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thanatos-associated protein,THAP)11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 的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人食管癌细胞(Eca109,TE-1和Ec 9706)中THAP11的 表达。将食管癌TE-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NC)组、阴性对照(LV-LC)组、TRA P11(LV-TRA P11)组,按分组处理细胞后, 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s试剂盒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采用体外泛素 化实验检测TE-1细胞的p53泛素化水平。结果:与Het-1A细胞相比,食管癌细胞中THAP11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 LV-THAP11转染食管癌细胞后,细胞活力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P<0.05)。 THAP11能够提高食管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P<0.05)。与LV-LC组相比,转染THAP11后食管癌细胞中p53的表达上调 (P<0.05),MDM2调节的p53的泛素化也被抑制。结论:THAP11通过抑制p53的泛素化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促进食管 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位全芳  朱琼  常宇骁  杨劲 《海南医学》2014,25(6):785-787
目的siRNA靶向沉默p53蛋白后,观察其对PCNA泛素化修饰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p53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通过脂质体分别转染入HeLa细胞中;转染后48h,顺铂处理不同细胞系,Westernblot法检测p53低表达对细胞PCNA泛素化修饰(ubi-PCNA)及凋亡诱导基因Caspase-3的影响。结果siRNA可显著抑制p53的表达;Westernblot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顺铂损伤后p53低表达细胞系其PCNA泛素化修饰蛋白表达增加,同时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存活率升高。结论靶向沉默p53的表达,可促进顺铂损伤诱导的PCNA泛素化修饰,降低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3.
顺铂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抑制人食管癌细胞的生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顺铂抑制人食管癌细胞生存的作用及其机制。细胞活力实验检测顺铂对食管癌亲代细胞EC109及耐药细胞EC109/CDDP的杀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顺铂处理后食管癌亲代细胞EC109及耐药细胞EC109/CDDP的p53和Phospho-p53(Ser15)的蛋白表达。克隆存活实验检测顺铂单独及联合p53抑制剂Pifithrin-α对食管癌亲代细胞EC109及耐药细胞EC109/CDDP生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亲代细胞EC109比较,耐药细胞EC109/CDDP保持了对顺铂的耐药性,IC50分别是(20.4±4.4)μmol/L和(5.7±0.1)μmol/L。在亲代和耐药人食管癌细胞,顺铂不改变p53蛋白的表达,但增加了p53蛋白在Ser15位磷酸化水平。顺铂抑制了EC109及耐药细胞EC109/CDDP细胞的生存能力,而p53抑制剂Pifithrin-α在亲代细胞和耐药细胞不同程度的拮抗了顺铂的这一作用。顺铂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抑制了人食管癌细胞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在晚期食管癌组织中,有突变型P53蛋白过度表达,而很少出现于早期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提示P53蛋白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扶报道了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p53基因导入对食管癌细胞株Eca 109的生长抑制敢应。我们将野生型p53基因全长编码医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休pDOR-Neo中,构建了重组病毒pDORp53.转染Eta 109细胞后,获得G418抗性细胞克隆Eca-p53。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显示:生长曲线压低42%;GO/G1期细胞比侧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指数(PI)降低36.3%;软琼脂中集落形成能力受抑;对裸鼠的致瘤性丧失,结果证明,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转导,对抑制食管癌细胞的恶性行为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属于ASPP蛋白家族的一员,人类的iASPP由PPP1R13L基因编码合成。iASPP与同一家族的ASPP1、ASPP2功能相反,能够特异性抑制野生型p53的诱导目的基因转录活化和促细胞凋亡功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在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癌蛋白,本文就近年来iASPP基因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杨文博 《医学综述》2014,(12):2124-2126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1(COP1)于多种类型肿瘤中过度表达,在促进细胞增殖、转化和肿瘤进展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OP1与p53呈负调节并参与致癌基因Jun激酶的信号通路。目前COP1表达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仍存在许多争论,通过解析COP1与p53和Jun激酶的相互关联,进一步探讨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Myc蛋白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探讨胡桃醌通过影响c-Myc蛋白泛素化降解进而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方法 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10、20、50 μmol/L胡桃醌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对应浓度的胡桃醌。以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胡桃醌处理后c-Myc蛋白的表达。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0 μmol/L胡桃醌组,在培养0、2、4、8 h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放线菌酮(CHX)法检测c-Myc蛋白半衰期的变化;CoIP方法检测c-Myc蛋白降解影响。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胡桃醌组:20 μmol/L胡桃醌培养液培养;0.5、1.0、2.0 μmol/L MG132组:分别与0、1.0、2.0 μmol/L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加20 μmol/L胡桃醌培养,检测c-Myc蛋白表达的水平。将si c-Myc转染入HeLa细胞后,将细胞分siNC组:空载体组;si-NC;胡桃醌组:空载体加20 μmol/L胡桃醌处理;si-cMyc组:转染Myc RNA;si-cMyc20 μmol/L胡桃醌组:转染Myc RNA加20 μmol/L胡桃醌处理。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0 μmol/L胡桃醌处理后对敲除及未敲除c-Myc基因的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胡桃醌可下调c-Myc蛋白表达且曾时间及剂量依赖性(P<0.05;P<0.01);胡桃醌可缩短c-Myc蛋白的半衰期,加入不同浓度的MG132后,即可明显上调c-Myc蛋白水平(P<0.05; P<0.01)。未用胡桃醌组相比,胡桃醌可明显增加c-Myc蛋白的泛素降解水平。未敲除c-Myc组相比,敲除组在胡桃醌处理后吸光度值明显增加(P<0.05)和早期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胡桃醌通过影响c-Myc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过程,进而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iASPP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首先检测临床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ASPP mRNA的表达差异、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mRNA和蛋白质iASPP表达差异;然后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转染iASPPs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ASPP mRNA表达效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ASPP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用MTT法和Brd U法检测沉默iASPP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 mRNA表达相比癌旁正常组织上调;结直肠癌细胞LoVo、SW620和SW480中iASPP mRNA和蛋白质表达相比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均上调;在SW480细胞中转染iASPP-siRNA可下调iASPP的表达;沉默iASPP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沉默iASPP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5PIK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p55PIK上游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以肝癌SMMC-772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脂质体转染p55PIK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si-p55构建p55PIK低表达的实验模型。通过CCK8检测p55PIK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55PIK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转染针对p53的小干扰RNA(siRNA)si-p53低表达p5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53对p55PIK表达的影响,并通过CCK8法检测p53对p55PIK在肝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结果低表达p55PIK可导致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转染后96h,si-NC组、si-p55组的A值分别为(1.325±0.050)、(1.183±0.019)],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si-NC组:(39.07±2.02)%;si-p55组:(49.66±1.05)%]。低表达p53可在肝癌SMMC-7721细胞中上调p55PIK的表达。p55PIK可部分拮抗p53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p53可部分通过调控p55PIK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亚基2(QCR2)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周期阻滞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期SiHa细胞,脂质体转染法将QCR2 siRNA、control siRNA转染至SiHa细胞,设为QCR2 siRNA组、control siRNA组,未经处理细胞设空白组.采用qRT-PCR、Wes...  相似文献   

12.
外阴白斑和鳞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余春艳  魏峰  顾群  刘娟 《医学争鸣》2000,21(4):462-463
目的 研究 p5 3蛋白对外阴白斑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 ABC免疫组化法 ,对 10 2例外阴白斑和鳞癌患者进行 p5 3蛋白检测 .结果 各组与鳞癌组相比 ,经 χ2检验 ,有非常显著差别 (P<0 .0 1) .正常组 2 1例 χ2 =2 4.0 2 ,增生组 2 0例χ2 =9.2 3,硬化萎缩组 2 8例χ2 =5 3.2 3,混合组 2 3例 χ2 =138.39,不典型增生组 8例 χ2 =13.5 3.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与鳞癌有密切关系 ,为肿瘤的恶性标志 ,说明 p5 3蛋白检测可作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53抑制剂(Pifithrin-alpha,PFT-α)对高糖刺激后肾小球足细胞泛素化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30mmo1/L葡萄糖)、甘露醇组(30mmol/L葡萄糖+25mmoI/L甘露醇)、PFT-α 组(30mmol/L葡萄糖+10μmol/LPFT...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与食管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贲门癌和食管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聚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深人了解食管癌癌变机制。方法:采用PCR—SSCP、DNA测序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9例贲门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50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聚集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①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过度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和68%,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8%和53%,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过度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64%和42%;②食管鳞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在第5—8外显子中均有分布,而在贲门腺癌组织集中分布于第5和第7外显子;③对p53基因突变谱分析显示,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G:C→A:T是最常见的碱基突变类型(48%和30%),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在贲门腺癌中也较为常见。结论:p53基因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相似变化提示林州地区贲门和食管癌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对p53蛋白检测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P53基因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miR-130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301的含量,继而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多种胃癌细胞系中miR-1301的含量;利用miR-1301的抑制剂(抑制剂组)和miR-1301的阴性对照序列(对照组)分别转染胃癌细胞系MNK-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的凋亡与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 ,细胞增殖抗原 (PCNA)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Bio dUTP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6 2例胃癌病例进行研究。结果 :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为 5 8.1%( 36 6 2 ) ,凋亡指数 (AI)阳性组为 2 .1%~ 7.4%,平均 ( 3 .6± 0 .92 ) %,阴性组为 7.6 %~ 18.8%,平均 ( 13 .6± 2 .4) %,P <0 .0 1;PCNA的阳性率为 6 7.8%( 42 6 2 ) ,AI阳性组为 1.8%~ 6 .4%,平均 ( 3.2± 0 .78) %,阴性组为 8.2 %~19 .6 %,平均 ( 14.8± 2 .7) %,P <0 .0 1。结论 :胃癌细胞的凋亡与 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和PCNA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Casitas B系淋巴瘤(CBL)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NC组、过表达CBL组和siNC组、siCBL组,采用克隆形成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沉默)CB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验证CBL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标志物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观察CBL对细胞丝状伪足数量的影响。采用IP-质谱法筛选CBL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确定NCK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CBL组、NCK2组、CBL+NCK2组,通过免疫共沉淀(IP)和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验证CBL与NCK2蛋白互作情况。通过环己酰亚胺追踪实验和泛素化实验检测CBL对NCK2蛋白稳定性和泛素化的影响。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NCK2对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沉默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1)。沉默CBL促进MCF7细胞周期G1/S转换(P<0.05)。过表达CBL下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CDK2/4(P<0.01)、Cyclin A2/B1/D1/D3/E2(P<0.05)、EMT 相关蛋白 Snail、N-Cadherin、Claudin-1(P<0.05),同时上调E-Cadherin(P<0.05);沉默CBL上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4/6(P<0.05)、Cyclin A2/B1/D1/D3/E2(P<0.05),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Claudin-1(P<0.05),同时下调E-Cadherin(P<0.05)。过表达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丝状伪足数量减少;沉默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丝状伪足数量增加。NCK2与CBL相互作用。过表达CBL抑制NCK2蛋白稳定性(P<0.05),并促进其泛素降解(P<0.01)。过表达NCK2能够逆转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CBL可通过泛素化降解NCK2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p53基因外显子6.7和8,9以及p53蛋白的检测。结果(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47.6%和38.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53蛋白表达52.8%。(2)癌组织中p53外显子7的突变率为23.9%;癌旁组织中突变率为19.0%。癌组织中p53外显子6的突变率为10.5%;癌旁组织为8.6%。癌组织中p53外显子8,9的突变率为1.9%;癌旁组织为1.0%。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筇3外显子的突变率和蛋白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提示p53外显子的突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并促进肿瘤的转移。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高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48例胃癌石蜡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与L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患者p53与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癌组织中p53、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7.5%,两者在20例正常胃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60岁患者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除此之外,其他各临床、病理因素患者胃癌组织中Livin、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和L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χ2=8.888,P<0.05,r=0.395)。结论:p53和L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作为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相互影响。≥60岁胃癌患者Livin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凋亡抑制是老年胃癌患者重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细胞凋亡、增殖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状态的变化以及p5 3基因蛋白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分别检测 5 8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凋亡和增殖状态及 p5 3基因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织 (2 .8± 0 .8、6 .9± 0 .3,P <0 .0 1) ;前者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后者 (6 5± 16 .2、11± 1.0 1、P<0 .0 1) ,且凋亡 /增殖比率呈递减趋势 (0 .0 5±0 .0 1、0 .6 4± 0 .0 3,P <0 .0 1)。胃癌p5 3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 1.6 1± 0 .4和4 .15± 0 .7;PI分别为 72± 6 .5、5 4± 8.1,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凋亡、增殖状态和 p5 3基因表达的改变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