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DSA仿真内镜成像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DSA旋转造影和三维DSA仿真内镜成像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DSA旋转造影图像通过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分两次同步旋转获得,应用InSpace软件对原始旋转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选择血管狭窄处,用Fly Through软件进行仿真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的结构情况。结果 18个月内共有123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DSA旋转造影和仿真内镜成像,118例患者第1次造影即获得了清晰的旋转造影和仿真内镜图像,5例患者因造影期间头部运动,成像不清晰,通过两次造影获得了清晰的图像。共发现171处血管狭窄,内膜形态光滑有116处,不光滑55处;斑块偏心的有114处,基本不偏心57处。95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预后良好。95例支架置入的患者均进行了三维DSA血管内镜随访,术后6个月首次随访时有81例患者的管腔已经光滑,支架骨架已经被内膜覆盖;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支架骨架均已被内膜覆盖。结论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动脉管腔结构的方法,并可用于指导支架置入后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PTAS)治疗高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手术方法、风险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2处狭窄)高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病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进行经皮腔内PTAS。结果PTAS成功率100%,术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73.9±15.7)%降至(13.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临床缺血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术后2d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经溶栓后再通,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脑出血(约2 ̄3ml),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2~36个月均无脑缺血发作。DSA复查2例,均经Doppler超声复查均未发现再狭窄。结论PTAS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PTA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3D-SCTA在老年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及时发现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适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手术可显著控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螺旋CT血管成像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iral computer angiography,3D-SCTA)以其较高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病变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09—2018-05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病变患者82例,按照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同时接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介入治疗所选血管是否为责任血管将观察组分为责任血管组和非责任血管组,对其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组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其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个月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血管组和非责任血管组术后12个月时病死率和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病变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近期和远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治疗方案安全可靠,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BB 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 mm和(14.0±6.2)mm,P<0.05.结论 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DSA)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DM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NDM组),均行DSA检查,根据NASCET法对DSA结果测量,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1)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比较,糖尿病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同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erfusion,CTP)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前适应证选择及术后血流变化评价的作用。方法 40例经DSA检查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照DSA检查结果对缺血部位代偿良好的2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代偿不良的20例患者行狭窄部位支架成形术,行CTP检查,比较非手术组及手术组基线和术后1年的CT相对灌注参数,并比较手术组基线、术后7 d、术后1年的手术侧和健侧的绝对灌注参数。结果 手术组基线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明显较非手术组降低,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升高(P分别为0.018和0.015),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无差异,1年后手术组rMTT较非手术组低(P =0.012),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侧相比,手术组术前患侧基线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延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减低、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增高,术后7 d患侧MTT缩短、CBF明显增加、CBV回落,术后1年MTT、CBF、CBV患侧与健侧相比更加接近,两组比较尽管有统计学意义(P =0.015、0.012、0.037),但三个变量总体趋势逐渐接近;手术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患侧与健侧绝对灌注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09,0.028);支架成形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 =0.006,0.002,0.032)。结论 CTP结合DSA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有一定指导作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和B型超声(BUS)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对10例(20根)颅外颈动脉进行EBCTA、DSA和BUS对照研究.结果EBCTA与DSA的吻合率达95%,r=0.9935;BUS与DSA的吻合率仅为65%,r=0.8333,P=0.001.针对以70%~99%狭窄度为绝对手术指征,EB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BUS则分别为33%、94%、85%、50%和89%.结论EBCTA诊断颅外颈动脉疾病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且与DSA有互补作用;BUS对斑块溃疡具高度敏感性,但单独使用有漏诊和误诊的可能,需与EBCTA或DSA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50例经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V)诊断明确的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人DSA影像的回顾,明确了DSA三维成像技术在颅内静脉窦血栓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自2003年12月~2006年12月使用GE公司Advantx LCN+型X线血管造影机为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人进行了静脉窦影像的三维重建。结果经过静脉窦影像的三维重建更加清晰的显示了静脉窦狭窄、血栓、粘连等在二维脑血管造影中一些显示不清的病变影像,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结论静脉窦影像的三维重建成像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部动脉闭塞性疾病大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但造成管腔狭窄,而且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的正确判断并及时进行治疗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具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颅外段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01—2006-12作者医院临床疑诊颈部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住院患者共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6岁(52~69岁)。1·2仪器与方法:(1)仪器:采用Agilent SONOS 4500型彩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颈联合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64-SSCTA)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临床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行64-S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影像资料。以DSA作为“金标准”,计算64-SSCTA显示血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并对比64-SSCTA和DSA显示血管狭窄的符合程度。结果 74例患者共有814支动脉血管接受评价,64-SSCTA显像中诊断为狭窄或闭塞的有117支,其中103支被DSA证实;有697支诊断为正常的血管,其中688支与DSA结果一致。以DSA作为“金标准”计算出64-SSCTA对患者头颈血管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2.0%、98.0%和97.2%。64-SSCTA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 =0.81,P<0.01。对比分析发现,64-SSCTA和DSA对血管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 =0.439)。结论 64-SSCTA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可能为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提供一种常用的、无创的检测手段,并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较为详尽、客观、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及神经内镜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TA检查,术中垫入隔片前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 结果 本组患者MRTA阳性率为77.6%(38/49),MRTA检测为阳性者在术中均得到证实,无一例假阳性.4例术中无法判别可疑血管是否为责任血管者应用神经内镜予以了明确.49例患者中术后47例(95.9%)疼痛消失,1例(2.0%)疼痛减轻,总有效率为97.9%. 结论 MRTA及神经内镜技术有助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RTA) and neuroendoscope in determining 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Forty-nin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forme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were chosen; their clinical data, imaging data and operative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MRTA; and before placing intraoperative Teflon, 30° neuroendoscope was applied for multi-angle exploration. Results Positive rate reached 77.6% under MRTA. Al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 under MRTA were confirmed, without a false-positive. Neuroendoscope help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uspect vessels were the offending vessels in 4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49 patients was 97.9%; pain disappeared in 47 patients (95.9%) and pain relieved in 1 (2.0%).Conclusion MRTA and neuroendoscope can help to determine 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V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颈动脉狭窄度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CDUS和MRA的数据与DSA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在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检出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以狭窄率30%、50%、70%分别为节点,MRA、CDUS与DSA 3种方法检出的敏感度分别为78%、85%、73%,特异度分别为99%、98%、96%,符合率分别为90%、92%、91%,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93%、90%,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5%、96%、9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7.8、42.5、18.25。MRA与DSA比较,敏感度分别为65%、89%、79%,特异度分别为95%、96%、98%,准确度分别为85%、92%、93%,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95%、93%,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0%、93%、94%,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3.0、21.5、9.5。结论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时,MRA特异度高,与DS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MRA与DSA的一致性较CDUS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颅外段动脉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92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颈部CDFI及DSA两种检查手段对颅外段动脉评价中的优缺点;比较皮质分水岭梗死和内分水岭梗死的颅外段血管病变情况。结果对92例552条血管进行检查,DSA共发现52条血管狭窄,8条血管闭塞;CDFI共发现有64条血管狭窄,12条血管闭塞。两者总体对血管狭窄及闭塞的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判断,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分水岭梗死与内分水岭在动脉狭窄或闭塞及不稳定斑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及DSA对分水岭脑梗死颅外段供血动脉病变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各具优缺点:DSA是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金标准,但对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的判断存在局限性;彩超能准确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但对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联合应用有助于对患者颅外段动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序列对疾病进行诊治,但判读结果因医生的个人经验而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不仅方便了图像辨识,还提供更多的生理学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MRA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很高,较大的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梗死即使采用最积极的溶栓治疗仍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2]).对脑血管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及时采用血管成形等介入治疗,可能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3]).如果在脑梗死的早期及时发现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对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作用.现结合部分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CTA和3D-DS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均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分别行3D-CTA及3D-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瘤的确诊率及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结果3D-DSA对动脉瘤的确诊率为97.5%,3D-CTA为85.0%.3D-DSA对动脉瘤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3D-CTA,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成像在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3D-CT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47例94支血管中,脑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64.0%(32/50),非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29.5%(13/44),两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7例脑梗死患者中大、中、小体积梗死分别为9例、20例及18例。94支血管中45支有不同程度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17例、16例及9例,3例血管完全闭塞。颈动脉完全闭塞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100%(3/3);重度狭窄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67%(6/9);中度狭窄与中体积梗死的符合率81%(13/16);轻度狭窄与小体积梗死的符合率为88%(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世界范围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且是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这种高危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危险因素的强化管理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早期随机试验的数据表明,在ICAS高危患者对脑卒中复发的预防,积极内科治疗比支架置入术更好。  相似文献   

20.
灌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灌注磁共振成像(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外科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均行PWI检查,以比较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8例,颅内、外动脉系统多发性狭窄或闭塞5例,烟雾病2例。术前PWI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CBF)正常、平均通过时间(MTY)升高15例,rCBF降低、MTT升高8例,rCBF和MTT均正常1例。23例接受外科治疗,其中13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4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例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STA—MCA)动脉吻合术;术后PWI改善19例(82.6%),其中支架血管成形术12例(92.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100%),STA—MCA吻合术3例(50%)。结论PWI可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外科治疗后有效地改善脑血流灌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