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肾内科2012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患14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EECP治疗,治疗三个疗程,观测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个疗程结束时24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LB)、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及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等肾功能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第一、第二、第三疗程结束后的24h MALB、Cys-C、Scr、β2-MG血清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第三疗程结束后相比较,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治疗前与第三疗程结束后相比较,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EECP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代蓉 《四川医学》2000,21(7):646-647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6月采用 WFB-DN1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6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 (内科学 )教材确诊为 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 ,曾用降血糖药物、维生素 B12 、654- 2及镇痛药物等综合治疗 ,血糖及周围神经痛症状无改善者共 60例。其中男2 6例 ,女 34例。年龄 34~ 68岁 ,平均 53.4岁。病程半年至 2 0年。无心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高血压等并发症。1.2 方法 :采用广州医疗器械集团 (厂 )生产 WFB-DN1型体外反搏装置 ,气囊充气压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体外反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4例,疗效较好,总有效率75%。本文强调指出体外反搏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眼动脉的血容量,改善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体外反搏疗法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特点;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一种新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4.
巫文丽 《包头医学》2015,39(1):23-25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于胸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68例因考虑缺血性胸痛入住心内科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组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组.结果:常规药物治疗组的胸痛缓解率为94.2%,平均住院日为10.5天,常规药物加EECP治疗组的的胸痛缓解率为100%,平均住院日为9.68天.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胸痛,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钟晓春  周镇光  李红星 《海南医学》2014,(13):1903-1905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从惠东县人民医院选取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普通药物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其尿糖含量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平均水平为(7.43±3.1)mmol/L,血糖回归正常水平患者22例(27.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平均水平为(5.52±2.8)mmol/L,血糖回归正常水平者53例(66.25%),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及血糖正常人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糖水平恢复正常21例(26.2%),而观察组为54例(6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通药物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完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米翔 《华夏医学》2014,27(4):140-142
体外反搏以其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无创的独特优势,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体外反搏已成为冠心病患者长期治疗的重要选择,也是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米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 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20眼)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组进行4个疗程的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阴性对照组予单纯4个疗程EECP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视力、黄斑区血流密度、颈内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等指标变化,评价及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68,P<0.05)。观察组视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力治疗后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EECP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越好,两者呈高度负相关(r=-0.837,P<0.05)。阴性对照组治疗后颈内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EDV与PS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DV、PSV及RI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反搏中(18 d)、反搏后(36 d),采用高频超声检测猪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6 d后,取HF+EECP组的前降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HF+EECP组反搏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2%±1.7%(0 d),12%±6%(18 d),和11.4%±2.8%(36 d,P〈0.01);而HF组FMD下降,分别为7.8%±3.7%(0 d),7%±4%(18 d),5.1%±2.0%(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比较,于反搏中、后检测HF+EECP组血hsCRP明显降低[(0.327±0.076)mg/L vs(0.469±0.168)mg/L(18 d);(0.31±0.09)mg/L vs(0.51±0.26)mg/L(36 d),P〈0.01]。反搏后,HF组冠脉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HF+EECP组内皮细胞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反搏中(18 d)、反搏后(36 d),采用高频超声检测猪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6 d后,取HF+EECP组的前降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HF+EECP组反搏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2%±1.7%(0 d),12%±6%(18 d),和11.4%±2.8%(36 d,P〈0.01);而HF组FMD下降,分别为7.8%±3.7%(0 d),7%±4%(18 d),5.1%±2.0%(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比较,于反搏中、后检测HF+EECP组血hsCRP明显降低[(0.327±0.076)mg/L vs(0.469±0.168)mg/L(18 d);(0.31±0.09)mg/L vs(0.51±0.26)mg/L(36 d),P〈0.01]。反搏后,HF组冠脉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HF+EECP组内皮细胞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别检测血EDF、CTGF、Np、Hcy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EDF、CTGF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DF、CTGF较对照组患者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Np、Hcy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Hcy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p、Hcy较对照组患者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LVEF、E/E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E较对照组患者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增强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衰,可通过改善EDF、CTGF、Np、Hcy水平起到改善心功能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视空间能力障碍测评和增强型体外反搏等综合康复方法对评价和治疗脑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脑栓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除此之外,还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气囊压力0.35~0.40 mPa.cm2)进行治疗,1次/d,每次1 h,14次为1个疗程,规律治疗4个疗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量化表和临床症状综合计分法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1);B组的改良BI指数较A组显著提高(P〈0.01);而且,B组的生存质量评定总分、精力、家庭角色、活动、情绪、自理能力、社会角色和上肢功能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采用视空间能力障碍测评等方法能准确评价脑栓塞的疗效;综合康复方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分为体外反搏组(治疗组)及非体外反搏组(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并随访统计病人心性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ST段下移1mm出现时间延迟显著大于对照组,运动耐量较对照组增加,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对减轻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心绞痛患者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微血管血流灌注来反映微血管的舒张功能,同时观察体外反搏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LDF) ,测量58 个被观察者的前臂皮肤在反应性充血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增加比值,评价血流介导的微血管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及吸烟组微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比值分别为1.83±0.37、2.63±0.51、3.19 ±0.56 比3.56±0.36 ;P分别< 0.01,<0.01,< 0.05。冠心病组反搏治疗前后比,其微血管的舒张功能明显提高,比值为1.83±0.37 比2.54±0.43; P<0.01。结论:LDF可检测冠心病患者明显的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高胆固醇血症者和吸烟者微血管功能的异常;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与微量白蛋自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87例 2型糖尿病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用放射免疫法(RIA)进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并用眼底荧光造影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析。结果:DF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NDF组(P<0. 05)。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264,P<0.05;DF组DR发生率显著高于NDF组(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462,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显著相关,微血管病变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反搏(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ECP治疗,同时监测指脉波参数.分别于第1次反搏前、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用放免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质量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结果]指脉波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1个疗程后,肾素活性与ANGⅡ浓度高于反搏前;2个疗程后,ANGⅡ降至反搏前水平,ACE低于反搏前;3个疗程后,肾素活性降至反搏前水平,ANGⅡ与ACE低于反搏前.血浆ANGⅡ水平与指脉波成负相关关系.[结论]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眼部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DR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眼部离子导入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视力情况。结果:4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5.4%。结论:丹参注射液眼部离子导入治疗DR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和分析 13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的图象特点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结果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发病关系。方法 :本组病例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 ,并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眼底组、单纯型DR组、增殖型DR组 ,3组均采用美国伯乐公司血红蛋白ArC小柱测定试剂用沉淀法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量。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 (HbAIc)均值正常眼底组 :9.13± 2 .9(% ) ;单纯型DR组 10 .4 1± 3.4 (% ) ;增殖型DR组 13.17± 6 .1(% )。结论 :本组增殖型DR组及单纯型DR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均值较正常眼底组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上升与DR进展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