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能较早揭示生物机体异常功能、代谢变化,由于它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临床肿瘤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影像解剖结构不如CT和MRI清晰,将PET与CT进行同机图像融合的PET,CT则弥补了这个不足,并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代表了核医学显像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PET/CT超级迭代技术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评估肿瘤侵袭程度及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 纳入53例经病理确诊并接受PET/CT检查的恶性SPN患者(恶性组)及53例良性SPN患者(良性组),采用超级迭代技术获取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ET/CT参数判断良、恶性SPN的价值;比较不同侵袭程度及表达Ki-67情况的恶性SPN PET/CT参数差异,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PET/CT参数与恶性SPN侵袭程度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ET/CT超级迭代技术显示恶性组SUVmax、SUVmean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以SUVmax、SUVmean判断良恶性SP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847。随着肿瘤侵袭程度增加,恶性SPN的SUVmax、SUVmean均呈升高趋势(P均<0.001)。Ki-67阳性SPN的SUVmax、SUVmean均高于阴性者(P均<0.05)。恶性SPN的SUVmax、SUVmean与其侵袭程度、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r=0.340~0.452,P均<0.001)。结论 PET/CT超级迭代技术所获SUVmax、SUVmean与恶性SPN侵袭程度及Ki-67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判断良、恶性SP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并与同机CT相比较。所有病例最后确诊依据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5个月。结果:在61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胰腺癌48例,良性病变13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6.9%、95.1%、94.1%、100%。胰腺癌病灶平均SUV 4.5±1.9与胰腺良性病变平均SUV 2.3±2.5两者差异显著(P=0.001)。48例胰腺癌确诊时18F-FDG PET/CT发现36例胰腺癌病灶侵犯毗邻组织。在胰腺癌患者中,24例(50.0%)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25例(52.1%)存在远处脏器或/和组织转移。结论:18F-FDG PET/CT在胰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中有重要价值。18F-FDG PET/CT应作为CT诊断胰腺癌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PET/CT与PET/MRI诊断成人淋巴瘤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观察45例淋巴瘤患者,行全身PET/CT和PET/MR检查,分别由2名医师独立评估PET/CT和PET/MRI,获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对应D值、D*值和f值,分析两种模式的诊断效能及分期差异。结果 PET/CT与PET/MRI均测出55个淋巴结和5个结外病灶的SUVmax,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测出39个病灶的对应值。医师间对阳性病灶检测率一致性极强(k=1.000),PET/CT与PET/MRI的一致性极强(k=0.956);对于淋巴瘤分期,PET/CT与PET/MRI一致性极强(k=0.965);PET/CT与PET/MRI的SUVmax呈高度相关(r=0.892,P<0.001),D值与SUV值低度相关(r=-0.312,P<0.050),f值与SUV值呈中度相关(r=0.520,P<0.001)。结论 PET/CT与PET/MRI对成人均有良好诊断效能,PET/MRI可提高淋巴瘤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多参数联合可预测和评估肿瘤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PET/CT及手术、经皮穿刺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15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最大径、T分期、N分期及M分期进行分组,比较组间PET/CT及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原发灶最大径、代谢参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比较,患者性别、原发灶大小、T分期、N分期、组织病理类型及肿瘤各代谢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M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瘦体重标准化SUVmax(SULmax)、MTV及TLG均与肿瘤原发灶最大径、T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与N分期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MTV、TLG均与肿瘤M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联合肿瘤原发灶最大径和SUVmax可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结论 PET/CT所示肺癌SUVmax、SULmax、MTV及TLG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关系;联合应用原发灶最大径及SUVmax可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Total-body(TB)PET/CT扫描仪于2019年用于人体显像并逐步在临床开展。相比传统PET/CT,TB PET/CT具有所需显像剂剂量低、采集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可全身动态成像及以多种显像剂检查等优点,提高了诊断肿瘤、评价疗效及预测预后的准确性。本文就TB PET/CT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11C-乙酸盐PET/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显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11C-乙酸盐作为氨基酸及甾醇合成的前体,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它与目前用于肿瘤显像的主要示踪剂--反应细胞内乏氧糖代谢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1F-fluorodeoxygluose,18F-FDG)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梗阻病因分为良性梗阻组(n=11)和恶性梗阻组(n=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特征、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水平;比较PET/CT、MRI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效能。结果 28例患者中,胆道无或轻度扩张15例(15/28,53.57%),中-重度扩张13例(13/28,46.42%)。恶性梗阻组中,肝门胆管癌2例、胆总管癌5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4例,其中14例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梗阻部位近端高代谢结节。良性梗阻组中,胆道炎性狭窄7例,其中4例合并胆管结石,18F-FDG PET/CT显像6例表现为相应梗阻部位条片状或结节状轻度代谢增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4例,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胰腺多节段性多发条带状或结节状肿大,代谢普遍性增高。恶性梗阻组SUVmax(6.88±2.81)明显高于良性梗阻组SUVmax(4.20±1.70;t=3.143,P<0.05)。18F-FDG PET/CT、MRI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为94.12%(16/17)和58.82%(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 5,P=0.043),特异度为81.82%(9/11)和63.64%(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 2,P=0.632),准确率为89.29%(25/28)和60.71%(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 7,P=0.031)。结论 18F-FDG PET/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体部恶性肿瘤质子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经最终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质子放射治疗前后各行1次18F-FDG PET/CT显像,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变化来评价质子放射治疗的疗效,并与质子放射治疗后CT等常规影像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质子放射治疗前,PET/CT显像共发现22例肿瘤患者46处病灶,SUVmax在6.9~37之间(16.36±9.35),常规影像发现病灶38处。②质子放射治疗后,46处病灶代谢活度均降低,SUVmax降低24%~88%,SUVmax在2.5~24之间(6.64±5.37)。而CT等常规影像显示41%(19/46)肿块消失或缩小,而59%(27/46)的肿块无明显改变。临床随访3~9个月证实经质子放射治疗的46处病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ET/CT显像可以早期、有效地评价恶性肿瘤质子放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Metastatic lymph node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LCUP)是指各部位淋巴结经活检或针吸病理细胞学证实为转移癌,而经反复仔细全面的常规检查,仍查不到原发灶的转移癌(不包括淋巴瘤),这类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肿瘤约在肿瘤中占2.3%-4.2%[1],患者预后差,从诊断开始,  相似文献   

12.
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EC/CT多种示踪剂及诊断性CT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7例,周围型肺癌55例,明确诊断59例,诊断率95.16%。18F-FDG PET/CT检查见病灶有不同程度放射性异常浓聚,最大SUV1.0~22.3;11C-MET PET/CT检查的病灶均见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SUV0.5~4.9;CT增强扫描病灶边界清晰,明显强化,可见血管"集束征",HRCT检查见病灶有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阻断。结论18F-FDG PET/CT能较准确地对肺癌做出明确诊断,多种示踪剂及诊断性CT的联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肺癌尤其是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PET/CT与CT在NSCLC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PET/CT在诊断NSCLC及其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NSCLC 56例。均行PET/CT及CT扫描。行18F-FDG PET/CT图像和CT图像对比研究。结果:56例NSCLC患者,对于肺原发灶,PET/CT灵敏度96.4%,CT灵敏度82.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8);对于转移灶,PET/CT灵敏度100%,CT灵敏度80.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PET/CT在NSCLC原发病灶诊断及其转移灶的检出上优于CT显像。随着PET/CT的普及,其有望成为肺癌无创诊断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非ⅠA期局限性小细胞肺癌(LS-SCLC)的价值。方法 纳入非ⅠA期LS-SCLC 87例(LS-SCLC组)、非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137例(NSCLC组)及48例肺炎性病变(炎性组),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肿瘤标志物水平及PET/CT表现;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参数诊断非ⅠA期LS-SCLC的效能。结果 3组患者年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病变最大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形态、毛刺征、长轴与支气管关系、淋巴结融合及淋巴结SUVmax高于原发灶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毛刺征、NSE>23.5μg/L、ProGRP>111.8 ng/L、SCCA≤2.5μg/L及CYFRA21-1≤7.4μg/L鉴别LS-SCLC与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皮革胃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的皮革胃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13例胃癌中,累及胃大弯及小弯3例,累及贲门、大弯及小弯7例,累及全胃2例,累及胃窦1例;其中合并腹水10例,大网膜累及8例,形成库肯勃瘤2例;病变最厚胃壁2.5 cm,病变最薄胃壁1.0 cm,SUVmax最大值7.5,最小值1.8。结论:PET/CT中的CT图像能较好的显示胃壁厚度、柔韧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皮革胃的诊断价值较肯定,而PET SUVmax在对印戒细胞癌或黏液性腺癌所致皮革胃的诊断价值有限,容易漏诊,对低分化腺癌引起的皮革胃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外病变在PET/CT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因胰腺病变行PET/CT检查的病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30~78岁。手术(18例)、剖腹探查(4例)、细针穿刺(25例)和影像及临床随访(28例)证实恶性47例,良性26例,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初始诊断仅根据PET/CT所示胰腺原发病变的SUV值和CT征象,并将拟诊为恶性者分为肯定恶性和可疑恶性,胰腺外病变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病变,根据胰腺外病变对原发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分别统计胰腺外病变修正前后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发现29例有胰腺外病变,26例为转移性病变,3例为非转移性病变,并对21例的诊断进行修正,修正前后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69.2%、78.0%、83.0%、69.2%和93.6%、76.9%、87.7%、88.0%、87.0%。修正后PET/CT的6例假阳性中,3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外病变,特别是转移性病变,提高了PET/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修正后PET/CT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多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均可形成空洞,鉴别诊断困难.周围型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并发空洞.本文就空洞的定义及其病理基础、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用于评价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价值。方法纳入22例临床疑诊为CM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进行影像学诊断并测量相关参数。以病理或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PET/CT诊断CM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病灶基底最大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2例中,PET/CT诊断20例CM、2例眼球良性病变;其中14例经病理确诊CM,PET/CT诊断CM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14/14)、25.00%(2/8)及72.73%(16/22)。14例CM病灶CT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影,平均CT值(83.96±25.18)HU,病灶基底最大径为(1.46±0.50)cm,高度为0.66(0.50,1.28)cm;PET/CT显示病灶糖代谢均高于对侧眼球,SUVmax为5.10(3.44,7.88),SUVmean为3.62(2.37,5.23),MTV为0.68(0.49,1.29)cm3,TLG为2.69(1.22,6.08)g。病灶MTV、TLG与病灶基底最大径(r=0.607、0.664,P均<0.05)及高度(r=0.829、0.758,P均<0.05)均呈正相关;SUVmax、SUVmean与病灶基底最大径(r=0.493、0.343,P均>0.05)及高度(r=0.464、0.398,P均>0.05)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8F-FDG PET/CT用于评估CM敏感度高、准确率较好,但特异度有限。  相似文献   

19.
MRI弥散加权成像和PET/CT扫描在肿瘤检查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肿瘤是现代社会人类健康面对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早期发现肿瘤和准确对肿瘤分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多种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和技术,比如:CT、MRI、超声波、SPECT、PET和PET/CT已经被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监测中。这些先进的基于不同成像原理基础上的医学影像技术各有其独特性能和相应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以上。结果:112例患者中,16例存在肿瘤复发和转移,PET/CT诊断残胃复发的灵敏度为81.2%,特异性100%,准确性97.3%。复发病灶SUVave为4.4±1.2,吻合口炎性病灶SUVave为2.6±0.5,两者差异显著(t=3.9370,P=0.0005)。PET/CT诊断胃癌术后肿瘤转移的灵敏度94.1%、特异性96.7%和准确性95.5%。26例行两次以上PET/CT检查,第一次PET/CT检查发现复发或转移15例,经放化疗后6例PET显像示病情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均存活;9例治疗后PET显像示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新病灶,患者存活时间为3个月至1年。结论: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并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