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动脉内局部给药治疗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股动脉内局部给药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为临床介入插管治疗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股动脉内局部给药治疗家兔实验性激素股骨头坏死,系统观察股骨头的病理学改变,介绍实验用药及其给药方法。结果:治疗组动物股骨头损伤程度较轻,空缺骨陷窝数少,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骨血管内未见脂肪栓子。结论:本方法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7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每组各35例,随访3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W0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显著,其中采用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Harris评分,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16,(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以丰富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予。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rris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Harri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1)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保留髋关节的手术方法相关的文献,主要对近年来骨股头缺血性坏死的保留髋关节的治疗方法,即髓芯减压术、病灶清除术联合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手术、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术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进行综述。同时,报告了X线、CT、MRI诊断骨股头缺血性坏死的一些利弊,有助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FIM得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传统手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arris评分、FIM得分无差别,术后3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FIM得分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和髋关节脱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手术创伤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临床数据。结果与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相比,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优者明显增加,差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能够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并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徐景刚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5):431-432
目的探究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例(共32个关节)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6例患者经治疗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仅有1例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32.5±5.9)分,术后为(94.6±3.7)分,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术前(P〈0.01)。结论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穿刺注射川芎嗪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患髋采用由大粗隆部进针,针尖到达股骨颈基底之骨髓腔,回抽髓腔内血液,并注射川芎嗪80 mg,根据治疗前后参照牛津髋关节评分系统和影像学疗效判定其疗效。结果:78例患髋临床疗效评价总优良率:61.6%;影像学疗效评价总优良率:52.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药物及材料易得、患者无须住院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与比较,为患者确定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科室1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69例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设为观察组;5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关节置换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愈合良好。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正常,可进行日常活动。结论经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选取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2%,半年后95.1%。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运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或肱动脉途径穿刺插管,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其中38例患者疼痛及髋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7例有部分改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例随访1.5年后拍X光片可见坏死的股骨头有部分修复,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Ⅲ期以内的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对于双侧股骨头坏死应尽量采用经肱动脉途径插管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我们自2003年5月。2007年4月,开展经皮股动脉穿刺旋股内、外动脉及髂内动脉药物灌注综合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24例。通过手术前术后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开展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腔及股骨头髓腔联合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疗效。方珐:对41例66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行髋关节腔减压术和股骨头髓腔减压术。结果:均随访1年,ANFHⅡ、Ⅲ期患者的54个髋关节中:优,38个髋关节,占70.4%;良,14个髋关节,占25.9%;中,2个髋关节,占3.7%,优良率为96.3%。ANFH Ⅳ、V期患者的12个髋关节中:良,3个髋关节,占25.0%;中,7个髋关节,占58.3%;差,2个髋关节,占16.7%,优良率为25.0%。结论:行髋关节腔及股骨头髓腔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Ⅱ、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手术组50例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非手术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Sand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Sander评分均提高,但手术组Harris评分及Sander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股骨头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 al Head,ANFH)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2013年3月接收诊治的112例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用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可下地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术后可下地活动时间短于B组,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经X线检查,坏死关节假体位置无位移、错位现象,未出现较严重感染,比较结果用统计学软进行处理。结论: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较好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长远上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性分析最恰当治疗方式,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股动脉介入灌注药物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股动脉介入灌注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综合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关节前屈(101.85±10.14)°、外展(34.58±5.88)°、内收(26.88±4.47)°、外旋(33.69±5.54)°、内旋活动度(33.85±10.01)°均高于治疗前,且跛行指数(32.58±5.41)、疼痛指数(33.69±4.71)、功能指数(29.85±3.47)与影像指数评分(33.96±5.10)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行股动脉介入灌注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在广西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单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7例,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线片测量制订手术方案以及假体的选择,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4个月及术后1、2、3、4年的髋关节功能情况,并于术后4个月时随访,测量患者的双下肢差异情况。结果术前、术后4个月及术后1、2、3、4年的Harris评分分别为(36.4±8.6)分、(87.1±8.3)分、(86.3±10.9)分、(85.9±8.2)分、(84.7±7.5)分、(82.9±7.8)分,术后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4年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4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及术后3年评分(P<0.05);术后3年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4个月(P<0.05)。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异<5 mm患者8例,5~10 mm患者17例,11~20 mm患者11例,>20 mm患者1例,平均差异(9.6±2.2)mm,术后4个月双下肢差异<5 mm患者21例,5~10 mm患者11例,11~20 mm患者4例,>20 mm患者1例,平均差异(7.0±2.8)mm,术后4个月平均双下肢长度差异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