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心衰患儿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心衰患儿,随机分组,各3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BNP、cTn1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Tn1、BN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心衰患儿予以黄芪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BNP、cTn1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患者30例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48例 ,女12例 ,年龄52~80岁 ,疗程3~28年。原发病为冠心病26例 ,高心病18例 ,风心病8例 ,肺心病4例 ,扩张性心肌病4例。心功能 (按NYHA分级 )Ⅱ级9例 ,Ⅲ级34例 ,Ⅳ级17例。1.2治疗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黄芪组30例加用黄芪注射液 (成都地奥制药公司生产 )40ml于5 %葡萄糖250ml中静滴 ,每日1次 ,疗程14d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1998年 3月~ 2 0 0 3年 3月应用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者 35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本组病例均符合 1977年 ,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组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均为急性加重期的住院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4 4~ 72岁 ,平均 5 8岁 ,重型 2 4例 ,中型 11例。对照组35例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4 5~ 73岁 ,平均 5 9岁 ,重型2 5例 ,中型 10例。1.2 治疗情况 两组均在入院后综合治疗 ,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平喘、抗感染、化痰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肺心病并发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抗炎、平喘、止咳、祛痰、吸氧、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治疗价值,将140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组,黄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结果表明,黄芪组对1W、2W的有效率,对心功能IV级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肺心病心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常规治疗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6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56.7%(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可有效提高顽固性心衰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8.
香丹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1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我科自2002年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病人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加用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田浪  邓成明 《上海医药》1997,(11):16-1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巯甲丙脯酸联用治疗难治性慢性肺原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并口服巯甲丙脯酸25mg,每日3次。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巯甲丙脯酸25mg,每日3次。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肺原性心衰疗程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联合速尿在顽固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得清  郑平  林莘 《海峡药学》2010,22(7):188-18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速尿在顽固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诔屎治疗,对照组给予速尿联合一般对症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结果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0.5%.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速尿疗效明显优于速尿一般治疗,能有效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症状。减少利尿剂抵抗。  相似文献   

11.
红花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红花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影响。 6 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 ,结果表明在降低血粘度及改善心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2004年6月-2007年6月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加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4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曲秀云  蒋中平 《河北医药》2013,35(11):1730-173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极危重的征象之一[1],其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复发率、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较高[2],使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祖国医药在治疗CHF方面的发展成就日益突出,对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发展和稳定患者心功能作用明显。30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院在内科病房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速尿治疗顽固性心衰16例.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体会三种药物联合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设置两组对照研究。治疗组接受抗感染、吸氧等项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再接受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硝普钠和血液净化的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感染和强心的治疗,治疗一段周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一共有21例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的有7例;显效6例;还有8例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的总治愈率达61.9%。治疗组的患者中有效的有17例;治疗效果显效的有3例;有1例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患者的总治愈率约为95.23%。两组患者的调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一些具有顽固性心脏病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常规强心利尿基础上联用多巴胺、多巴丁胺、硝酸甘油和/或硝普钠治疗心衰。结果共25例顽固性心衰患者经联合用药治疗,心功能明显改善,辅助检查亦好转。结论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心衰经合理联合治疗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应用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35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 1977年、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组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均为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4 2~ 70岁 ,平均 5 6岁 ,重型 2 4例 ,中型 11例。对照组35例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4 3~ 71岁 ,平均 5 7岁 ,重型2 5例 ,中型 10例。1 2 治疗情况 两组均在入院后综合治疗 ,包括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吸氧、平喘、抗感染、…  相似文献   

18.
我科从1997年-2002年运用刺五加注射液加消心痛注射液冶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7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小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