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以此采取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60例,测量8周后产妇糖尿病情况,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高龄、肥胖等均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知肥胖等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多种因素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代谢异常,对其研究可临床控制产妇产后血糖。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在我院系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632例孕妇进行50克糖筛查试验(GCT),对异常者进行75克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比较其与正常组母婴结局的不同.结果 母婴患病率比较,GIGT组以及GDM组与正常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与GDM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系统产前检查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分布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保健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产妇100例为病例组,以糖代谢正常及孕周相同的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遗传史( OR=2.398,95%, CI:1.042~5.012)、年龄>28岁( OR=1.413,95%,CI:1.322~4.352)、体质指数>24( OR=6.543,95%, CI:0.782~2.320)、流产史( OR=0.212,95%,CI:0.025~2.256)、吸烟史( OR=0.246,95%,CI:0.045~3.452)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8岁、体质指数>24、糖尿病遗传史、流产史、吸烟史的孕妇应在妊娠早期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35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和135例健康孕妇,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体重、既往孕产史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年龄〉25岁、孕前腰臀比〉0.9和高尿酸血症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5岁、有家族糖尿病史、孕前腰臀比〉0.9、孕前存在高尿酸血症的孕妇应早期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6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44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80例),了解两组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444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71.2%,180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仍然异常,占28.8%,其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8例,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32例,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30例;2)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GDM诊断的孕周较糖代谢正常组早,空腹血糖、孕前及产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均较正常组高,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相关合并症、DM家族史的比例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部分GDM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可恢复正常,28.8%(180例)的孕妇产后仍然存在糖代谢异常;2)孕妇GDM诊断孕周早、孕期空腹血糖高、DM家族史、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孕期合并相关合并症、孕前及产后高BMI、高脂血症等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对高危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规律产检直至分娩的高危GDM孕妇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n=50),以孕28周为界,对照组孕28周后实施治疗,观察组28周前实施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20.0%(1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分别为2.0%(1/50)、4.0%(2/50)、6.0%(3/50)、4.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5/50)、16.0%(8/50)、16.0%(8/50)、12.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0%(1/50)、4.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5/50)、14.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GDM孕妇,在孕28周前给予早期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5%。目前研究显示,GDM的发病与将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极强的相关性.GDM孕妇较血糖正常的孕妇,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7倍以上。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GDM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风险从2.6%~70%不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时机及意义。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2932例进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筛查,试验结果阳性的孕妇再行75g口服糖耐量试验。将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82例作为GDM组;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的孕妇99例作为GIGT组;另将50g糖筛查阳性而75 g糖耐量试验阴性的孕妇36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GDM、GIGT组妊高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GIGT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年龄、不良孕产史,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GDM、GIGT可对母婴造成多种危害,孕期应积极控制血糖并完善围产期保健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其中58例(观察组)经过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控制血糖,另外46例(对照组)仅一般饮食控制血糖,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89.66%、96.55%,对照组分别为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孕晚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产后糖代谢转归的关系,为产后糖代谢持续异常患者的早期预测和干预提供依据&#65377; 【方法】 对我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68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孕晚期脂联素水平及其它孕期指标与产后糖代谢的关系&#65377;【结果】 39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于产后6 ~ 8周复诊时行75 g OGTT试验,持续存在糖代谢异常者为11名,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例,糖耐量受损(IGT)10例&#65377;产后IGT者和产后糖耐量正常者(NGT)相比,IGT的产妇孕晚期空腹血糖和妊娠晚期脂联素水平低于NGT的产妇&#65377;校正基础BMI后,妊娠晚期脂联素水平与产后OGTT 1 h&#65380;2 h血糖呈负相关(P值均 < 0.05)&#65377;妊娠晚期脂联素的ROC曲线显示,以NGT为阳性时,曲线下面积Az = 0.746, 95% IC为(0.566,0.927),表明孕晚期脂联素对产后NGT有预测价值&#65377;取脂联素 = 7.035 μg/mL为诊断临界点(cut-off point),计算得相对危险率OR为2.586&#65377; 【结论】 产后糖代谢恢复正常者妊娠晚期脂联素水平比产后糖代谢持续异常者高,孕晚期脂联素 > 7.035 ug/mL者产后短期内恢复正常的几率约是 < 7.035 μg/mL者的2.6倍&#653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糖耐量异常(GIGT)的不同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1999—2005年绥化市卫校附属医院分娩档案,包括1 856个样本。将样本按不同诊断标准分为6组,第1组为正常孕妇组;第2组为乐杰标准GIGT组;第3组为曹泽毅标准GIGT组;第4组为乐杰标准GDM组;第5组为曹泽毅标准GDM组;第6组为75g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大于6.7 mmol/L组,回顾性评价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1 856例患者中,乐杰标准GDM发病率为4.4%(82例),GIGT发病率为5.0%(92例);曹泽毅标准GDM发病率为3.0%(56例),GIGT的发病率为3.2%(60例),第6组标准GIGT人数为136例(7.3%)。与正常组相比,不同标准的GDM及GIGT各组巨大儿及早产发病率增加(P<0.05),而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诊断标准的GDM及GIGT各组间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诊断标准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但GDM及GIGT是增加母亲及胎儿发病率的高危因素,积极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诊断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肥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柳州市713名干部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检测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受检者分为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低减(IGT)、糖尿病(D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由NGT→IGT→DM,年龄、BMI、WC、SBP、DBP、TG的水平逐渐升高,且IGT和DM组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随着餐后血糖水平的增高,超重/肥胖、中心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0.001)。③2hPBG与年龄、BMI、WC、SBP、DBP、TG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经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后,2hPBG仍与WC、年龄、TG、DBP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餐后高血糖与中心肥胖、高TG、高血压独立相关,常聚...  相似文献   

14.
糖调节受损再认识及其与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皓  杨刚毅 《医学综述》2006,12(1):31-33
糖调节受损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代谢异常状态。在糖调节受损者血浆中多种炎性因子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腺β细胞凋亡。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减轻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能明显影响糖调节受损的转归。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各种糖代谢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入选1 092例妊娠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NGT)者、68例GDM患者和21例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患者。测定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血糖(1HBG和2H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式(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 β cell function,HOMA-β)和处置指数(desposition index,DI)。GDM及PGDM组孕前BMI、FBG、1HBG、2HBG、HbA1c和LnHOMAIR高于NGT组(P<0.05),PDGM组1HBG和HbA1c高于GDM组(P<0.05)。NGT、GDM及PGDM组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ional age,LGA)发生率分别为6.8%、13.8%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r=0.183,P<0.001)、FBG (r=0.070,P=0.019)、1HBG(r=0.183,P<0.001)、2HBG(r=0.125,P<0.001)、三酰甘油(r=0.112,P=0.001)、LnHOMA-IR (r=0.102,P=0.033)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显示,新生儿体重与FBG和孕前BMI呈独立正相关(P<0.05)。随着糖代谢紊乱加重,LGA发生率逐渐增加,FBG及孕前BMI是影响LG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s, GDM)的妊娠结局。方法 筛选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产检诊断为GDM的668例孕妇,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及75g OGTT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 FBG异常为GDM Ⅰ组(n=328);FBG正常,OGTT 1h或OGTT 2h其中一项血糖异常为GDM Ⅱ组(n=224);FBG、OGTT 1h、OGTT 2h 3个时间点血糖均异常为GDM Ⅲ组(n=116)。分析3组孕妇的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GDM Ⅲ组孕妇的FBG、OGTT 1h、OGTT 2h血糖水平,及FINS水平、HOMA-IRI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而GDM Ⅱ组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GDM Ⅰ组(P<0.05)。GDM Ⅲ组孕妇的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GDM Ⅱ组的以上新生儿不良结局明显高于GDM Ⅰ组(P<0.05)。GDM Ⅲ组孕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而GDM Ⅱ组与GDM Ⅰ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OGTT试验时间点异常越多、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越高提示GDM程度越重,表现为妊娠不良结局、新生儿出现巨大儿发生率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17.
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华  隋萍  张爱华 《医学综述》2006,12(20):1279-1280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糖调节受损可作为一个未来糖尿病的较好预报因子。而根据有关糖尿病高危因素(年龄、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等)设计的非侵入性的预测方法,如危险因素分类树法、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腰臀比或腰围指标法,对在普通人群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进行普查以预测糖尿病及IGR人群,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产后抑郁(PPD)发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PPD发作的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于北京协和医院产科建档孕妇的临床资料,孕中期检测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孕晚期检测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产后(42±7)d内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5.0中文版为工具诊断抑郁发作和焦虑障碍,对PPD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GDM与PPD发作的关系,并比较患与未患GDM孕妇孕晚期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以及PPD发作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PD组与非PPD组孕产妇是否患GDM、孕中期75 g OGTT、糖化血红蛋白和孕晚期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OR=4.656,95%CI=1.130~19.184,P=0.033)、强迫症(OR=11.989,95%CI=1.004~143.113,P=0.049)以及孕前精神心理疾病史(OR=13.567,95%CI=2.191~83.991,P=0.005)是PPD发作的危险因素。患与未患GDM的孕妇孕晚期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PPD发作、PPD发作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PPD发作共病强迫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血糖管理下,GDM与PPD发作不存在相关性。对孕前有精神心理疾病史的孕产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成都地区常住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发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居民2型DM及IGR的发病率,并探讨影响其发病的饮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8年成都市两社区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检测调查人群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Glu),并根据检测结果将人群分为正常组、IGR组和DM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被调查人群每日进食的种类和质量,计算热卡摄入量、食物成分的比例、每日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并分析与DM及IGR的相关性。结果 2008年成都地区DM和IGR现患率分别为18.59%和24.22%;DM组热卡,食物脂肪、蛋白比例,钠摄入量高于正常组,而纤维素、食物碳水化合物比例、铁、锌、硒、锰的摄入量和维生素C、E摄入量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R组热卡、钠摄入量高于正常组,而纤维素、锌、 硒、锰的摄入量和维生素C、E摄入量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食物脂肪比例是影响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9)。维生素E是DM及IGR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33,0.990)。结论 成都地区2型DM及IGR的现患率高于四川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平均水平。本地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应重点关注长期脂餐和维生素E摄入不足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