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在汲取张仲景和叶天士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经方多有继承和发挥。《温病条辨》继承了《伤寒论》中含有栀子方剂中体现的辛苦合用、清宣郁热,苦寒合用、燥湿泻热等法,并将叶天士对栀子的用药经验拓展总结为解郁清热法和开郁行气化湿法,对温病学理论和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鞠通作为温病学派的大家之一,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中,不仅擅长应用经方,化裁经方,而且也擅长应用温热药物治疗疾病。同时《温病条辨》在理论上弥补和完善了《伤寒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可以说吴鞠通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3.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江苏淮阴人。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病亡而发奋学医,专事方术,终成一代医学巨匠。其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其中《温病条辨·解儿难》在小儿生理、病理方面及诊断、治疗、调护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回顾历史,《伤寒论》研究曾激起三次大的浪潮。建国以后,更是崛起了以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为主体的三大支柱,取得的成果可谓累累。然而,迄今为止,第四次更高的浪朝却始终未能到来,目前研究仍处在第四次浪潮前的峰谷中。《伤寒论》的未来研究将向何处去,又怎样才能尽快迎来第四次更高研究浪潮的到来,这些恐怕是众多《伤寒论》研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学术研究与未来发展探讨王兴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210029)关键词:伤寒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仲景学说汉代名医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不仅使外感病的辨治有规律可循,而且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作用,受到历代医...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对比《温病条辨》与《伤寒论》两书的体例与内容,认为《温病条辨》根源伤寒但又超越伤寒。表现在:(1)体例仿伤寒而不拘泥;(2)辨证撷六经而辟三焦;(3)用药循方书而多发挥;(4)阐理遵经旨而补未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发展过程中创新性的宗旨、途径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与分析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理法方药特点,初步探索其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代表著作,其中蕴含着"认证施治"的独特思想。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这也许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氏"认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代表著作,其中蕴含着"认证施治"的独特思想。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这也许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氏"认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方证辨证"思想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方法]参考相关古代医籍及当代文献,分析"方证辨证"的历史沿革、内涵、研究方法、应用方法、意义等相关问题并得出结论。[结果]"方证辨证"思想源自仲景,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方证辨证"之方主要指经方,亦可指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的时方,证指方剂主治的较固定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研究"方证"有分经审证、以方类证和现代模型等方法?方证辨证应用时应注意不可对号入座、辨证准确、加减有据等问题。方证辨证作为辨证论治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可有效指导临床和教学。[结论]"方证辨证"思想发展至今,逐渐细化、系统化、理论化,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总结和认识,缺乏准确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  相似文献   

12.
桂枝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围绕《伤寒论》中有关条文从桂枝配芍药,桂枝配麻黄,桂枝配甘草,桂枝配茯苓4个方面对桂枝的配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经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之处方。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主要特点:方证相应、一方多证,配伍严谨、组方缜密,味少效宏、用药巧妙,作用全面、加减灵活。经方由于有诸多优点,成为创制新方的“祖方”,后世在经方的基础上衍化出大量方剂。  相似文献   

14.
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中辨证论治体系也包括外治法的内容 ,《伤寒论》中的外治法有针、灸、温覆、熏、导、温粉等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用于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固涩、祛湿、预防传变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发汗解表而汗出、调和营卫而汗出、化气行水而汗出、和解少阳而汗出、清热行滞而汗出和祛风化湿而汗出六个方面,分析了《伤寒论》中服药治疗后的汗出,认为其汗出可分为:发汗而汗出和未发汗而汗出两类。发汗而汗出者意在解表祛邪,通过发汗使邪气随汗而外解,属汗法治疗的结果。而未发汗而汗出者,虽各有不同的发生机理,但皆为正气康复,气血周流,升降出入协调,水津布化的结果,是为机体康复的佳象。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胃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子汤证的两条经文各有重点 ,同样是一方多证 ;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是阴虚热盛 ;少阴病篇中吴茱萸汤证、四逆散证是与少阴病四逆汤证进行类证鉴别 ,而非少阴病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人体系统"的系统特性、系统环境以及疾病产生和治疗的一般模式。认为要对"人体系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要划分出合理的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子系统",并对子系统作了尝试性的划分。认为《伤寒论》是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进而调整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因此以《伤寒论》作为系统论研究中医的切入点甚为恰当。从《伤寒论》入手,逐次深入,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功能到结构、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精确,使中医理论更为完善,为中医药的临床和科研提供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对于疾病自愈特征的论述内容详尽,涉及六经病。其自愈的机制主要分为自然转归、顺势祛邪、阳气来复、胃气自和、津液自和、气机通畅6个方面。从病程时间、出血、汗出、口渴、大便、小便、脉象等情况来判别疾病自愈的征兆,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或过度治疗,其中蕴含的中医理论和经验,对于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伤寒论》中含有"和"的条文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张仲景和法原义是在重视保胃气的理论指导下,运用轻汗、缓下等法治疗正虚邪实内结较轻的病证,并使人体胃气和、荣卫和、表里和、脉气和,直至最终达到阴阳自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和解少阳法是后世医家成无已对《伤寒论》和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