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同种异体骨与血管组织深低温冷藏的时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储藏在液氮中的带血管蒂骨组织保持存活状态的时限,为下一步行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冷藏不同时段的带血管蒂骨组织进行组织学、电镜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结果 酚冷藏4个月后的骨组织结构形态学正常,骨细胞SDH染色阳性,而冷藏6个月后的骨组织有线粒体肿胀的超微结构改变,骨细胞SDH染色阴性;冷藏6个月后的血管结构形态学正常,内膜SDH染色阳性。结论存储于液氮中的带血管蒂骨组织维持存活状态的最佳时限为4个月。  相似文献   

2.
活体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并下腔静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笔者利用尸体下腔静脉(IVC)替代受体肝后IVC施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并IVC狭窄的经验。方法 1例35岁男性BCS并肝后IVC狭窄的患者,曾接受内科治疗,并于9个月前经放射介入置入金属扩张器,但症状无缓解。最终患者被施行了成人间LDLT,术中采用了尸体IVC替代受体肝后IVC进行重建。结果 患者术后过程平稳,效果满意。结论 笔者认为采用LDLT及利用尸肝IVC重建受者肝后IVC治疗BCS并肝后IVC狭窄的术式可推荐作为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1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慢性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1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2 1~39岁 ,平均 2 7 5岁 ,病程 1 5~ 10年 ,平均 6 2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劳累后心慌、闷气、腹胀、肝大、呕血黑便、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其中急性首发新鲜血栓者5例 ,混合血栓者 2例 ,陈旧血栓者 4例。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常规检查下腔静脉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0年4月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手术经验,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受者存活情况.结果 术前9例患者均经腹部CT强化扫描及血管重建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行腔静脉造影明确梗阻情况及分型.9例患者中,接受尸体供肝移植者8例,均采用经典非转流术式;接受亲属活体右半供肝移植1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9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8个月(13~61个月),期间出现癫痫发作1例,十二指肠乳头及功能不良1例,小肝综合征1例,以及肺部感染4例;1例接受了中度脂肪肝供肝的受者于术后12d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行再次肝移植;1例受者于术后6个月因发生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而行再次肝移植,该例患者术后35个月死于肝脏肿瘤复发.所有患者未发生流出道梗阻及布加综合征复发.9例受者术后1和2年存活率为100%(9/9),术后3年存活率为88.9%(8/9).结论 通过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分析布加综合征的内科非手术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布加综合征的各种治疗方法,并进一步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显示:1)抗凝、溶栓等内科非手术治疗疗效欠佳;2)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3)严格掌握适应证的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明显降低了复发率。对各种类型的布加综合征,多能进行有效的介入和(或)手术治疗。介入疗法简便易行、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二次球囊扩张配合口服华法林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4例。先行下腔静脉小球囊扩张术,同时给予达标量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影像学观察患者血栓溶解情况。治疗效果明显者给予下腔静脉大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54例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100%,2例手术后口服华法令出现出血,改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改行其他介入治疗方式;余48例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溶栓治疗3~6个月,治疗效果明显,行二次行大球囊扩张治疗。结论:腔静脉二次球囊扩张同时口服华法林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布加综合征的病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技术。1998年2~6月为2例布加综合征病人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法直视下矫治下腔静脉机化性血栓梗阻及肝静脉阻塞性病变,以恢复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通畅血流,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采用此法优点是视野清楚,直视下更能精确、比较彻底根除下腔静脉系各种梗阻性病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日益深入,一些陈旧的治疗手段被摒弃,而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目前,对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微创介入治疗和根治性病变切除已经成为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主流方法。现将布加综合征的分型及其常见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5年4月至7月,我们对经彩色超声以及造影检查证实为布加综合征的2例病人实施了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球囊扩张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1 男,35岁。查体:肝肋下扪及,脾大肋下4cm。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色素沉着呈紫蓝色,左胫前皮肤溃疡3cm×4cm。心脏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入右心房水平管腔内径7mm,脾门静脉扩张。例2 男,26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终末段11mm,狭窄远心端下腔静脉内径29mm。2例均有胸腹壁静脉曲张。行静脉造影未见造影剂入右房,拟诊为下腔静脉膜状完全性闭塞…  相似文献   

10.
深低温保存犬同种主动脉用于腔静脉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主动脉用于腔静脉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将15条杂种犬等分为3组。Ⅰ组用深低温保存的主动脉间置移植于犬肾下下腔静脉,长4cm;Ⅱ组采用新鲜的主动脉移植;Ⅲ组采用涤纶人工血管移植。2个月后获取血管,观察其通畅情况,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Ⅰ、Ⅱ、Ⅲ组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0%、60%和0。Ⅰ、Ⅱ两组血管移植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两组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深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的抗原性并没有明显减弱,但由于深低温较好地保存了血管活性和内膜层,在低压力的下腔静脉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右室流出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评价活性同种主动脉(CVAH)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TOF)右室流出道(RVOT)的临床效果。以保留无冠瓣及二尖瓣大瓣的CVAH重建RVOT40例。关胸前测定各心腔压力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论:关胸前测压,CVAH组与对照组右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压(RVSP/LVSP)分别为0.49±0.09和0.62±0.13(t=4.80,P<0.001);RVSP分别为6.30±1.36kPa和7.88±2.34kPa(t=30.77,P<0.001);右室—肺动脉压力阶差(RV—PAPG)分别为0.97±0.79kPa和3.29±1.97kPa(t=6.69,P<0.001);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为1.32±0.24kPa和2.06±0.51kPa(t=8.21,P<0.001)。CVAH组血流动学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VAH组手术死亡1例(2.5%),余39例全部随访28.3±18.1(6~66)个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恢复优良。多普勒超声显示术后肺动脉反流轻微,CVAH无失功及钙化。结论:带瓣CVAH是理想的RVOT重建材料,血流动力学效果优良,可以最大限度加宽RVOT和减轻肺动脉反流。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discuss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MICS-AVR) approach via anterior thoracotomy using continuous retrograde cardioplegia. Continuous retrograde cardioplegia facilitates excellent continuous homogeneous cooling of the heart during cardiac arrest.Methods: We performed AVR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n nine patients between June 2018 and September 2019. The medi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73 (range: 43–84) years. The pleural space was entered via anterior thoracotomy. After opening of the right atrium, a retrograde cardioplegic cannula was inserted into the coronary sinus with a purse-string suture. Continuous cold blood retrograde cardioplegia was initiated at 700 mL/h.Results: Extuba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was performed in five (56%) patients. No new decreased func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ventricles was observed in intraopera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graphy or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Conclusion: MICA-AVR through continuous retrograde cardioplegia is a saf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3.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报告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2例行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3例行颈外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结果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近期疗效满意5例,远期疗效满意2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梗阻部位和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4.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上腔静脉内支架(stent)置入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SVCO)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插管的方法对5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的患者分别向狭窄上腔静脉置入一枚直径10mm或14mm,长60mm或70mm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结果全部患者支架置入一次成功,上腔静脉血流恢复通畅。4例患者SVCO症状很快消除。其中2例患者成活4月和20月,无复发;2例患者术后4月和5月因肺癌死亡时SVCO亦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复发,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肺癌合并SVCO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为了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必须重视原发性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1月至1992年7月期间,应用低温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纠治儿童复杂性先心病12例。病人年龄2~16岁(7.2±3.7岁),体重8~31.5kg(18.9±6.6kg)。诊断为法乐氏四联症(TOF)8例,其中伴肺动脉瓣闭锁3例;冠状动脉畸形1例;严重肺动脉发育不良2例;左肺动脉缺如2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2例;永存动脉干畸形(Ⅱ型)2例。8例应用同种带瓣管道作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4例应用同种带瓣肺动脉片作跨瓣环右室流出道扩大术。本组死亡1例,最长随访时间3年。文中对同种带瓣管道的取材方法,保存技术及应用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Calcified caval thrombu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y infant or child where calcifications are noted in the high right retroperitoneal area on plain x-rays of the abdomen. Although typically bullet-shaped in configuration, the calcium distribution in the neonate may be atypical or incompletely developed, suggesting neuroblastoma. Definitive diagnosis can be made by inferior vena cavagram. As no deaths or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lesion in the cases thus far reported, no specific treatment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同种带瓣主动脉经过适宜处理后,用以治疗1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其中内脏正位(SLL)型14例,内脏反位(IDD)型4例,均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方法手术缝闭肺动脉瓣口,修复VSD,用经过冷冻处理的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连接功能右心室和肺动脉。结果术后测压:右心室收缩压为3.3~6.4kPa(25~48mmHg),右心室-肺动脉压差0.66~3.0kPa(5~22mmHg),右心室/左心室压比值0.3~0.6。结论采用同种带瓣主动脉能使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术中处理此类疾病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UCS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12例,术中诊断32例。根据Kirklin分型,其中Ⅰ型15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15例。44例均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合并左上腔静脉(LSVC)直接引流入左心房15例,其中手术采用心内隧道引流LSVC至右心房14例,直接结扎LSVC1例。手术同期矫治合并的其他心脏畸形。结果本组手术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因术后发生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术后70d出院。其余40例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顺利,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7±12.1h;住院时间8.1±2.8d。随访32例,随访时间4个月~10年,其中9例左心房内隧道术处理LSVC患者,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LSVC时,要警惕UCSS的存在。根据LSVC汇入左心房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汪忠镐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6):1489-1491,F0003
我国腔内血管外科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盲目到定向,从少到多,而今从多到即将来临的如雨后春笋般的前景,首先有赖于科学这个第一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有赖于医务界诸多同仁孜孜不倦的勤恳耕耘,她经历了一个艰苦创业和发展的历程。本文所述的主要为大血管外科:腔静脉和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但仍起自中等管径动脉的研究和实践开始。迄今,仅笔者等就已成功完成了137例以上的以主动脉夹层为主的大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则估计已过千例,似远多于肾下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这一点同西方国家似乎完全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或手术联合腔内法治疗大血管病变(肾动脉平面以上)较治疗身体其他部位血管病变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总之,无论是以血管腔内微创法或手术与腔内联合法治疗大血管病变的研究和治疗均尚方兴未艾,其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