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数增加,子宫内膜分型改善,血浆E2浓度及白细胞雌激素受体含量升高,有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②hMG可能有致卵泡过早黄素化的作用;③测定白细胞雌激素受体可间接反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具有无创、可靠、重复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2个采用卵泡刺激素/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SH/hMG/hCG)促超排卵的IVF-ET周期(62例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其自然周期与促超排卵周期中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观察其妊娠情况。结果促超排卵周期中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高于自然周期(P<0.05)。补充黄体酮者的P、P/E2值,明显高于未补充黄体酮者(P<0.05)。临床妊娠者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未妊娠者,而P/E2、PRL值明显高于未妊娠者(P<0.05),并且当P/E2值为300~400、PRL值为60~100μg/L时妊娠率最高。结论IVF-ET周期中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妊娠有影响,其中E2、P协同发挥作用,PRL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胚胎着床。在IVF-ET中应适当补充黄体酮,调节性激素至最适水平,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促超排卵周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卵泡发育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促超排卵周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卵泡发育的调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体液(13例用药前血清、38例卵泡液及同期血清)中IGF-1及性激素的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例在IVF周期得到的颗粒细胞上IGF-1及其受体(IGF-1R)的表达。结果:(1)促超排卵过程中血清IGF-1含量显著增高(P<0.001),其在卵泡液内的平均含量低于同期血清中水平(P<0.05),且与卵泡发育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在卵泡发育数少于3个的卵巢低反应型患者中,卵泡液水平接近同期血清水平。(2)卵泡液内IGF-1与卵泡刺激素(FSH)、同期末梢血清中IGF-1与雌二醇(E2)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3)颗粒细胞上存在IGF-1R,但不能产生IGF-1。结论:促超排卵药物作用后血清IGF-1水平升高,并进入卵泡液内协同促性腺激素参与对卵泡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产后子宫复旧与排卵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产后排卵监测及子宫复旧情况调查,寻找生育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最佳时期。方法:对200例产妇自产后20天左右上门访视、跟踪监测,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子宫大小、卵巢卵泡发育直至破裂消失,结合尿LH含量测定、恶露变化及新生儿喂养、性生活情况等系统了解产后子宫复旧及排卵过程和母婴健康状况。结果:产后恶露平均30±6天干净,产后排卵31~90天最多,193例(96%),产后转经31~90天最多,155例(75%),排卵前卵泡最大为20mm×23mm,最小为15mm×17mm,右侧卵巢排卵为主,177例(88.5%),左侧23例(11.5%)。结论:产后最佳放置宫内节育器时间为产后41~90天,产后排卵与分娩方式、喂乳形式,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丹那唑与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卵子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幸 Kuns.  P 《生殖与避孕》1994,14(3):174-177
文收集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包括曾经丹那唑治疗21例(丹那唑组)和孕激素或GnRH类似物治疗11例(激素组),并以因单纯输卵管疾病接受IVF-ET者21例作对照组,分析IVF-ET的各项参数。结果:丹那唑组的hCG注射前血清E2,卵泡直径>15mm卵泡数和卵子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和P<0.05),而激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丹那唑可能妨碍卵泡发育,降低卵子质量而影响卵子受精。对于拟接受助孕技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宜选用孕激素或GnRH类似物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用放免法测定了40例拟诊为由内分泌病因所致的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卵泡期和黄体期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同时用生化法测定了相应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胞浆及胞核的雌、孕激素受体含量。通过和对照组比较,发现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病人黄体期和卵泡期的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和P<0.05),其余各项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其子宫内膜增生期的胞浆雌激素受体(ER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胞浆孕激素受体(PRc)含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期子宫内膜组织的胞核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表明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和子宫内膜组织的受体含量减低是导致该组病人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含铜宫内节育器对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IUD)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法检出女性患者宫颈CT阳性病例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为置IUD组,放置母体乐375或含铜表面积为200mm2的金属圆环;26例为药物治疗组,用阿奇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14例未经特殊处理为对照组;以后每月用PCR法复查一次CT,共4月。结果:放置含铜IUD者CT转阴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含铜IUD组CT转阴率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母体乐375或OCu200IUD的妇女CT转阴率分别与药物治疗组相似(P>0.05);药物治疗组CT转阴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铜IUD对生殖道CT感染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8例PIH患者、50例晚期妊娠妇女和52例对照组血浆ET、CGR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妊娠组E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PIH组ET水平较妊娠组增高显著(P<001),轻、中、重度PIH患者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IH组血浆ET水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542,P<001。妊娠组CGRP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IH组较妊娠组降低显著(P<001),轻、中、重度PIH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状态下,ET、CGRP参与体内血压的调节,两者平衡失调可能与PIH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测定血浆ET、CGRP浓度有助于PIH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黄体期应用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旨在比较黄体期不同阶段应用米非司酮对黄体功能、卵泡发育、排卵和阴道出血类型的影响以探讨其生育调节的作用机理。15名采取屏障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随机分成三组(组Ⅰ~Ⅲ),分别在黄体早、中、晚期给予米非司酮口服25mgq12h×6。每例对象在对照周期、服药周期和随访周期均接受采血,测定其血清FSH、LH、PRL、E2和P的水平,记录其阴道出血量及时间。结果显示服药后阴道出血类型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服药时机而异。服药时间距LH峰愈近,则诱发阴道出血所需时间愈长,两者是显著负相关(r=-0.87,P<0.001)。黄体早期用药(组Ⅰ)对黄体功能及出血类型无明显影响。黄体中期用药(组Ⅱ)者中,3例孕酮水平提前下降,服药周期缩短,提示黄体过早溶解;另2例在月经预期来潮之前亦有一次阴道出血,但其孕酮水平并未随之下降,提示黄体未提前萎缩。黄体晚期用药(组Ⅲ)对服药周期无明显影响;但是在随访周期,2例对象卵泡发育缓慢,排卵明显延迟,并且其黄体期也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